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及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4553发布日期:2024-02-20 20:06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盖及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炊具,尤其涉及一种锅盖及锅具。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压力锅逐渐采用双层锅盖,该双层锅盖能够提高压力锅的密封性,从而能够加快烹饪速度,提高烹饪效率。其中,双层锅盖通常包括固定连接的内盖和外盖、密封圈等部件,当双层锅盖盖合于压力锅的锅体上,并将锅盖与锅体锁合或解除锁合的过程中,需要转动两层锅盖,使得用户在操作时十分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布置,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至少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二盖体用于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其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盖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盖体转动。

2、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与第一盖体之间为转动连接,与第二盖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使得用户在转动锅盖时,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单独转动。当该锅盖盖合于锅体时,该第二盖体能够与锅体配合,通过转动锅盖使得锅盖与锅体锁合或解除锁合的过程中,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从而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除锁合,该过程中,用户仅需提供驱动第一盖体转动的外力即可,从而使得转动锅盖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除锁合的过程中较省力。同时,当锅盖在外力作用下被误触导致第一盖体转动时,由于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能够相对转动,因此,第一盖体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带动第二盖体转动,使得第二盖体与锅体保持配合,使得锅体内维持密封环境。另外,第一盖体绕连接件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因此,该连接件不仅能够起到连接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作用,还能够作为第一盖体的转轴,从而无需为第一盖体另外设置转轴,简化锅盖的结构。

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套接于所述连接件外侧的配合件,且所述配合件与所述第一盖体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配合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盖体通过所述配合件与所述连接件转动连接。

4、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通过配合件与第一盖体间接连接,其中,配合件与第一盖体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且配合件与连接件(与第二盖体相对静止)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盖体能够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具体地,当用户转动第一盖体(例如通过第一手柄)时,第一盖体能够带动配合件进行转动,且由于配合件套接在连接件的外侧,并与连接件转动连接,使得第一盖体能够通过配合件相对于连接件进行转动,而不会带动连接件转动,进而不会带动第二盖体转动,以实现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同时,第一盖体与连接件通过配合件相对转动时,由于套接于连接件的配合件与连接件的配合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提高配合件相对于连接件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件为套管或轴承。

6、本技术实施例中,当配合件为套管时,该套管的内壁与连接件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使得二者能够相对转动,并减小二者相对转动过程中的磨损。当配合件为轴承时,该轴承不仅能够实现配合件相对于连接件转动,还能够对二者的相对转动起到支撑作用,并降低二者相对转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第一盖体在转动时顺畅性。

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配合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且所述配合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连接件经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侧;所述锅盖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容纳腔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配合件的顶壁抵接。

8、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能够通过配合件的开口伸出至容纳腔的外侧,以便第一固定件与连接件伸出容纳腔外侧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能够降低二者在沿该锅盖的高度方向相互脱离的可能性,提高第一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第一固定件能够与配合件的顶壁抵接,能够限制连接件沿该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下的运动,从而降低连接件与配合件之间相互脱离的可能性,提高配合件在相对于连接件转动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第一固定件与配合件的顶壁相抵接,还能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上降低第一盖体与连接件相互脱离的可能性,提高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时的稳定性。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件连接有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相对于所述配合件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所述配合件穿过所述第一盖体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配合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部分连接,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的两个端面抵接。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沿锅盖的高度方向,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分别与第一盖体的上下两个端面抵接,从而对第一盖体起到支撑作用,提高第一盖体的可靠性,当该锅盖盖合于压力锅的锅体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支撑的第一盖体,在高压作用下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变形的风险较低,提高锅盖的使用寿命。

11、其中,第一支撑部可以为相对于配合件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支撑部能够与第一盖体的下端面抵接,且该第一支撑部能够与配合件一体成型,提高二者之间的结构稳定性。第二支撑部位于容纳腔的外侧,配合件穿过第一盖体伸出至容纳腔的外侧,从而便于与第二支撑部连接。具体地,配合件伸出容纳腔的至少部分具有外螺纹,第二支撑部具有内螺纹,使得第二支撑部与配合件伸出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螺纹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方式具有连接可靠性较高的特点,能够降低第二支撑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与配合件相互脱离的风险,提高配合件与第二支撑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连接有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侧,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盖体伸出至所述容纳腔的外侧,以使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连接。

13、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盖体限位连接,第二限位部与第二盖体限位连接,且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二盖体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能够限制第二盖体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上的运动。同时,沿锅盖的高度方向,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用于与第二盖体的两个端面抵接,从而通过第一限位部限制第二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上运动,通过第二限位部限制第二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同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能够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上支撑第二盖体,降低第二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内或向外变形的可能性,从而提高第二盖体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另外,第二限位部位于容纳腔的外侧,连接件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第二盖体伸出至容纳腔的外侧,从而便于实现第二限位部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提高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连接件沿径向向外延伸,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盖体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连接件伸出所述容纳腔的部分螺纹连接。

15、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位于容纳腔内,且第一限位部相对于连接件沿径向向外凸起,第一限位部用于与第二盖体抵接,从而限制第二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上运动,并增大第一限位部与第二盖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二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第一限位部能够与第二盖体抵接,从而提高第一限位部对第二盖体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上的支撑作用,以降低第二盖体向内变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二限位部可以与连接件伸出容纳腔的部分螺纹连接。其中,连接件伸出容纳腔的至少部分具有外螺纹,第二限位部具有内螺纹,使得第二限位部能够与连接件伸出容纳腔的至少部分螺纹连接,第二限位部可以为螺母。本实施例中,螺纹连接的方式具有连接可靠性较高的特点,能够降低第二限位部沿锅盖的高度方向与连接件相互脱离的风险,提高连接件与第二限位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且螺纹连接的方式还能够便于实现第二限位部与连接件的连接和解除连接,从而便于实现锅盖1的可拆卸,以便清洗容纳腔。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配合件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且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能够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带动下朝向所述配合件运动。

