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制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655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力制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门上的附件压力制门器。
一般建筑物或车、船上的房门,在打开以后,经常需要固定位置,以防因风刮或车、船摇晃而猛然关闭。固定房门的方法大多是在门脚处安装一只制门器,其结构为一对卡簧,与固定在墙脚的卡头配合。卡簧靠弹力夹住卡头,房门即被固定。这种制门器使用方便、性能也可靠,但是它只能把门固定在全开的位置上,如希望门半开或只开一点门缝,同时又固定位置,这种制门器就无能为力了。同时固定在墙脚的卡头安装很麻烦,一般需凿洞后用水泥浇涛,在木地板或船甲板上需用几只螺钉固定。在不开门时,这个卡头又成为一个多余的障碍物,造成打扫的不便。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制门器,它应能方便地把打开的门固定在任何角度,地面上不需固定卡头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方案如下在门脚处固定一片基座,基座上设一只压力弹簧,弹簧一端固定或顶压在基座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一个制动片。该制动片可以是橡胶块,硬度适中的塑料块或用帘线与塑胶的复合材料等摩擦材料制成。弹簧的弹力将制动片压在地面上,依靠摩擦力将门固定。基座上同时设置一个提升装置,不需要固定房门时,可将制动片提起,离开地面,门即可自由开合。上述压力弹簧可以是一个水平设置的簧片,一端固定在门上,制动片安装在簧片的游离部分上,提升装置为固定在门上的凸块或销钉,可将簧片游离端挂住,使制动片提离地面。压力弹簧也可以是螺旋形,垂直设置,制动片安装在弹簧中间的金属杆下端。提升装置可以是凸块或套在金属杆外面的套管,将金属杆上端的弯头挂在凸块或套管上,即可提起制动片。压簧、制动片与提升装置三者还可共同设在一个杠杆上,杠杆的支点固定在门上,制动片固定在杠杆的一端,弹簧可设在任意一端,还可设在支点处(例如盘簧)。
本实用新型以简单的结构解决了房门在任一角度的固定问题,可方便地制止房门被风刮动或摇动,同时又能方便地提起制动片,使门自由开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扩大了固定房门的角度而且去消了固定在地面上的卡头。
现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参照
图1压力弹簧(1)一端通过铆钉(5)与基座(6)固定在门(2)上,其下部固定有制动片(3),另一端可搭挂在提升凸块(4)上。将该游离端从凸块(4)上拨下,制动片即被压在地面上,将门固定。
实施例2,参照图2弹簧(1)为螺旋弹簧,其上端顶压固定在基座上的一个护套上,并通过弹簧卡片(7)将串在弹簧中间的铁杆(8)压向地面,铁杆(8)下端固定有制动片(3)。铁杆上端弯曲,可提起后挂在凸块(4)上。弯头与凸块构成提升装置。上述结构通过螺钉(9)与基座(6)固定在门(2)的下部。
实施例3,参照图3与实施例2结构相似,弹簧(1),铁杆(8)及卡片(7)安装在基座(6)上,再固定到门(2)的下部,制动块(3)亦相同。其提升装置是套在铁杆上部的护套(10),其上部为斜面。铁杆上端弯头,通过联结销(12)安装一段制动脚踏(11),该脚踏可在铁杆(8)的端部左右摆动。需固定房门时,用脚拨动脚踏(11),它即摆动到与门垂直,便于用脚继续拨动铁杆转动,而沿护套斜面滑下,用制动片将门定住。关门时,反方向拨动脚踏,即可使铁杆上升到护套斜面顶端,将门释放。这时脚踏可贴在门面上,少占空间。
实施例4,参照图4弹簧(1),铁杆(8)与卡片(7)以及制动片(3)结构类似于实施例2、3,但铁杆上端以销钉(15)与杠杆(13)联结,固定在基座(6)上的轴(14)为杠杆支点。需提起制动片时,应压下杠杆另一端并卡在提升凸块(4)的下面。图中(2)为房门。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制门器,其基座固定在房门下脚,它的特征在于设有压力弹簧,弹簧一端固定(或顶压)在基座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联结一制动片,同时设有制动片的提升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制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片固定在一铁杆下端,压力弹簧为螺旋弹簧,中间串有铁杆,弹簧与铁杆由卡片联结,提升装置为铁杆上端的弯头与固定在基座上的凸块或销钉。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制门器,其特征在于压力弹簧为水平设置的簧片,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游离端下面固定有制动片,提升装置为固定在基座上的凸块。
专利摘要压力制门器,用以固定打开的房门。其结构为一压力弹簧,其一端固定在门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联结一制动片,以弹性力将制动片压向地面,以摩擦力将门固定在任一角度。不需制动房门时,由提升装置提升制动片即可。它比传统卡簧式制门器结构简单,地面上不需固定卡头,同时又能在任一角度(全开、半开等)固定房门。
文档编号E05F5/00GK2121525SQ91230510
公开日1992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3日
发明者叶思荣 申请人:叶思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