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两用雨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5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两用雨披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中的衣架,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自行车骑车人使用的折叠式两用雨披架。
遇到雨天,骑自行车的人常用的遮雨工具是雨披,但由于上述车子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由前向后气流的作用,使雨披前部向后飘,贴在骑车人的膝盖处,雨水顺着雨披滴下,淋湿骑车人的裤腿和鞋袜,到了室内,人们又往往要为将湿雨衣晾起来而寻找衣架,很不方便。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人曾提出在雨披下沿采用充气的封闭气囊,使用时对其充气,从而能将雨披下沿撑开,扩大挡雨面积,但这种雨披不能解决需要衣架晾湿雨衣的问题,人们仍需另找衣架将其架起来。而普通衣架是由一根筒单弓形支架和架钩构成的,这种衣架不能架设在自行车上作为雨披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架在自行车前部例如车灯架上,在骑车时能将雨披前部撑开,扩大雨披挡雨面积,并能作为普通衣架使用在室内架晾湿雨披,又可折叠起来作为旅行衣架随身携带的雨披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的,它主要包括架身,撑臂,架身上端设有架钩,其特征在于一对撑臂对称地与架身两侧旋转连接,撑臂为可伸缩结构,架身上还设有插座及撑臂的限位设施。
这种对普通衣架进行了改进的雨披架,实现了上述目的,它能起到架在自行车前部撑开雨披前部的作用,使骑车人免遭淋湿裤腿、鞋袜之苦,在室内可用其架晾湿雨披,并可折成较小体积,旅行携带也很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的正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例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撑臂变换体的正视图;图4-b为图4-a中B-B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换体的正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换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变换体的正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变换体的背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变换体去掉背面面板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本实用新型整体图内的撑臂均为收缩状态,各图中标号相同处表示同一个东西。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变换体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钩(1),架身(2),架钩(1)与架身(2)上端连接,其可以是固定栓接或可旋转连接;架身(2)的一面中间设有自行车灯架插座(3),其宽度和厚度与自行车灯架的宽度和厚度相等;架身(2)的另一面两侧对称地通过固定旋转轴(4)与一对撑臂(5,6)的一端(7,8)铰接;位于撑臂下面架身两下侧边长有朝撑臂鼓起的挡块(9,10)作为撑臂的限位装置,使撑臂在放开时夹角约在150° 左右。撑臂为可伸缩形,由于撑臂(5)、(6)结构相同,故现就撑臂(5)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3,撑臂(5)包括外壳(11)和可在其内滑动抽出的芯部(12),外壳(11)的一面上有一条形孔(13)和一连接端(7),芯部近连接端有一凸出销(15)嵌在上述孔(13)内,按住此销可将芯部(12)推出,直到销(15)被外壳(11)的封闭端挡住,推进芯部(12)将撑臂绕固定转轴(4)向上旋转,便可达到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收拢状态。
作为撑臂的一种变换,如图4-a,4-b所示,撑臂是由形似燕尾槽的外套(20)和与其内部尺寸匹配的芯(21)组成。它同样有连接端(22),芯部一端有凸出槽外的销(23),(9)馓(20)的另一端槽孔上端设有一挡条(24),推出芯部(21)时,凸出销被其挡住不使芯部脱出外套。
另外,撑臂可以选择芯部或者外壳作为与架身连接的连接端。说明书中所称一对撑臂(5,6)指上述伸缩式撑臂的任何一种形式。
