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521阅读:2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合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合梯。
折合梯出现的年代相当早,在许多场合能发挥极佳的实用性功效,只是由于结构配置上未尽完善,故在运用上仍不理想,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第82219132号“折合梯结构改良”中虽对早期的枢接结构作了改进,但在结构配置仍存在以下问题1.制造组装困难因为在该折合梯的上、下踏板后端相枢接的连杆上设有一导槽,同时该导槽的末端设计成锥形弧端,制造时必须配置专用的冲床及专用的模具来进行加工,制造组装难度大,成本高。
2.使用时易因连杆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由于连杆上设置有导槽,从而成为整体结构中最脆弱的部份,实际运用中发现此类折合梯损坏均因连杆处变形引起。
3.使用中易发生噪音该折合梯是以后支架中间设置的一定位杆穿设于连杆的导槽中,当折合梯收合或展开时,该定位杆在导槽中移动,其间发生摩擦时会发出刺耳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合梯,可在收合与展开时更为顺畅,同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且可解决现有结构因摩擦所造成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折合梯,它由前、后支架及上、下踏板及连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踏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前、后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前端枢接在前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后端则以一下连杆连接至上踏板与后支架间的枢接处,另在后支架近顶端处与前支架间枢设一上连杆,在后支架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
在上述的折合梯中,前支架上可设有相对的上、中、下枢孔,后支架上可设有相对的上、下枢孔,上、下踏板上则分别设有前、后枢孔;而且,其上、下连杆可由线材弯曲制成。
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梯通过适当的结构配置,让整体的结构更为精简,可有效降低生产及组装成本,解决现有连杆易变形损坏的问题,并使折合梯在收合与展开时更为顺畅,可延长使用寿命并减低使用噪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合时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合梯系由前、后支架10、30与上、下踏板40、60结合上、下连杆70、80枢接组合而成;其结构配置如图2所示,前支架10为一呈ㄇ字型的架体,而后支架30则为一呈ㄩ字形的架体,在前支架10两侧设有相对的上枢孔11、中枢孔12及下枢孔13,后支架30上则设有上枢孔31及下枢孔32,上、下踏板40、60则分别设置有前枢孔41、61及后枢孔42、62,同时在其间设置有上、下连杆70、80,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连杆70、80是由线材弯曲制成。
如图3所示,其上踏板40的前枢孔41枢接于前支架10的中枢孔12处,后枢孔42枢接于后支架30的下枢孔32处,下踏板60的前枢孔61枢接在前支架10的下枢孔13处,下踏板60的后枢孔62则以一下连杆80连接至上踏板40与后支架30间的枢接处,另在后支架30的上枢孔31与前支架10上枢孔11间枢设一上连杆70,藉此构成了两组四边形的连杆机构,又在后支架30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33,其可在展开时抵靠在前支架10适当处,从而提供优异的支撑效果。
当使用者欲收合本实用新型折合梯时,仅需将前支架10顶端向上提起,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前支架10与后支架30之间并未直接枢接,故而在前支架10顶端被提起时,后支架30顶端的抵靠垫33即脱离前支架10,同时在图3中前支架10的上、中、下枢孔11、12、13中分别枢接的上连杆70、上踏板40及下踏板60分别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上连杆70与上、下踏板40、60的适切搭配,能够使后支架30被移动至图4中与前支架10相贴合的位置,藉此可使折合梯能缩减至最小体积而便于收藏或携带。
权利要求1.一种折合梯,它由前、后支架及上、下踏板及连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踏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后支架的适当处,所述下踏板的前端枢接在所述前支架的适当处,所述下踏板的后端则以一下连杆连接至所述上踏板与所述后支架间的枢接处,另在所述后支架近顶端处与所述前支架间枢设一上连杆,在所述后支架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上设有相对的上、中、下枢孔,所述后支架上设有相对的上、下枢孔,所述上、下踏板上则分别设有前、后枢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连杆是由线材弯曲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合梯,其由前、后支架及上、下踏板及连杆所组成,其中上踏板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前、后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前端枢接在前支架的适当处,下踏板的后端则以一下连杆连接至上踏板与后支架间的枢接处,另在后支架近顶端处与前支架间枢设一上连杆,在后支架顶端则设置有抵靠垫,藉此可让折合梯在收合与展开时操作更为顺畅,同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及减低使用时的噪音。
文档编号E06C1/38GK2283720SQ97213300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7日
发明者郑希凯 申请人:利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