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9397发布日期:2024-04-25 10:3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一体机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1、烤箱、蒸烤箱等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在其内胆的背部设置热风机,内胆内腔的后侧设置有热风挡板,该热风挡板与内胆的背板围成热风腔,上述热风机的扇叶位于该热风腔中,且该扇叶的外周围设有加热管。工作状态下,在热风机的扇叶作用下,内胆内腔中的气体通过热风挡板上的进风口进入热风腔中,气体在热风腔中被加热后在扇叶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内胆内腔中,从而在内胆内腔中形成热风循环,实现对内胆中食物的加热。

2、进一步,现有技术中具有烤功能的烹饪装置一般仅在内胆上开设一个排气口,当排气口处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内胆中的多余气体通过排气口外排。然而,在烘烤水分较大的食物时(例如蛋糕、蛋挞等),内胆中的湿度较大,上述排气方式无法将湿气及时外排,从而影响烹饪效果。

3、为此,目前一般通过鼓风的方式来外排烘烤过程中内胆中的多余蒸汽,例如,专利号为zl 202122405399.x(授权公告号为cn21630787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专利号为zl 202221059853.9(授权公告号为cn2180744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鼓风结构及蒸烤一体机》等。然而,采用鼓风排湿方式需要在内胆之外增设鼓风装置(例如鼓风机等),不仅会增加烹饪装置的生产成本,而且会额外占用烹饪装置内部的安装空间。此外,采用直接向内胆鼓入气体的方式会扰乱内胆内部的流场,进而影响内胆内部温场分布的均匀性,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并无需额外占用内部安装空间的烹饪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能避免影响内胆的烹饪内腔的温场均匀性的烹饪装置。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强排效果好的烹饪装置。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实现对内胆的强排且内胆内部的热风循环效果好的烹饪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一体机。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六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

7、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内胆,还包括

8、热风挡板,罩设在上述内胆的第一侧壁的内侧面上、并与该第一侧壁围成热风腔,且具有热风进和热风出口,

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第一凹槽,由上述第一侧壁外凸而成,并开设有进风口,

11、第二凹槽,由热风挡板相对于热风腔外凸而成,并开设有上述热风进口,

12、并且,上述热风腔中分别设有引风扇叶和热风扇叶,其中,引风扇叶至少一半位于上述第一凹槽中,而热风扇叶有部分位于第二凹槽中。

13、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的容积大于第一凹槽的容积。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的出风均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回流至内胆的内腔中,因此第二凹槽需要提供充分的气流空间,否则热风挡板中部的气流压力过大,会导致其四周的出风阻力过大,进而影响热风出口的出风效果。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沿两者的间距方向,上述第一凹槽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中。由于第一凹槽的投影位于第二凹槽中,保证引风扇叶的出风(即引风气流)由第一凹槽单向流入第二凹槽中而不会发生回流,进而使得引风气流能在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的共同作用下顺畅地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避免气体回流而影响引风效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以上述引风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进风口开设在该第一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从而使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倾斜延伸,一方面能对引风气流进行导流,另一方面能避免引风扇叶的出风形成的局部回流影响内胆的引风速度。

16、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以上述热风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且其横截面大小相对于热风腔由内至外递减,而上述热风进口开设在该第二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从而能使第二凹槽的各侧面倾斜延伸,继而增大开设在此处的热风出口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大出风速度,提高内胆的热风循环的循环速度。

17、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中还开设有上述热风出口,该热风出口以上述热风进口为中心沿周向间隔设置。

18、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相对于热风腔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夹角α,该夹角α的大小为20°≤α≤60°,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当α接近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在靠近引风扇叶的各第一叶片的外边缘处会产生较大的流动阻力,导致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被压分布相对较大,从而对来自引风扇叶的径向气流(即引风扇叶的出风气流)的阻力较大,影响引风扇叶的出风效果,进而影响引风效果;而当α小于2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对引风扇叶的径向气流朝热风腔相对侧(当热风腔设置在内胆内腔后侧时为内胆内腔的前侧)的导流作用不佳,且阻力过大,甚至出现往反方向将部分气流导回热风腔,产生回流;当α大于60°时,第一凹槽的各侧面无法起到导流的作用,气流四处扩散,不易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降低引风效率。而上述第二凹槽的各侧面的相对于热风腔的外边缘与内边缘之间的轴向间距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分别形成夹角β,该夹角β的大小为30°≤α≤75°。从而能使热风挡板上的热风出口的开口面积能足够大,保证热风腔的出风效果,同时,能将引风扇叶的出风有效地导向热风挡板,减小引风扇叶的出风流向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的过程中气流角度的改变,减少引风气流的动能损失,保证引风效率。

19、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第一凹槽的横截面最小处之间留有轴向间隙而形成与引风扇叶转动所形成的负压区域大部分重合的引风缓冲区,该引风缓冲区的轴向深度d1的大小为:3mm≤d1≤7mm。从而能在保证引风扇叶顺利转动的情况下,使引风扇叶最大程度地靠近进风口,最大程度地增大进风口处的负压,进而增大引风速度。并且,引风扇叶的两侧中,另一侧的气体温度高于引风缓冲区,这样引风缓冲区的气体流向引风扇叶的另一侧时会发生膨胀,若上述d1过小则会使气体发生逆流,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对d1的取值范围的限定则能避免该问题。