图5、图6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换体,其架身为两平行面板(30、31),架钩(1)设在架身上端两面板(30、31)之间,架身两面板(30、31)的间隙大小与自行车灯架厚度相等,其中间对称位置上设有两平行条挡(32、33)间距等于自行车灯架宽度,这样由面板(30、31)和条(32、33)构成的空间成为自行车灯架插座(34);在条挡(32、33)外侧面板(30、31)上,用固定转轴(35)将撑臂(5、6)的一端与面板铰接,此时连接端的端部形状最好制成园弧形状的端部(36),与固定转轴(35)的连接有些偏心(当撑臂折叠时即如图5中虚线所示位置时,撑臂连接端较小园弧靠近条挡)。这样,当一对撑臂沿转轴(35)向下转动到放开状态位置时,其较大部分园弧被上述条挡(32、33)顶住,限制其继续向下转动而仃留在张开位置。此时,两撑臂间夹角约呈150°当将撑臂向上转动收拢时,由于另一侧园弧较小不会被条挡(32、33)挡住,所以撑臂能转动到如图5中虚线所示位置。该园弧状的撑臂连接端取代了上述实例中的撑臂限位挡块(9、10)。为了增加撑臂牢度,可将其伸出架身面板外的部分加厚,如图6中虚线所示。还可采用将面板上条挡(32、33)外侧空隙增大的办法,此时撑臂则可有均匀的厚度。
图7、图8、图9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变换体,其架身也由两平行面板(37、38)构成,如图7所示,其一面板(37)上中间设有长度相等的上、下两导向槽孔(39、40),下导向槽(40)下端有一向一边凹进的弯钩(41),另一面板(38)上设有如实例1给出的自行车灯架插孔(3)(见图8)。从内部结构图9中可见在面板(37、38)之间,增添了枢轴式连接的杆(43、44),其连接点(45)一头较长嵌在导向槽孔(39)内,并与一弹簧(42)的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架身最上端固定架钩(1)处,连接点(45)还与一根方向朝下的导向杆(46)的一端相连,它的另一端有凸出的销(47)嵌在下导向槽(40)内伸出面板(37)外。本实例中撑臂(5、6)的一端(7、8)较长,连杆(43、44)的另一端与撑臂的一端(7、8)相连,其连接点(48、49)比固定转轴(35)更接近端部。在面板(37)外,控制导向杆(46)下部的销(47),可使整个机构动作或锁住,销(47)起到开关作用,将其沿导向槽(40)向下拉,使弹簧(42)张紧。此时连杆(43、44)带动撑臂(5、6)沿转轴(35)向上旋转,当将销(47)嵌进下导向槽(40)的弯钩(41)内时,连接点(45)处于上导向槽(39)下端,撑臂(5、6)向上处于平行位置,即收拢状态,整个机构锁住;将销(47)移出弯钩(41),机构被启动,在弹簧(42)回复力的作用下,导向杆(46)及连接点(45)沿导向槽向上移,带动连杆(43、44)进而带动撑臂(5、6)围绕转轴(35)向下转动,当销(47)及连接点(45)分别被上、下导向槽的上端顶住时,整个机构动作仃止,此时撑臂(5、6)处于放开状态。
当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变换体作了详细描述后,不难发现,若将本实用新型的插座作进一步改进,便可使其适用于其它车辆,支撑在如摩托车,两用车前的某部位。而其撑臂也可选用其它伸缩式结构。
权利要求
1.可折叠式两用雨披架,它包括架身、架钩、撑臂,架钩设在架身上端,其特征在于这对撑臂与架身两侧是对称地旋转连接,撑臂为可伸缩结构,架身上还设有插座及撑臂的限位设施。
2.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雨披架,其特征在于架身为双层面板(30、31),其间隙大小等于自行车灯架厚度,间隙内对称设有两条挡(32、33)其间距等于自行车灯架宽度。一对撑臂有端部形状为园弧形的连接端(36)并将其偏心地旋转固定在条挡(32、33)外侧面板上。
3.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雨披架,其特征在于架身为双层面板(37、38),其一面板(37)上设有上、下导向槽(39、40),下导向槽(40)有一向一边凹进的弯钩(41),双层面板间设有枢轴式连接的连杆(43、44),其一端与一端固定在架身上端的弹簧(42)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撑臂的一端连接,导向杆(46)一端与嵌在上导向槽(39)内的枢轴(45)连接,另一端有嵌在下导向槽(40)内的凸出销(47)。
4.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雨披架,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的撑臂包括空心套式的外壳(11)和与外壳内部尺寸匹配的芯部(12),外壳上有条形孔(13),芯部一端有一凸出销(15)。
5.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所述的雨披架,其特征在于可伸缩的撑臂是以燕尾槽形式配合的外壳和芯部构成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可架在自行车灯架上起到撑大雨披前沿扩大挡雨面积的作用,并可作普通衣架使用,折叠后携带方便。其特征在于撑臂是由外套和可抽出的芯部构成,对称地旋转固定在架身两侧,相对于架身可向上旋转收拢折叠和向下旋转放开使用。架身上设有自行车灯架插座,作为变换,架身由两平行面板构成,中间增设与固定弹簧连接的连杆和导杆结构,两连杆分别连接两臂,导杆定位于导向槽,利用弹簧张力控制导杆使两臂的收、放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B62J21/00GK86205571SQ86205571
公开日1987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86年8月1日
发明者斯文廷 申请人:斯文廷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