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7655发布日期:2024-02-07 12:23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护颈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睡枕、护颈枕、医疗矫形装置等,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护颈枕,可帮助用户改善睡眠质量,放松和恢复颈椎曲度,预防和缓解颈椎相关的疾病。


背景技术:

1、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增加颈椎问题的风险。此外,压力、焦虑和睡眠质量不佳也可能对颈椎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颈椎问题是指颈椎区域的疼痛、僵硬、不适或其他相关症状。这些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良的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颈部受伤、肌肉紧张、骨质疏松等。根据研究,颈椎问题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群体中有所差异。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驾驶员、手工劳动者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颈椎问题。此外,年龄增长也是颈椎问题发生的风险因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退变和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2、枕头在恢复颈椎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适的枕头可以提供颈椎所需的支撑,保持颈椎的自然曲线,这有助于减轻颈部的压力和紧张感,促进颈椎的正常对齐,如果枕木过高或过低,会使颈椎保持不自然曲度,长期下来加速颈椎退变。适合的枕头还可以减轻颈部疼痛和不适感,帮助减少颈椎的压力和张力,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此外,合适的枕头可以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撑,使颈部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有助于供应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颈椎的康复和健康。同时,合适的枕头可以帮助维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使头部和颈部保持在自然的位置,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颈椎,减少睡眠时对颈椎的不良影响。

3、市场上现有常规的枕头通常使用一种材料进行整体发泡,例如记忆棉、乳胶或聚酯纤维等。这些材料在提供舒适感和支撑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很难统一达到要求。例如记忆棉是一种常见的枕头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可以根据头部的形状和压力分布来适应睡眠者的颈部曲线,然而记忆棉的缺点是它可能过于软,导致头部下沉,缺乏足够的支撑力,这可能会导致颈椎的不适和不正确的对齐。而乳胶枕头通常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弹性,可以提供适度的支撑和舒适感,然而乳胶枕头的硬度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可能觉得它过于硬,而有些人则觉得它过于软。此外,聚酯纤维枕头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型枕头,它具有柔软的触感和较低的成本,然而聚酯纤维枕头的支撑力相对较差,容易变形,使用时间长了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形状和支撑力。因此,传统的整体发泡材料往往难以兼顾舒适感和支撑力,可能过于软或过于硬,无法提供理想的睡眠体验。

4、此外,传统的枕头设计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睡眠姿势下颈椎的需求,无法提供适当的支撑和放松,从而无法帮助颈椎恢复和放松。在平躺时,颈椎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撑以保持自然的曲度,然而传统的枕头可能过于高或过于低,无法与颈椎的曲度相匹配,导致颈椎处于不正确的位置,可能会引起颈椎疼痛和不适。而在侧卧时,颈椎需要得到更高的支撑以保持与脊柱的对齐,然而传统的枕头可能过高或过低,导致颈椎处于不正确的位置,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可能会导致颈椎扭曲和压力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1、(一)实用新型目的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不足,针对目前颈椎问题的发病率较高,结合各种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能,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护颈枕,通过使用不同硬度的发泡材料和特殊造型设计,实现了枕头良好舒适感与充分支撑力的有效统一,并能够有效地对颈椎曲度进行恢复调整和矫正修复,减轻和改善颈椎问题对身体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改善身体机能的运转效果。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该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组合式护颈枕,包括一表层罩体部和一枕芯支撑部,其特征在于,

6、所述表层罩体部形成为所述组合式护颈枕的表层结构,其整体为一使用软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且底部开放而四周侧壁及顶壁封闭的薄壁开口罩体结构,所述薄壁开口罩体结构的顶壁表面以平滑过渡方式由其四周各边缘向中心处逐步向下凹陷形成为一头窝支撑表层结构,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用于人体平躺在枕头上时容纳并支撑头部主体,且所述表层罩体部的在其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的前侧的外壁表面形成为沿枕头长度方向延伸的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位于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的后侧的外壁表面形成为沿枕头长度方向延伸的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其中,

7、所述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其顶部表面相对于所述表层罩体部的顶壁表面的基准面以弧形曲面方式向上隆起,其后侧表面以光滑过渡方式延伸至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的底部,其前侧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以向前并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一楔形胸椎延伸支撑块,所述楔形胸椎延伸支撑块的底面与所述表层罩体部的底面平齐、顶面以光滑过渡方式延伸至所述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的顶部弧形表面,

8、所述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其前侧表面以光滑过渡方式延伸至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的底部,其顶部表面相对于所述表层罩体部的顶壁表面的基准面向上隆起为一沿枕头长度方向延伸的异形凸起结构,所述异形凸起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呈左右对称结构并以中部高而两侧低的方式光滑过渡延伸至所述表层罩体部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壁上,且在其中部隆起位置的设有一左右对称的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的底部位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的整体高度。

9、优选地,所述表层罩体部由软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其表面压陷硬度整体不超过10ha,以保证枕头表面的柔软度并充分减少枕头对表层皮肤的压迫;所述枕芯支撑部的主体部分由硬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其表面硬度控制在30~50ha,以实现对所述表层罩体部的有效支撑。

