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6736发布日期:2024-05-11 00:1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可视空炸多通过炉灯作为可视光源,因炉灯布置在旋转风叶和热管周侧的边沿角落,使得炉灯无法为炸桶内提供均匀可靠的照明,炸桶内存在亮度差明显的明暗区域。以至于产品存在可视效果差,用于体验差的技术缺陷。

2、因此,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中,烹饪设备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烹饪腔和透光区域,烹饪腔位于本体内,透光区域至少部分与烹饪腔的开口相对设置;照明组件,设于本体,照明组件与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相对设置,透光区域位于照明组件周侧,照明组件用于对烹饪腔提供照明。

4、本技术限定了一种具备可视功能的烹饪设备。具体地,烹饪设备包括本体,本体为烹饪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烹饪设备用于定位、支撑和保护烹饪设备上的其他结构。其中,本体内围合出烹饪腔,食材在烹饪腔内被烹制为成品食物。烹饪腔顶部开口,食材可以通过烹饪腔顶部的开口放入烹饪腔,烹饪腔内的成品食物可以从顶部开口取出。本体上还设置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至少部分与烹饪腔的开口相对设置,烹饪腔内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区域传递至本体外侧,以使用户可以通过透光区域观察到烹饪腔内的情况。

5、在此基础上,烹饪设备还包括照明组件,照明组件固定在本体上,且照明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开口侧。其中,照明组件与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相对设置。例如,开口呈圆形时,照明组件与圆形的开口的圆心相对设置。照明组件开启后,能够在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处向烹饪腔内射出光线,光线在烹饪腔内经过反射后通过透光区域传递至本体外,以使用户可透过透光区域观察到被照亮的烹饪腔以及食物。从而一方面为用户掌控食物的烹制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提升了烹饪的趣味性,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6、通过将照明组件对准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相对设置,使照明组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覆盖烹饪腔的内部空间,为烹饪腔内提供均匀的照明,避免烹饪腔内出现分明的明暗区域,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照明效果差、可视效果差的技术缺陷。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的结构,烹饪设备的内部可视化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7、具体地,烹饪设备包括:空气炸锅、电饭煲或电炖锅。

8、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风机,设于本体,照明组件位于风机和烹饪腔之间,风机用于向烹饪腔内吹送气流;电热管,设于本体,且位于风机和烹饪腔之间,电热管用于加热气流。

10、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风机和电热管。风机固定在本体上,风机的出风侧朝向烹饪腔的开口,开启风机后风机能够向烹饪腔内吹送气流。具体地,风机包括电机和扇叶,电机安装在本体上,扇叶与电机上的转轴连接,电机开启后通过转轴带动扇叶转动,转动的扇叶吹送出气流。电热管与风机上的扇叶相对设置,具体可以布置在扇叶的周侧,电热管能够对风机所产生的气流进行加热,以形成高温气流,高温气流在接触到烹饪腔内的食材后对食材的表皮进行烘烤,以得到表皮色泽金黄、口感酥脆的成品食物,从而提升成品食物的品质。

11、其中,照明组件布置在风机和烹饪腔之间,以避免风机上的扇叶遮挡照明组件,确保风机不会影响照明组件的照明效果,确保照明组件能够为烹饪腔内提供持续、均匀的照明,进而优化烹饪设备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可视化效果。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照明组件包括:固定架,与电热管和/或本体连接;发光件,设于固定架,电热管避让发光件和烹饪腔之间的区域。

13、在该技术方案中,照明组件包括固定架和发光件,固定架与电热管和/或本体连接,发光件设置在固定架上。通过设置固定架,一方面可以为发光件提供定位和支撑,另一方面使发光件可以对准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区域,实现发光件的悬置。从而确保悬置在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处的发光件能够为烹饪腔内部提供均匀可靠的照明,提升烹饪设备的可视化效果。

14、其中,电热管避让发光件和烹饪腔之间的区域,以避免电热管遮挡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确保电热管不会影响照明组件的照明效果,确保照明组件能够为烹饪腔内提供持续、均匀的照明,进而优化烹饪设备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可视化效果。

15、具体地,电热管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本体上,固定架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固定架的另一端朝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位置延伸,发光件与固定架的第二端连接。

16、具体地,固定架还可以直接装夹在电热管上。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固定架包括安装腔,发光件设于安装腔内,照明组件还包括:第一透光板,与固定架连接,第一透光板盖合安装腔。

18、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架上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朝向烹饪腔的开口,发光件内嵌在安装腔中。在此基础上,照明组件还包括第一透光板,第一透光板与固定架连接,完成装配的第一透光板能够盖合安装腔,以配合固定架对发光件进行定位,避免发光件由安装腔中脱出。同时,在烹饪过程中,第一透光板还能够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烹饪腔内的水汽和油脂进入安装腔内,从而延长发光件的使用寿命。

19、其中,光线能够透过第一透光板照射至烹饪腔内,即第一透光板可以兼顾发光件的定位需求和照明需求。

20、具体地,第一透光板还能够打散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从而进一步提升烹饪腔的照明均匀性,优化烹饪腔的可视化效果。

