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保险柜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80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遥控保险柜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保险柜(箱)及类似装置的一种防范控制装置。
各种保险柜(箱)锁,目前仍以机械转盘式密码副锁和弹子锁联用的结构为主,仅有少数厂家开发了按键式电子密码副锁与弹子锁联用的电控锁,如CN2110683U中公开的保险柜电子锁,机械转盘式密码副锁,由于结构简单。保密性、安全可靠性差,很容易掌握,因而常被破坏掉,国外这种装置已趋于淘汰。电控锁,虽然在防盗性能上较之转盘锁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数字键盘直接安装在保险柜的外表,当需要开保险柜时,如果现场人员众多,则仍有失密的可能,隐蔽性差,使用上不方便,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采用中规格集成电路构成的电控锁,其性能已不能满足保险柜行业产品更新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保密性能、防盗性能等方面更先进的电子遥控型保险柜锁产品。
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目的。采用独立于保险柜之外的遥控器和安装在保险柜体内的接收器构成的电子红外遥控装置,弹子锁受电子红外遥控副锁控制。遥控器由数字键盘、BCD编码器、FIDF寄存器、二一十进制转换器、模拟开关、DTMF编码器、红外发射器、存储控制电路、1/20秒振荡器、发射控制电路及直流电源构成;接收器由红外接收器、DTMF解码器、单片计算机CPU及其外围EPROM、锁存器电路,驱动电路、电磁电路及电源构成。制成双音多频红外遥控型保险柜锁。
结合附图、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遥控保险柜锁的遥控器构成框图;图2是本遥控保险柜锁的接收器构成框图;图3、图4是遥控器电原理图;图5、图6是接收器电原理图。
遥控保险柜锁的红外线遥控器,独立于保险柜之外,它相当于一把电子钥匙,可以由保险柜管理人员随身携带,或存放于任何管理点内,它与普通钥匙的不同是获得这把电子钥匙的人并不能打开保险柜,只有在获得机械钥匙、遥控器(电子钥匙)并记住最长可达十六位十进制数密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开启保险柜锁。
保险柜锁的核心部分,是具有十六位十进制数存储器的红外线遥控器。这种遥控器与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不同,它需人工编码并即时输入。输入密码的过程,可在隐蔽处进行,。如将遥控器置于办公桌抽屉内,或开锁人背向墙壁输入密码,这样就避免了按键式密码锁输入密码的过程暴露在公众视线之内的缺陷,同时所输入的密码在5分钟之后,可以自动消失,从而防止了密码的意外失密。
遥控器的密码由0-9十个十进制数按任意排列组合,组合成十六位数,密码码位高达1016,即互开率为1/1016,极大地提高了保险柜的保密性能。
此外,遥控器的编码过程,采用了双音多频(DTMF)技术,这种先进的编码技术,具有发码速度快,解码需专用电路,反截获性能好,失密可能性小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外虽已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等各个领域,但是用于自编码式遥控器和保险柜锁生产的行业中,国内外资料尚无佐证。它的构成框图如附
图1所示,由数字键盘(1)、BCD编码器(2)、FIFD寄存器(3)、二一十进制转换器(4)、模拟开关(5)、DTMF编码器(6)、红外发射器(7)、存储控制电路(8)、1/20秒振荡器(9),发射控制电路(10)及直流电源构成。具体电路如附图3、4所示。数字键盘由按键K0-K9与电阻R0-R9连接构成,BCD编码器、FIFD寄存器、二一十进制转换器分别由集成电路IC1、IC2、IC3构成,模拟开关由集成电路IC4、IC5、IC6构成,DTMF编码器由集成电路IC7与晶体振荡器JZ1连接构成,红外发射器由三极管BG1、红外发光二极管LED1、LED2及阻容件R17-R20、C5连接构成;存储控制电路是由与非门G1、G2、G3、G4,阻容件R12、R14、C1、C2连接成的两级单稳态触发电路;1/20秒振荡器由时基集成电路IC8、阻容件R15、R16、C4连接构成,发射控制电路由与非门集成电路IC10构成。IC1、IC2、IC3分别采用C334、CC40105、CC4028,IC4-IC6各采用一个CC4066,IC7采用CSC5087。IC8采用NE555,IC9采用CO32A、IC10采用CC4011。