10、优选地,所述表层罩体部中,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与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的过渡连接部分的曲度控制在20度左右,所述楔形胸椎延伸支撑块自身的曲度控制在25度左右。

11、优选地,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上设有若干粒状突起,以增加其与头部主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头部主体支撑的均匀性和舒适性。

12、优选地,所述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中,所述异形凸起结构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呈双凸透镜结构以匹配正常颈椎的前突和后突的生理曲度,其左右两侧为凸起的弧形,中间为凹陷的弧形,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分别匹配颈椎的前突和后突的曲率范围,前突曲率半径设置为80~100mm,后突曲率半径设置为140~160mm。通过科学匹配人体颈椎结构参数设计双凸透镜横截面,可最大程度提高颈椎加强支撑体与颈椎的匹配度,达到有效矫正和保护颈椎的效果。

13、优选地,所述异形凸起结构中,其弧形凹陷的底部位置的高度设置为与颈椎第4~7节区间位置的高度相同,即与颈椎曲线的最低点相同,以避免所述弧形凹陷对颈椎曲线的过度拉伸或压缩,从而保持颈椎曲线的自然状态,并形成对颈椎第4~7节区间位置的强支撑。

14、优选地,所述异形凸起结构的横截面形状设计为一对称的双曲线函数:

15、y=a/x2+b

16、其中,a和b是常数,x是枕头长度方向上的坐标,y是枕头宽度方向上的坐标,从而使所述异形凸起结构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和连续性,根据不同用户的颈椎曲线和头部大小调整a和b的值,以实现最佳的支撑效果。

17、优选地,所述枕芯支撑部形成为所述组合式护颈枕的芯体结构,其整体为一使用硬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的实心体部件,所述实心体部件的顶部及四周侧壁的外壁表面与所述表层罩体部的内壁表面的形状和尺寸完全适配,使得所述表层罩体部以紧密配合的方式固定罩设在所述枕芯支撑部的外壁表面,且所述实心体部件的顶壁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表层罩体部的头窝支撑表层结构、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的形状和结构完全相同并一一对应的头窝支撑实体结构、前侧颈椎支撑实体结构、后侧颈椎调节实体结构,所述头窝支撑实体结构、前侧颈椎支撑实体结构、后侧颈椎调节实体结构分别形成为所述头窝支撑表层结构、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的实体支撑。

18、进一步地,所述枕芯支撑部的后侧颈椎调节实体结构中包裹设置有一颈椎加强支撑体,所述颈椎加强支撑体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对应所述弧形凹陷及其左右两侧的毗邻侧壁位置以实现对颈椎第4~7节区间位置的强支撑,且所述颈椎加强支撑体为一使用超硬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的预制超硬结构体,预制完成的超硬结构体进一步与硬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为所述枕芯支撑部的主体结构并被包裹设置在硬质发泡材料中。

19、进一步地,所述表层罩体部由软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其表面硬度整体不超过10ha;所述枕芯支撑部的主体部分由硬质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其表面硬度控制在30~50ha;所述颈椎加强支撑体由超硬发泡材料通过模具发泡成型,其表面硬度控制在80ha左右。

20、(三)技术效果

21、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护颈枕具有以下有益且显著的技术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护颈枕,通过使用不同硬度的软质、硬质、超硬等三种发泡材料,实现了枕头良好舒适感与充分支撑力的有效统一。位于最上层且材质最软的表层罩体部在人体平躺在枕头上时可有效减少对颈椎的压迫、提高表层的亲肤性、提升血液的循环效率、减少对末梢神经系统的压迫、提升新旧代谢顺畅度;发挥主体支撑作用的枕芯支撑部的主体部分使用硬度较大的硬质发泡材料制备而成,可以有效承托颈椎曲线,有助于颈椎曲度从白天过于紧张与过度变形中得于恢复,以通过颈椎曲线的健康度;颈椎加强支撑体通过使用支撑力更强的超硬发泡材料制备而成,可针对颈椎曲度进行矫正修复,以帮助已经产生颈椎问题的用户改善颈椎状况,以达到更为有效的调整颈椎曲度的效果。

23、(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护颈枕,通过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和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对颈椎曲度恢复调整和矫正修复。前侧颈椎支撑表层结构使得人体在平躺状态下颈椎以完全平衡无压迫的情况平放于枕头上而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支撑;后侧颈椎调节表层结构通过特殊造型设计,可实现对颈椎第4~7节区间位置的强支撑,以实现对颈椎曲度的矫正恢复调整。

24、(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护颈枕中,通过楔形胸椎延伸支撑块和颈椎加强支撑体等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对颈椎曲度恢复调整和矫正修复能力。楔形胸椎延伸支撑块可用于支撑胸椎和颈椎之间的过渡部分,以减少平躺时悬空的胸椎造成颈椎的过渡压迫;颈椎加强支撑体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对应弧形凹陷及其左右两侧的毗邻侧壁位置以实现对颈椎第4~7节区间位置的强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