17、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锅盖盖合于锅体的过程中,沿锅盖的高度方向,锅体会对锅盖提供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二盖体沿朝向第一盖体的方向运动,即第二盖体和连接件具有向上运动的空间,通过第二盖体向上运动,能够缓冲锅体对锅盖的作用力,使得锅盖盖合于锅身的过程更加平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同时,当第二盖体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与其连接的连接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向上运动,当运动至第一限位部与配合件的下端面抵接时,通过配合件能够限制第二盖体、连接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继续向上运动,使得第二盖体、连接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运动可控。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锅盖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开启或封堵所述第一通孔。

19、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该锅盖盖合于锅体上时,锅盖的第二盖体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处。在用户烹饪的过程中,当锅具处于加热初期时,第一密封件封堵第一通孔,从而使得锅体的内腔处于密封状态,便于快速烹饪食物。当持续加热锅具使得锅体内腔的压强增大并接近临界值时,蒸汽能够作用于第一密封件,使得第一密封件能够在蒸汽的作用下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远离第二盖体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密封件开启第一通孔,使得容纳腔能够通过第一通孔与锅体的内腔连通,锅体内的蒸汽能够经第一通孔进入容纳腔内,并从锅盖的排气口排出,从而防止锅体内的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用户在烹饪时的安全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位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连接件,且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盖体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21、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密封件封堵第二盖体的第一通孔时,弹性件可以处于自由状态,即此时弹性件对第一盖体和第一密封件无回弹力,当第一密封件封堵第一通孔时,该弹性件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弹性件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第一盖体提供支撑力,用以限制第一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下变形和运动,或者,弹性件能够对第一支撑部提供支撑力,在限制第一盖体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的同时,使得第一支撑部与第一盖体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提高第一支撑部对第一盖体的支撑性能。另外,沿锅盖的高度方向,弹性件能够对第一密封件提供压力,使得第一密封件与第二盖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使得第一密封件对第一通孔的密封效果更好,进而能够进一步加快烹饪进度。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与锅体接触,并套接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槽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

2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套接于第二盖体的外周,在锅盖盖合于锅体的过程中,第二盖体不断向锅身靠近并挤压第二密封件,使得第二密封件能够弹性变形,从而提高第二盖体与锅身之间的密封性,进而提高锅盖与锅身之间的密封效果。且该第二密封件通过第二固定件安装于第二盖体,第二固定件能够降低第二密封件与第二盖体之间相互脱离的可能性,提高第二密封件与第二盖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刚性结构。

25、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密封件为刚性结构时,使得该第一密封件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第一密封件不易损坏,在烹饪过程中提高开启第一通孔的可靠性,使得容纳腔与锅体的内腔连通,进而提高泄压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封堵第一通孔的可靠性,从而便于实现锅体内的高压环境,以提高烹饪效率。另外,刚性结构的第一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较长,从而提高锅盖的使用寿命。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锅盖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沿所述锅盖的径向,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侧,并包围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

27、本技术实施例中,锅盖盖合于锅体后,第一盖体的延伸部能够包围第二盖体、第二固定件、第二密封件以及锅体的开口,从而能够通过延伸部对第二密封件以及锅体与锅盖的连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并便于通过该延伸部实现第一盖体与锅体的锁合,提高锅盖与锅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为以上所述的锅盖;其中,所述锅盖能够盖合于所述锅体的开口处。

29、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该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处时,锅盖与锅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紧密连接,此时,锅盖能够沿第一方向沿锅具的周向转动,以便实现锅盖与锅体之间锁合,具体地,锅盖与锅体之间的锁合可以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实现,即锅盖与锅体锁合时,锅盖上的凸起部与锅体上的凸起部相互配合,降低锅盖与锅体相互脱离的风险,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锅盖与锅体之间需要解除锁合时,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锅盖,使得锅盖上的凸起部与锅体上的凸起部错位,并与锅体上的凹陷部配合,此时,锅盖与锅体之间解除锁合,用户能够通过与锅盖连接的第一手柄和与锅体连接的第二手柄,在沿锅具的高度方向上,将锅盖与锅体分离。因此,本实施例中,由于上述锅盖的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动,使得采用该锅盖的锅具能够便于实现锅盖与锅体之间的锁合或解除锁合,从而提高降低操作锅具的难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锅体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的摩擦系数。本技术实施例中,锅盖盖合于锅体的开口处,当用户施加外力驱动锅盖转动时,第二盖体与锅体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的摩擦力,当用户施加的外力大于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的摩擦力而小于第二盖体与锅体之间的摩擦力时,在该外力作用下,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转动,以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除锁合。与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施加驱动第二盖体和第一盖体转动的外力相比,本技术的锅盖使得用户仅需要提供驱动第一盖体转动的外力即可,从而更便于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除锁合,且在锁合或解除锁合的过程中较省力。同时,第二盖体与锅体之间较大的摩擦力还能够降低锅盖在外力作用下被误触导致第二盖体相对于锅体转动的风险,从而使得第二盖体与锅体保持配合,维持锅体内的密封环境。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与所述锅体接触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套接于所述第二盖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弹性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直接接触,或者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有间隙。

32、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盖体与锅体通过第二密封件接触,弹性材质的第二密封件与锅体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同时,硬质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直接接触或者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时,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二盖体与锅体的摩擦系数大于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的摩擦系数。

3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