遥控器的电路联接及工作过程如下当按动遥控器上的数字键盘1,依次输入一组数字信号,现假设为1,2,3,4,5,6,7,8,共8个十进制数时,依次按动输入键K1-8。当按K1键时,K1开通,这时就有两路信号输出,一路信号经BCD编码器2(IC1334),使其输入端I1为高电平,其余各个输入端均为低电平,输出端QO、QC、QB、QA即为0001,此0001码即摆放在FIFD寄存器3,(IC2CC40105)的输入端,等到存贮允许信号8到来存入(40105)。另一路信号经二极管D0或门给单稳态电路,通过两级单稳态电路延时,输出存储允许信号S1,CC40105接到存储允许信号后即将已摆在输入端的信号0001存入寄存器内。当依次按动K2-8时,将重复上述过程。直至8个数字码全部存入寄存器内为止。
待信号存储完毕即为准备发射信号阶段,这时如需打开保险柜,则可在距柜身2米以内处面向柜身的接收器按动点动开关K10,将发射键K10接通,NE555电路得电,1/20秒振荡电路开始工作,NE555第3脚即输出一连串的方波信号,通过CC4011延时后,送出输出允许信号给CC40105的SO端,此时CC40105的EN端为低电平,SO端为连续方波,当每一周期中为高电平时,CC40105则以先进先出的原则,按照1/20秒的间隔,顺序弹出0001-1000八个二进制数,它们依次通过集成电路IC3(CC4028)二一十进制转换电路(4)转换成8个十进制数,输送到下一级模拟开关电路(5)中去,并将依次打开相应的开关电路,使OTMF编码器(6)的相应输入端被闭合,从而产生与输入信号1-8相对应的8组双音频信号,经红外发射器(7)的BG1放大,D1D2发射出双音频红外线波来,完成传输8位密码的功能。
接收器的构成框图如附图2所示,由红外接收器(12)、DTMF解码器(13),单片计算机CPU及其外围EPROM、锁存器电路(14)、驱动电路(15)、电磁铁电路(17)及电源构成。
由于接收器采取了单片计算机作为中心控制器,极大地提高了遥控式密码锁的可靠性,灵活性,它还可极其方便地增加其它功能,改变密码、变换保险柜的使用档次,使保险柜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
接收器中,如附图5、6所示,红外接收器由红外接收三极管BG01、三极管BG02及阻容件R01-R06、C01、C04连接构成,DTMF解码器由集成电路IC01与非门G及阻容件R07-R010、C02、C03、C05、C06连接构成,单片计算机CPU及其外围EPROM、锁存器电路由集成电路IC02、IC03、IC04及阻容件R011、C07-C011、晶体振荡器JZ01连接构成;驱动电路由集成电路IC06、三极管BG02、二极管D08-D010、继电器1J、ZJ、及电阻R014连接构成;电磁铁电路由电磁铁DT、二极管D07、发光二极管LEDO3、电阻R015连接构成。
接收器的电路联接及工作过程如下由高灵敏度红外接收管3DV80(BG01)为核心组成红外接收器12,经一级放大后,使接收到的DTMF信号幅值达到600-800mV经电容C02耦合,输入DTMF专用解码器MT8870芯片(IC01),译码结束后,由MT8870CID端输出高电平,向8031(IC02)的P3,4提出中断申请,当8031查询到P3、4的中断申请后,通过P3、0复位,经反向器G01使MT8870EN端获得高电平,从而使MT8870输出端的三态门打开,向8031的P1口输出有效数据,这一过程反复执行,直至计算机软件命令停止执行为止。
8031的P1口和P2、0-P2,2作为地址口,输出PC提供的指令地址,经74LS373(IC03)锁存,输出至EPROM2716(IC04)的地址端A0-A10。2716内所固化的指令和常数(即密码)经数据输出端D0-D7输出至8031的P0、0-P0、7。8031的P1、6口经驱动电路驱动电磁铁电路的电磁铁DT,执行开闭电子密码副锁的指令,只有打开电子密码副锁,才有可能打开弹子锁。
遥控器中的电源可采用延时自动关闭电源开关电路(11);接收器中还可设置报警电路(18)、并采用交直流两用电源(16)。
延时自动关闭电源开关电路用以保护密码意外失密,它可由集成电路IC9(CO32A)、三极管BG2、发光二极管LED3、开关K11及阻容件R21-R24、C6连接构成。当K11闭合后,电源通过R21向C6充电,此时IC9(CO32A)1端为高电平,与门输出端3亦为高电平,BG2导通,电源供电、处于工作状态;经几分钟后,当C6经过R23回路放电后,IC9的1端及与门输出端均为低电平,BG2截止,电源自动停止工作。
报警电路可由集成电路IC07、三极管BG04、发光二极管LED02、扬声器Y及电阻R013连接构成。8031的P1、4,P1、5经驱动电路驱动声光报警器报警。
