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窗方便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750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窗方便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窗户开启的一种支撑装置。
目前,我国的城市和乡村住宅中的木制窗户开启的支撑装置,通常选用两只环状的螺钉与一支搭钩相连。安装时,一只套有搭钩的环状螺钉固定在窗户上,另一只环状螺钉固定在窗户上,使用还是方便的。但遇到刮风的季节,常能听到风吹窗户发出的“咯叽、咯叽”的声响,这是由于搭钩尾部的环形圈与环状螺钉的环形圈串连后留有一定的空隙,风力使搭钩在该空隙中作定向碰撞,所发出的声响,往往影响安静休息的人们。陕西省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的陶建新先生设计了木窗开度器,其专利申请号88207046.0,公告号CN2041717U,它向人们披露了“L”形木窗开度板,解决了木窗开度,定位的问题,但制作较为复杂,而一般木制窗户开启时,常定位于90°左右,因此,该技术推广应用欠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开启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的支撑装置。
它由“L”形固定板(1),(6)、撑板(3),(5)、销钉(2)、螺栓(4)、压板(7)、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L”形固定板(1)、(6)的水平及垂直面上均钻有孔径;撑板(3)、(5)的两端也钻有孔径;撑板(3)的一端还设有滚珠定位穴(11);撑板(5)的一端设有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L”形固定板(1)的水平面的孔径与撑板(3)一端的孔径,“L”形固定板(6)的水平面的孔径与撑板(5)一端的孔径均由销钉(2)连接,销钉(2)的尾部固定在撑板(3)或撑板(5)上是固定的,但头部与固定板(1)或固定板(6)的连接处,设有圆柱形二台,其外径又略小于“L”形固定板(1)、(6)的孔径,因此,连接后的“L”形固定板(1)或(6)均能作360°的转向,能转向的目的是“L”形固定板安装在窗户或窗框上后,启用时,角度灵活,不易因操作不慎而成“死角”。撑板(3)与撑板(5)由螺栓(4)连接,螺栓(4)的尾部螺纹由螺帽(8)固定,头部与撑板(3)、撑板(5)的连接处,也设有圆柱形二台,它的外径也略小于撑板(3)及撑板(5)的孔径。因此,撑板(3)或撑板(5)也能作360°的转动,但它们组装后,转动的角度却<360°,这是因为撑板(5)的端部设有挡板(10),通常仅在180°范围内转动,窗户关闭时,撑板(3)与撑板(5)就重合了。压板(7)一端开设的孔径由螺栓(4)连接在撑板(5)上。撑板(3)的一端设有滚珠定位穴(11),它与撑板(5)一端开设的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的位置是以螺栓(4)的中心为准点划圆,在其圆周的交汇处定位。其目的是,当窗户开启时至90°时,撑板(3)离开了撑板(5)的重合位置,转动了180°,它们就形成了一条直线板,此刻,撑板(5)上设有凸出一块的挡块(10)也就挡住了撑板(3)的“去路”,撑板(3)上的滚珠定穴(11),就紧扣着凸出撑板(5)上的滚珠了。挡块(10)、滚珠定位穴(11)和滚珠都起到了定位的作用。“L”形固定板(1)、(6)垂直方向的孔径是木螺丝的预留孔,前者固定在窗户上后者固定在窗框上。
本装置结构简单,它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巧妙地将零件组装为一体,使用方便,有一定的推广应用的价值。
现结合附图,将其使用方法加以叙述附


图1是本装置开启时的状态图,图中所示的(1)为“L”形固定板,它垂直方向上的孔径由木螺丝固定在窗户上;水平方向上的孔径由销钉(2)连接在支撑板(3)上。(4)为螺栓,它将支撑板(3)和木板(5)连接在一起并由螺帽(8)拧紧。“L”形固定板(6)的垂直方向上的孔径,由木螺丝固定在窗框上;水平方向上的孔径由销钉(2)连接在撑板(5)上。压板(7)一般由弹簧钢片制作,压板(7)、撑板(5)开设有供螺栓(4)穿通和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设置的孔径。
附图2是本装置的俯视图,图中所示的(10)是挡块,它与撑板(5)同属一母体,它的作用是,当撑板(3)转至180°时,即被其挡牢,此时,撑板(3)与撑板(5)形成了一条直线板。
附图3是本装置闭合时的状态图,图中所示的(11)为滚珠定位穴,其它序号已在附
图1、2中加以叙述,故不再重述。图示的撑板(3)的滚珠定位穴(11)与撑板(5)的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的位置,是以螺栓(4)的中心为准点划圆,在其圆圈的交汇处定位。图中还较详细地作了几处局部剖视图,其本上反映了本装置的结构特征。
本实用新型开启较方便,关闭时,须用手指挡住撑板(5),使其不与撑板(3)同步,再随手关闭窗户。这样使撑板(3)回转得更“得心应手”。
权利要求1.木窗方便撑,它由“L”形固定板(1),(6)、撑板(3),(5)、销钉(2)、螺栓(4)、压板(7)、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L”形固定板(1)、(6)的水平及垂直面上均钻孔径;撑板(3)、(5)的两端也钻有孔径,撑板(3)的一端设有滚珠定位穴(11),撑板(5)的一端设有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L”形固定板(1)水平面上的孔径与撑板(3)一端的孔径、“L”形固定板(6)水平面上的孔径与撑板(5)一端的孔径,均由销钉(2)连接;销钉(2)的尾部固定在撑板(3)或撑板(5)上是不能转动的,但头部与“L”形固定板(1)或“L”形固定板(6)的连接处,设有圆柱形二台,其外径又略小于“L”形固定板(1)、(6)的孔径,连接后的“L”形固定板(1)或(6)均能作360°的转动;撑板(3)与撑板(5)由螺栓(4)连接,螺栓(4)的尾部螺纹由螺帽(8)并紧,头部与撑板(3)、撑板(5)的连接处,也设有圆柱形二台,它的外径也略小于撑板(3)撑板(5)的孔径,连接后的撑板(3)、撑板(5)也能作<360°的转动;撑板(5)的一端还设有挡块(10);压板(7)一般由弹簧钢片制作,压板(7)、撑板(5)上开设有供螺栓(4)穿通和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设置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木窗方便撑,其特征在于撑板(3)一端的滚珠定位穴(11),撑板(5)一端的滚珠及滚珠储藏孔(9),是以螺栓(4)的中心为准点划圆,在圆周交汇处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城市和乡村住宅中木制窗户开启时的一种支撑装置。它由“L”形固定板、撑板、销钉、螺栓、压板、滚珠及滚珠储藏孔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L”形固定板的水平及垂直面上。撑板的两端均钻有孔径,撑板的一端还设有滚珠定位穴,滚珠及滚珠储藏孔。它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巧妙地将各零件组装为一体,使用方便,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项技术。
文档编号E05C17/04GK2085838SQ9022687
公开日1991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杜伟斌 申请人:杜伟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