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活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79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活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综合性活动器具,特别是一种适合于家庭及婴幼儿嬉戏健身场所设置的多功能组合式活动器具。
根据年龄的特点,各个成长时期的婴幼儿需要不同的活动器具,譬如新生婴儿的主要活动器具为摇床和围栏等,幼儿的活动器具有木摇马、手推车等,稍大一些的孩子有时需要一张专用的小餐桌或小课桌。在现有技术中,上述所有的器具几乎都是分立设置的,由于各个器具的功能单一,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兴趣的转移,单个器具的使用持续周期很短,利用率不高,这样难免给家庭育儿带来多种缺憾之感。
本实用新型到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符合不同时期(特别是0~7岁年龄组)婴幼儿生长规律并适合于家庭及幼儿园或儿童乐园等场所设置的结构巧妙的组合式儿童活动器具。该器具集各年龄期儿童所常用或喜好的摇床、围栏、手推车、木摇马、小餐桌及小课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既大大丰富了儿童的娱乐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也为家庭及社会提供了理想和经济的育儿教具。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向剖视图。
参照附图,这种儿童活动器具包括一副由两个具有卡通型外观的侧板1以及装接在两侧板之间的水平座板2、靠板3、踏板4、支撑板5等构成的框架。实施时将侧板的外壁设计成具有明快活泼并形象夸张的图案造型,譬如设计成如附图中所示的具有小飞马外观的图案造型结构,也可采用诸如兔、牛、小天使等类的图案造型。侧板1的底缘为圆弧状,当侧板的底缘着地后,整个器具可向前或向后作起伏摇摆。在两个侧板的下部对应穿接有用于装设行走轮9的可变向的轮轴6,在轮轴的两端接设有可做上下翻折的行走轮9。前、后行走轮9在不拆卸的情况下可方便地上、下移位,变换功能。在两个侧板后上部的相应位置处设有用于装接小车推手10的连接孔7和用于装接童车遮阳篷11的连接处8。水平座板2包括两块活动装接在侧板间中层处的前座板和后座板,靠板3位于后座板2的后上方。踏板4活动装接在两侧板间的下部位置处,其板面与座板2的板面平行。
实际使用时,该器具可根据婴幼儿的个体发育特点及爱好,围绕侧板框架组合出多种活动内容,类如1.初生婴儿摇床将行走轮9向上折收起,使框架侧板1弧形底缘着地,将前、后座板同时装接于两个侧板之间即告组成,初生婴儿置身其上,舒适、方便。
2.围栏去掉座板2、靠板3等,于是由两侧板1和前、后支撑柱5便构成了一个围栏空间,幼儿可在其内练习站立和走步等。
3.手推车在框架上分别装接上(前)后座板2、靠板3、踏板4、推手10和遮阳篷11等,并将前、后行走轮9向下翻出,孩子坐(躺)在车中,便可由大人推出活动。孩子稍大后,也可自己推车行走。
4.木摇马将行走轮9向上折收起并装上后座板2、靠板3、踏板4等,孩子坐在座板2上,身体随着框架前后摇摆,其乐融融。
5.小餐桌或小课桌将整个框架倒置,则踏板4的下底平面变俨然构成了孩子们所需要的小餐桌或小课桌。
凡上种种,均不离开主要由两个侧板1构成的整体器具框架,使用时只需灵活变换配件便可。当孩子稍大一些后,他(她)们更原意自己调换组装,这样也就恰好锻炼了他(她)们的动手能力。围绕同一副器具框架,若适当添加附件,亦可增加一些新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巧妙、组装变换方便、价格竞争有力等特点,整个器具占地面积不大,富于趣味性、实用性和安全性,适合于一般家庭及儿童活动场所购置。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儿童活动器具,包括一副由两个具有卡通型外观的侧板(1)以及装接在两侧板之间的水平座板(2)、靠板(3)、踏板(4)、支撑板(5)等构成的框架,其特征在于1.1侧板的底缘为圆弧状;1.2在两侧板的下部穿接有前、后轮轴(6),在轮轴的两端均接设有可做上下翻折的行走轮(9);1.3在两侧板的后上部相应位置处设有推手连接孔(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活动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小飞马型外观的侧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样多功能、使用周期长并适合于家庭及婴幼儿活动场所的儿童活动器具,包括一副由两个具有卡通型外观的侧板以及活动装接于侧板上的配件构成的框架,使用时根据婴幼儿的个体特点及爱好,可以组装成摇床、围栏、木摇马、手推车、小餐桌或小课桌等多种结构。该器具占地面积不大,组装变换方便,富于趣味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文档编号A47D9/00GK2169323SQ9320420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2日
发明者李建利, 宣基京 申请人:李建利, 宣基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