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墙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408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藏墙门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用的移动式闭合装置。特别是一种能藏匿于墙内的移动式门窗。
目前建筑物门窗都是在框架上装有翼扇,开启闭合时,门窗翼扇随之转动,占据空间,并且制作门窗框架翼扇费料不少。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群所需空间紧缺和原材料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藏匿于墙内的移动式门窗,解决建筑物室内空间紧缺和节省原材料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它是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用的移动式闭合藏墙门窗,由藏墙部分和活动板部分构成;所述藏墙部分藏匿在建筑物开口处一侧的墙体内,主体是藏墙体2,该藏墙体2是由两板夹持的矩形空间,一侧具有固墙筋1,与建筑物墙体连成整体,另侧开口,顶端是过桥3,嵌有双槽滑道4,底端有轨道8,该轨道8为双轨道,由轨道固定预埋件9与建筑物墙体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板部分是嵌装在建筑物开口处沿双槽滑道4在轨道8上滑动于藏墙体内外的带轮藏墙板Ⅰ5、藏墙板Ⅱ6;在建筑物开口处的藏墙体2对侧还有框柱11,该框柱11连有关槽7,该关槽7通过固槽预埋螺栓10与框柱[11]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建筑物上推广使用有不占空间、节约原材料的优点,不需翼扇及其转动空间,增加了房屋使用面积,并且感到居室美观。



图1--附图5是以门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图2、图3分别是门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图4是
图1是A-A剖面图;图5是
图1的B-B剖面;附图6--附
图10是以窗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图7、图8分别是窗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图9是图6的C-C剖面;
图10是图6的B-B剖面。
藏墙门实施例参照附
图1--附图5,藏墙门的藏墙体2是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例如一般住房居室的门宽1M,则在门角的一侧设置1个藏墙体2,其形状是由两板夹持的矩形空间,一侧设置有固墙筋1,藏墙体2的两板立起正放,将伸出板外的固墙筋1砌筑在建筑物墙体内,以固定两板。藏墙体2另侧开口。在藏墙体2的顶端和底端设置预埋铁件,与顶端过桥3上的预埋铁焊牢固成一个整体。同时该预埋铁件还与双槽滑道4、轨道8固定在一起。藏墙体2的宽度设计宽于0.5M。藏墙体2顶端设置预埋铁件,与过桥3端底的预埋铁件焊牢。过桥3是一断面为矩形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底部两端设置了预埋铁件,一端与藏墙体2焊接。另端与框柱11的顶端焊接,中间与藏墙体1上的预埋铁件焊接。框柱11高与藏墙体2的高度相同,断面为矩形,用固墙筋1与建筑物墙体相连接,内侧面用固槽预埋螺栓10固定关槽7,上下两端设置有预埋铁件,且上端与过桥3相焊,同时,固定双槽滑道4,下端与轨道8相焊。双槽滑道4断面为E形,槽口朝下。轨道8断面为形,内外轨对应于双槽滑道4,除与藏墙体2预埋铁件固定外,还与轨道固定预埋件9固定。藏墙体板Ⅰ5和藏墙板Ⅱ6底部各设计有2个带槽滚轮,其滚轮藏夹在中间,外观齐平,上部为使门便于安装,进入槽口的部分需分体组装固定。门拉手为凹形,门锁用链条锁或挂锁。在门宽度大的情况下,按照设计需要框柱11用藏墙体2代替,使之成为藏墙板Ⅰ5、藏墙板Ⅱ6两侧都有藏墙体2的结构,也可只用一块藏墙板。参照附图6--附
图10,藏墙窗的结构、实施方式与藏墙门相同,区别仅在于规格尺寸不同。
权利要求1.一种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用的移动式闭合藏墙门窗,其特征在于它由藏墙部分和活动板部分构成;所述藏匿墙部分在建筑物开口处一侧的墙体内,主体是藏墙体[2],该藏墙体[2]是由两板夹持的矩形空间,一侧具有固墙筋[1],与建筑物墙体连成整体,另侧开口,顶端是过桥[3],嵌有双槽滑道[4],底端有轨道[8],该轨道[8]为双轨道,由轨道固定预埋件[9]与建筑物墙体连接固定;所述活动板部分是嵌装在建筑物开口处沿双槽滑道[4]在轨道[8]上滑动于藏墙体内外的带轮藏墙板Ⅰ[5]、藏墙板Ⅱ[6];在建筑物开口处的藏墙体[2]对侧还有框柱[11],该框柱[11]连有关槽[7],该开槽[7]通过固槽预埋螺栓[10]与框柱[11]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藏墙门窗属于在建筑物的开口处用的移动式闭合装置,特别是一种能藏匿于墙内的移动式门窗。提供一种能藏匿于墙内的移动式门窗,不需翼扇及其转动空间。增加了房屋使用面积,城市高层建筑群推广使用有不占空间、节约原材料的优点。特征是由藏墙部分和活动板部分构成。藏墙部分包括藏墙体及固墙筋、过桥、双槽滑道、轨道等构件;活动板部分包括藏墙板I、藏墙板II;还有框柱、关槽等构件。
文档编号E06B3/46GK2185784SQ93234979
公开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6日
发明者黎书满 申请人:黎书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