21、具体地,照明组件还包括盖板,第一透光板嵌装在盖板上,盖板扣合在固定架上,以通过盖板定位第一透光板。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电热管盘绕设于发光件周侧。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电热管盘绕在发光件的周侧。工作过程中,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自上而下直接射入烹饪腔,布置在发光件周侧的发热管不会阻挡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对应地,电热管所产生的热量同样能够随同风机吹送出的气流自上而下传递至烹饪腔中,布置在电热管内侧的发光件不会影响热量的传递。

24、由此可见,该结构布局可以兼顾烹饪腔的热风加热需求和照明需求,避免照明组件和电热管相互干涉,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结构,提升烹饪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25、具体地,发热管在预定平面上回转盘绕,发光件布置在回转盘绕的发热管的缝隙中。

26、具体地,发热管还可以螺旋盘绕在发光件周侧,螺旋盘绕方式可以减小发热管在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能够为烹饪设备的小型化涉及和轻量化涉及提供便利条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本体包括:煲体,烹饪腔位于煲体内;盖体,与煲体连接,透光区域位于盖体,风机、电热管和照明组件设于盖体,盖体用于盖合烹饪腔。

28、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煲体和盖体,煲体内围合出烹饪腔,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上,盖体具备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处于关闭位置的盖体能够盖合烹饪腔,以形成封闭的烹饪环境。

29、其中,透光区域设置在盖体上,用户可通过盖体上的透光区域自上而下地观察到烹饪腔内部的情况。照明组件、风机和电热管均固定在盖体上,将盖体扣合于关闭位置时,照明组件对准烹饪腔的开口的中心。

30、具体地,烹饪设备还包括反射罩,反射罩与盖体连接,反射罩朝背离烹饪腔的方向弯折,以通过反射罩围合出凹槽。防护罩与反射罩连接,以盖合凹槽。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固定架设于电热管上,照明组件还包括:第二透光板,与发光件连接,且位于发光件和烹饪腔之间;其中,发光件和第二透光板位于盖体的中心区域。

32、在该技术方案中,固定架与电热管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装夹部件将固定架夹持在电热管上,发光件设置在固定架上,且发光件朝向烹饪腔,通电后发光件能够向下方的烹饪腔照射出光线。在此基础上,发光组件还包括第二透光板,第二透光板设置在炉灯上,且第二透光板位于炉灯和烹饪腔之间,第二透光板一方面能够对发光件提供保护,避免烹饪腔内飞溅的油脂直接接触发光件,避免发光件被附着的油脂遮挡,另一方面第二透光板可供光线穿透,能够在保护发光件的基础上兼顾照明需求。

33、在此基础上,完成装配后,发光件和第二透光板位于盖体的中心位置,即烹饪腔上方的中间区域,透光区域则分布在盖体的边缘区域,位于发光件和第二透光板的四周。通电后位于盖体中心的发光件对烹饪腔的中心区域提供照明,光线经过烹饪腔的内壁的反射后由盖体边缘的透光区域射出,以使用户可以从盖体的边缘区域观察到烹饪腔内的情况,从而提升烹饪腔的照明效果,拓宽可视区域。

34、具体地,第二透光板可以为设有开孔的板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内锅,设于烹饪腔内;加热件,设于煲体,用于加热内锅。

36、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内锅和加热件。内锅可拆卸地设置在烹饪腔内,食材在内锅中被烹制为成品食物。可拆卸的内锅能够为用户存取食物提供便利条件。

37、加热件设置在煲体上,将内锅装配至煲体后,加热件与内锅接触,开启的加热件能够对内锅进行加热,以配合高温气流加热内锅中的食材。烹饪过程中,食材上的暴露面被高温气流加热,与内锅接触的底面通过加热件加热,从而消除食材的加热死角,提升成品食物的品质。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承托件,设于内锅中,且与照明组件相对设置。

39、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承托件,承托件设置在内锅中,承托件用于承托食材。其中,承托件与照明组件相对设置,以确保照明组件能够对承托件上的食材提供有效照明,保证用户能够透过透光区域观察到食材色泽和性状,以进一步提升烹饪设备的可视化效果。

40、具体地,承托件包括:托盘、烤架、炸笼等。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本体包括凹槽,凹槽朝向烹饪腔,照明组件位于凹槽内。

42、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还包括凹槽,凹槽朝向烹饪腔。其中,照明组件、电热管和风机上的扇叶均布置在凹槽中。

43、通过设置凹槽,可以拉长烹饪腔与照明组件之间的距离,避免照明组件伸入至烹饪腔内影响烹饪流程。并且,将照明组件布置在烹饪腔外部的凹槽中,还可以避免烹饪腔内的食材遮挡发光件,确保发光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传递至烹饪腔内的各个角落,消除烹饪腔内的照明死角。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烹饪设备还包括:防护罩,与本体连接,防护罩盖合凹槽;其中,防护罩包括通孔和透气孔,照明组件穿设于通孔。

4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与本体连接,完成防护罩的装配后,防护罩配合照明组件盖合凹槽,以避免凹槽中的扇叶、电热管脱出凹槽,同时凹槽还能够对烹制过程中飞溅起来的油脂起到租单作用,以降低油脂进入凹槽的可能性,延长电热管和风机的使用寿命。

46、具体地,防护罩上开设有通孔和透气孔,通孔的形状与照明组件的外轮廓形状适配,照明组件穿设在通孔中,以通过通孔定位照明组件。透气孔分布在照明组件周侧,风机和电热管配合生成的高温气流能够通过透气孔传递至烹饪腔中。

4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