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89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锁具有关,提供的是一种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


图1所示为常用的号码锁10的结构示意图,该号码锁系搭配一锁钩12使用,号码锁10锁体设于提箱一侧箱体上,而锁钩12则装设于另一侧箱体上,以达成关闭或开启提箱的状态。欲开闭箱体时,将该锁钩12伸入号码锁10的壳体14内,如
图1所示,再转动该号码锁10上的号码轮组件16,该号码轮组件16具有凸轮的作用,号码轮还未达到所设定的密码位置时,即将一栅板18下顶,令该栅板18一侧的挡部19恰旋摆至该锁钩12的钩耳13内侧,如图2所示,其顶视状态如图3,挡止住该钩耳13的出路,使得锁钩12无法脱离号码锁10,从而产生关闭提箱的作用。将该等号码轮16转动至所设定的密码位置时,号码轮16不再抵压栅板18,该栅板18即会受一弹性元件17的顶持而向上翻掀,回复
图1的状态,其挡部19即不再挡止该钩耳13,则该锁钩12即得以移出该号码锁10,从而完成开启箱体的动作。
经由上述构件的动作,得以使号码锁10与锁钩12完成开、闭锁的动作。而当出现下述状况时,上述结构却有无法产生预期开锁动作的情况。即,当提箱内装填有相当多的物体时,尤其是出国旅行者,提箱之内所装物品均相当饱满,往往是使用者勉强将左、右两箱体闭合,令锁钩12与号码锁10相扣合后,由于内装物体的撑张作用,提箱的左、右两箱体会呈相当鼓涨的状态,致使两箱体的周缘难以密合,则该锁钩12会受如图3的箭头方向所示的外力F的作用而往外扳拉,使得锁钩12的钩耳13与栅板18的挡部19呈现相当抵紧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当使用者欲开启提箱时,虽然已经将号码轮10拨转至正确的密码位置,却因栅板18已被锁钩12所抵紧而卡住,无法受该弹性元件17顶回开锁的位置,欲解决这种现象的困扰,使用者只须再施力将左、右两箱体的周缘密合,令锁钩12不再紧抵栅板18,则栅板18即可回复开锁位置,而完成开锁状态,然而一般的使用者并不知晓这种现象,也因不知道常用号码锁的结构而无法推测出这一情况,以致使用者均认为号码锁在正确密码时仍不能开锁,即是号码锁已损坏,而一味将号码锁撬坏、破坏。这种因结构产生的缺陷,使得消费者误认为号码锁已损坏的情形,实在对消费者造成了相当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即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得以确实达成号码锁的开锁状态,不会使使用者有误认号码锁损坏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包含有一锁座,系为一大体呈U形的长形壳体,具有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在该前端面设有至少一插孔;二枢板,二者间保持预定的间隔沿该锁座的轴向直立插装在该锁座的内部;一栅板,以其二侧枢接于该二枢板;一弹性元件,装在该锁座与该栅板之间,使该栅板在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向上旋摆的状态;一号码轮组件,包括一轴杆;等数的号码轮与掣动轮,以交错的方式套装在该轴杆上,该号码轮组件系以该二枢板支承该轴杆二端,号码轮组件在开锁的密码位置及乱码位置时,得以带动该栅板在一上位及下位间往复摆动;一拨动件,系装在该锁座上,得以沿该锁座的轴向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移定位;本号码锁的特别之处是另包含有一连动件,具有一片身,该片身前端面设有至少一钩扣部以及一挡止部,该连动件装在该锁座的底面上,得以沿该锁座的轴向滑移,该钩扣部对应于该锁座的插孔,该挡止部系对应于该栅板;该连动件系与该拨动件连接,受该拨动件的连动,在第一位置时,该钩扣部位于该插孔之侧,该挡止部位于该栅板的下方,可挡止该栅板;在第二位置时,该钩扣部凸伸入该插孔,该挡止部位于该栅板的外侧。
以下举一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
图1、图2为常用的号码锁的结构及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顶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号码锁的分解立体图以及一锁钩。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在解扣状态的顶视图。
图7为图6的正视图。
图8为取掉号码轮组件的顶视图,并显示位于与图6相同的解扣位置。
图9大体同于图8,并显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位于锁扣位置。