20、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的外边缘与上述第一凹槽的各侧面的径向间距大于等于引风扇叶直径的1/10。从而能为引风扇叶的出风提供合适的加速空间,最大程度地减少引风扇叶的出风阻力,避免形成局部回流,保证引风扇叶的出风顺畅地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进入内胆的内腔。

21、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之外围设有加热管,且引风扇叶至少沿自身轴向的外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外,而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内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内。这样引风扇叶的出风经加热管加热后再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烹饪内腔而对其温场均匀性造成影响,而引风扇叶至少沿自身轴向的外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外,能避免引风扇叶完全被包裹在加热管中而导致其出风不顺畅,进而影响引风,同时也能使加热管离内胆的侧壁相对较远,避免过多的热量辐射至内胆侧壁而造成热量损失。而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内侧端位于该加热管之内,能使热风扇叶的出风充分地被加热,提高热风循环的温度,进而提高烹饪效率,同时也能使加热管离内胆的烹饪内腔更近,提高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

22、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加热管沿自身轴向完全错开设置。在热风扇叶的出风导流下,引风扇叶的出风具有朝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流动的趋势,因此即使引风扇叶与加热管沿自身轴向错开设置,引风扇叶的出风还是能被加热管充分加热后再流入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而将两者错开设置能完全避免加热管围设对引风扇叶出风的影响,同时也能使加热管与内胆侧壁之间的间距足够大,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至内胆侧壁的热量。

23、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的轴向高度小于热风扇叶的轴向高度,而两者的直径相近。这样与各扇叶所在的凹槽的容积大小相配合,能使引风扇叶更好地驱动外界空气进入内胆,同时使热风扇叶更好地驱动内胆内部的热风循环以及带动引风扇叶的出风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

24、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包括以其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叶片,且各第一叶片的设置方向均偏离引风扇叶的径向。从而能增加引风扇叶对气流的扰动,进而增大引风扇叶的风量,提升内胆的引风能力。

25、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的各第一叶片的设置方向与引风扇叶的径向所成的夹角均为γ,且γ=0≤γ≤30°。在保证引风扇叶的风量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增加引风扇叶对气流的扰动。

26、进一步,所述内胆的第一侧壁上还开设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位于上述热风腔中,且该排气口的开口面积小于等于进风口的开口面积及引风管的最小截面积两者中的较小值。从而能保证同一时间内内胆的引风量大于排气量,从而保证引风排湿的效果。

27、进一步,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大小与引风管的最小截面积大小的比值为0.8~1.0。从而能保证同一时间内内胆的引风量始终略大于排气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引风排湿的效果。

28、进一步,所述排气口与进风口分别位于引风扇叶的竖向中截面所在平面的两侧,且排气口位于引风扇叶的侧上方。从而能延长外界引入的气体在内胆中的流动路径,使得烘烤过程中内胆中的多余蒸汽能充分外排,保证排气效果。

29、进一步,所述排气口在热风挡板上的投影与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错开设置。从而能使排气口处的气压较大,避免外排气体从排气口逆流至内胆中,保证排气的顺畅。

30、进一步,所述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为一体件,并包括以各扇叶的中心轴所在直线为中心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一叶片而构成上述引风扇叶,而另一侧表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第二叶片而构成上述热风扇叶。从而能使引风扇叶与热风扇叶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两者的驱动、控制以及在烹饪装置中的安装。

31、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烹饪装置。

32、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六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的烹饪一体机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之上设置有灶具。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引风强排的方式来外排烘烤过程中内胆中的多余蒸汽,与现有的鼓风强排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引风扇叶安装在内胆中,因此不会额外占用烹饪装置的内部安装空间,并且引入内胆的气体先进入热风腔中,在热风腔中经预热与预混(与内胆的烹饪内腔进入热风腔的气体),接着再通过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进入内胆的烹饪内腔中,一方面能提升对内胆的烹饪内腔的引风排湿效果,另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对内胆的烹饪内腔的温场均匀性的影响。

34、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来增大热风腔的容积,从而增大内胆的引风量和及热风循环的潜力风量,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凹槽能增大引风扇叶的风量,进而增大引风速度,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凹槽能增大热风扇叶的风量,进而增大热风循环的速度。并且,引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至少一半位于上述第一凹槽中,从而能增大进风口处的负压并能使负压更稳定,提升引风效果,而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部分位于第二凹槽中,从而能使热风扇叶沿自身轴向的另一部分暴露在第二凹槽之外,有利于热风扇叶的出风,以及有利于气流流向热风挡板的热风出口,尽量减小气流角度改变,减小动能损失,使得气流能顺利地回流至内胆的烹饪内腔中,更好地在内胆内部形成热风循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