交直流两用电源由变压器B、整流桥D01-D04、集成电路IC05、二极管D05、D06、发光二极管LED01、开关K1-1、阻容件R012、C013-C017及DC6V等连接构成。
遥控保险柜锁还有由微动开关1WD、2WD及继电器3J构成的防撬电路。当触动1WD和2WD时,经驱动电路驱动声光报警器报警。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独立于保险柜体之外的可存贮16位十进制数的DTMF编码红外遥控器,密码位数最高可达16位,使保险柜的保密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互开率降低到1/1016的水平,防盗性能远远高于机械键盘式保险柜锁和按键式电子保险柜锁。
2、接收器采用单片计算机作为中心控制器,使保险柜的可靠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具有操作、使用灵活,方便、更换密码简单,附加功能多。
权利要求1.一种遥控保险柜锁,它包括弹子锁,其特征在于它还有独立于保险柜之外的遥控器和安装在保险柜体内的接收器构成的电子红外遥控装置;弹子锁受电子红外遥控装置控制;遥控器是由数字键盘(1)、BCD编码器(2)、FIFD寄存器(3)、二-十进制转换器(4)、模拟开关(5)、DTMF编码器(6)、红外发射器(7)、存储控制电路(8)、1/20秒振荡器(9)、发射控制电路(10)及直流电源构成;接收器是由红外接收器(12)、DTMF解码器(13)、单片计算机CPU及其外围EPROM、锁存器电路(14)、驱动电路(15)、电磁铁电路(17)及电源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保险柜锁,其特征在于遥控器中数字键盘(1)由按键K0-K9与电阻R0-R9连接构成,BCD编码器(2)、FIFD寄存器(3)、二--十进制转换器(4)分别由集成电路IC1、IC2、IC3构成。模拟开关(5)由集成电路IC4、IC5、IC6构成,DTMF编码器(6)由集成电路IC7与晶体振荡器JZ1连接构成;红外发射器(7)由三极管BG1、红外发光二极管LED1、LED2及阻容件R17-R20、C5连接构成,存储控制电路(8)是由与非门G1、G2、G3、G4、,阻容件R12、R14、C1、C2连接成的两级单稳态触发电路;1/20振荡器(9)由时基集成电路IC8、阻容件R15、R16、C6连接构成,发射控制电路(10)由与非门集成电路IC10构成;接收器中红外接收器(12)由红外接收三极管BG01、三极管BG02及阻容件R01-R06、C01、C04连接构成,DTMF解码器(13)由集成电路IC01、与非门G01及阻容件R07-R010、C02、C03、C05、C06连接构成,单片计算机CPU及其外围EPROM、锁存器电路(14)由集成电路IC02、IC03、IC04及阻容件R011、C07-C011、晶体振荡器JZ01连接构成,驱动电路(15)由集成电路IC06、三极管BG03、二极管D08-D010、继电器1J、2J、及电阻R014连接构成,电磁铁电路(17)由电磁铁DT、二极管D07、发光二极管LED03、电阻R015构成。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遥控保险柜锁,其特征在于遥控器中的电源采用延时自动关闭电源开关电路(11),接收器中还有报警电路(18),并采用交直流两用电源(16);延时自动关闭电源开关电路(11)由集成电路IC9、三极管BG2、发光二极管LED3、开关K11及阻容件R21-R24、C6连接构成,报警电路(18)由集成电路IC07、三极管BG04、发光二极管LED02、扬声器Y及电阻R013连接构成;交直流两用电源(16)由变压器B,整流桥D01-D04、集成电路IC05、二极管D05、D06、发光二极管LED01、开关K1-1、阻容件R012、C013-C017及DC6V等连接构成。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遥控保险柜锁,其特征在于它还有由微动开关1WD、2WD及继电器3J构成的防撬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保险柜(箱)及类似装置的一种防范控制装置。采用独立于保险柜之外的遥控器和安装在保险柜体内的接收器构成的电子红外遥控装置,弹子锁受电子红外遥控副锁控制,制成双音多频红外遥控型保险柜锁。密码可达16位,使保险柜的保密性大大提高,互开率降低到1/10
文档编号E05B47/00GK2157962SQ93204439
公开日1994年3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27日
发明者王莹, 王仲, 张士敏, 孙文利, 穆桂萍, 肖守基 申请人:天津市大楼金属柜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