图10为图9的正视图。
图11为大体同于
图10,显示号码轮拨转在闭锁状态。
首先请参看图4、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20,包含有一锁座30,系为一大体呈U形的壳体,具有一前端面31与一后端面32,该前端面31设有二插孔33以及一位于该二插孔33之间的导引孔34。在该后端面32一侧设二保持预定间隔的定位部35。二枢板36,系以保持预定间隔的方式直立插设于该锁座30内部。
一连动件40,具有一板状的片身41,在该片身41前端面的二侧分别向上伸设一钩扣部42、43,一挡止部44,也设于该片身41的前端面,临近该钩扣部43。该连动件40装在该锁座30中,以其片身41平置于锁座30底面,得以沿该锁座30的轴向滑移,该连动件40的片身41位于该二枢板36的下方,该二钩扣部42、43则分别与该二插孔33对应。
一栅板50,为一片状元件,具有三直孔52,以及位于该等直孔52间的若干肋部54,该栅板50以其后端两侧的枢接部55分别插设于该二枢板36的插接部361中,并得以其枢接部55为支点,在一定的角位置中上下摆动;一弹性元件56,装在该锁座30与该栅板50之间,其二端分别定位于该栅板50与该锁座30的凸部57、37,用以使该栅板50保持向上旋摆的状态。
一号码轮组件60,具有一轴杆61,三号码轮62,套装在该轴杆61上;三掣动轮63,各掣动轮63一端设一凸轮部64,该凸轮部64的周面上并设一缺口65,在凸轮部64与掣动轮63的轮体之间并设有啮接部66,该等掣动轮63也套装在该轴杆61上,分别与该三号码轮62呈交错设置,各该掣动轮63的啮接部66并分别与各该号码轮62的啮接部(未示)啮接,从而得以与号码轮62同步连动。一弹性元件67,系套装在该轴杆61的一端,用以保持该等掣动轮63与该等号码轮62保持啮接状态;一变号杆68,系装在该轴杆61的另一端,用以解除该等掣动轮63与该等号码轮62的啮接状态,得以变换开锁的密码,该号码轮组件60系一常用构件,其结构及动作原理不再赘述,该号码轮组件60系以该轴杆61的二端分别支承在该二枢板36的枢接孔362中,该等号码轮62的底缘分别安装在该栅板50的该三直孔52中,该三掣动轮63的凸轮部64并分别顶掣于栅板50的该等肋部54。在该等凸轮部64顶压该栅板50的肋部54时,栅板50因受压而向下旋摆;当该等号码轮62被拨转至正确密码位置时,栅板50的该等直肋54即不再受凸轮部64的抵压,而受该弹性元件56的顶持,从而上摆至一较高的位置。一簧片69,插在该锁座30后端的槽孔38中,该簧片69的自由端顶触该三号码轮62的轮面,致使拨转号码轮时,具有一次前进一格的测定感。
一拨动件70,为一大体呈矩形的座体,其顶面向上凸设一拨动部72,而一侧面有一具弹性的卡接部74,该拨动件70装在该锁座30的一侧端,可以沿该锁座30轴向滑移,并且该卡接部74弹性地搭接于一定位部35上。一连接件75,系一螺丝,穿过该连动件40一侧的穿孔46,连接在该拨动件70的底端,连接该二者70、40,该拨动件70得以带动该连动件40滑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号码锁20各构件的结构以及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如上所述,容不赘言,装配后的外观如图4。该号码锁20系配合一锁钩80使用,号码锁安装在提箱的一箱体上,而锁钩80安装在另一箱体上。
使用时,首先将该号码轮组件60的号码轮62拨转至正确的密码,该栅板50即受该弹性元件56的顶持而向上旋摆(其动作原理容不赘述),由于栅板50的前端较该连动件40的挡止部44高,如图7所示,此时,该拨动件70的卡接部74搭接于该锁座30的第一定位部35a,如图6,该连动件40受该拨动件70的连动而位于解扣的位置,即其钩扣部42、43均退出该锁座30的该等插孔33之外,如图8,而该挡止部44位于栅板50的下方。仍得以使提箱的两箱体相闭合,令该锁钩80的钩耳82自该锁座30的插孔33伸入锁座30内。该锁钩80于对应锁座30的导引孔34之处设一导引部84,藉由该导引部84与导引孔34的对正、导引作用,使该等钩耳82正确地伸入插孔34中。
接着拨动该拨动件70的拨动部72,令拨动件70位移,使其卡接部74搭接定位于第二定位部35b,如图9所示,该连动件40因与拨动件70连动而位移,连动件40的该二钩扣部42、43并凸伸至该二插孔33处,半封闭该二插孔33,而锁扣该二钩耳82,如图9所示,达到初步锁扣状态,该挡止部44并随该连动件40位移,而移动至栅板50的外侧,如
图10。再将该等号码轮62拨转为乱码位置,该栅板50即受该等掣动轮63的凸轮部64的抵压,而向下旋摆至该挡止部44外侧,如
图11所示,用以挡止该挡止部44,以完成确实锁扣状态。该挡止部44受该栅板50挡止后,该连动件40即保持定位,无法与拨动件70连动,从而确实保持锁扣钩耳82的状态。
解除锁扣状态时,反序上述动作,首先将该等号码轮62拨转到正确密码的位置,该栅板50随即上摆,回复图9、
图10的位置,不再挡止该连动件40的挡止部44,这时使用者可以拨动该拨动件70,令其卡接部74重行搭接于第一定位部35a,并带动该连动件40位移,该连动件40的该二钩扣部42、43即让出该二插孔33,回复图8的状态,此时即得以取出锁钩80的钩耳82,以开启提箱。在这解扣开锁状态时,该挡止部44系抵止于该栅板50的底缘,令该栅板50无法下移,则该等号码轮62无法被拨转,须待挡止部44至栅板50外侧后,才能再被拨转。
由以上说明可知,欲开启锁扣状态的提箱时,首先要将号码轮62拨转至密码位置,再拨动该拨动件70,以解除该连动件40锁扣该二钩耳82的状态,即成为解扣状态,才可以开启提箱。即欲解除锁扣钩耳的状态,不再主要由栅板50所控制,而是由该连动件40所控制,锁钩80的钩耳82与连动件40的钩扣部42、43接触,与常用的钩耳与栅板接触的方式不同。因此,当提箱内装的物品相当多,致使提箱的二箱体呈撑张状态时,钩耳82外拉的力量作用于连动件40上,而不是作用于栅板50上,所以当号码轮62拨转至正确的开锁密码后,该栅板50能确实动作,使用者仅须拨动该拨动件70,使之带动该连动件40,即可确实形成解扣动作,不会再有常用号码锁的(栅板的)开锁动作不确实,而令使用者误认号码锁已损坏的情形。至于该等钩耳82与连动件40的钩扣部42、43的壁面相接触时,连动件40在位移动作中,与钩耳82间为滑动磨擦状态,因此,即使钩耳82受提箱的撑张作用而紧抵于连动件40时,以人手的施力也能克服其间的滑动磨擦,而可确实拨动连动件40,完成解扣状态。
再者,本实用新型在锁座30前端面设置导引孔34,并使其与锁钩80上设置的导引部84相配合,使锁钩80欲扣入锁座30时受导引孔34的导引,而易于扣入锁座30中。不会发生因为提箱的箱体变形,或者因为箱体间枢接部位的间隙过大,而造成锁钩80不易对正,不易扣入锁座30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号码锁的锁扣与解扣之间的动作关系,其结构具有新颖性,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并且这种改进有积极效果,增强了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包含有一锁座,为一大体呈U形的长形壳体,具有一前端面与一后端面,在该前端面设有至少一插孔;二枢板,二者间保持预定的间隔沿该锁座的轴向直立插装在该锁座的内部;一栅板,以其二侧枢接于该二枢板;一弹性元件,装在该锁座与该栅板之间,使该栅板在未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向上旋摆的状态;一号码轮组件,包括一轴杆;等数的号码轮与掣动轮,以交错的方式套装在该轴杆上,该号码轮组件系以该二枢板支承该轴杆二端,号码轮组件在开锁的密码位置及乱码位置时,得以带动该栅板在一上位及下位间往复摆动;一拨动件,系装在该锁座上,得以沿该锁座的轴向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移定位;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一连动件,具有一片身,该片身前端面设有至少一钩扣部以及一挡止部,该连动件装在该锁座的底面上,得以沿该锁座的轴向滑移,该钩扣部对应于该锁座的插孔,该挡止部对应于该栅板;该连动件系与该拨动件连接,受该拨动件的连动,在第一位置时,该钩扣部位于该插孔之侧,该挡止部位于该栅板的下方,可挡止该栅板;在第二位置时,该钩扣部凸伸入该插孔,该挡止部位于该栅板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其特征是该锁座在其一端面设有二定位部;该连动件的一端面设一弹性的搭接部,该搭接部系搭接于该等定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其特征是该锁座的前端面设有一导引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其特征是该连动件的一端以一连接件与该拨动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确实完成开锁动作的号码锁,包含一锁座,其中装有一枢板、一栅板、一常见的号码轮组件,一可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移的拨动件。特别是锁座中有一连动件,其前端面至少有一钩扣部及一挡止部,该钩扣部和挡止部分别对应于该锁座的插孔和所说的该栅板;该连动件受该拨动件连动得以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移。本号码锁在提箱所装物品过于拥塞时也不会造成机件卡死,可以确实完成开锁动作。
文档编号E05B65/00GK2266629SQ9620041
公开日1997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5日
发明者郑景源 申请人:郑景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