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6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
以往的这种结构部件单元是人们所共知的。通常由其垂直向上相重叠和(或)依次并列相排以构成搁架。在一定限度内部件也可互相不重合配置,但是会使搁架从下向上变得更窄。另一缺点为搁架的宽度仅能逐步以部件宽度的整数倍而变化。
在已知的文件DE-U-9302558中,揭示了一种搁架系统,它具有U型基础部件。此部件由基板及在其外端上的支撑壁板构成。此外,在两支撑壁板的小边上以及其相对两边上都留有槽以构成盲孔,盲孔中可安置配接件,由此,模块构件就可互相钩住而固定。在每一个连接件的中段都有定位件。为使模块件的连接能相互钩住,可使用H型连接件。它一方面使模块构件能固定在另一块模块构件之上,另一方面模块构件也能并排在一起。
此种已知的搁架系统能使两个或多个模块构件固定在另一个模块构件的上面,也可使两个或多个模块构件并列排在一起。但这种搁架在宽度及高度上不能渐增,其模块构件只能一块块的放置。整体搁架的宽度可随选用不同宽度的模块构件来改变。但是,使用不同尺寸的模块构件会导致在制造和贮存方面有较高的花费。
再则,这种已知的搁架系统还有另一缺点,即在两个相互钩住的模块构件之间会出现缝隙。同样,相互并排的模块构件之间也总会有间隙,这是不实用的。同时,从审美观点来看也不美观。
此外,重要的是此文件中所揭示的连接件基本上能使模块构件固定,但这些连接件的主要目的一则是可使用上述H型连接件。再则,可利用不同宽度的模块构件来得到一定的总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以任意宽度变化来装配出搁架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具有U型基础部件1,它由基板2及横向定位在基板2两外端2′的壁板4、5组成。在U型基础部件1的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至少各有一个配接孔15,其特点为每个配接孔15用于安置调距杆11、31,定位螺栓17或其它类似零件,其中,调距杆11、31所形成的定距高度12总是和基板2的厚度3相等,第一基础部件1的一块壁板4、5的承载面14横架在第二基础部件1的基板2上,而在第一基础部件1的另一壁板5、4的承载面14的配接孔15中至少装有一个调距杆11、31,或第一基础部件1的此壁板5、4的承载面14横架在另一基础部件1的基板上。
另外,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各个基础部件1的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各有两个配接孔15,其构造相同,并且两相对的孔都为同轴向。
再有,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调距杆11、31是由定距件11′、31′和单头或双头式定位销16、36构成,并且其定距件11′、31′的外径大于定位销16、36的外径。其调距杆11、31的相应定位销16、36具有在其插入构成配接孔15的盲孔中后,呈压入配合,用手将其插入配接孔15中时,可呈自锁状态,同时又能用手拉出的外径。
另外,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特点为其定位螺栓17插入上下相重叠的两基础部件1上的两个同轴向配接孔15中。在其基础部件1的后面有一背板7,它紧贴在基板2上,其高度9约为壁板4、5高度的一半。
其两基础部件1可相互上下重叠放置,这时其各自的壁板4、5可互呈反方向,也可互呈向上或向下的相同方向。该两基础部件1也可互相插入放置,这时其各自的壁板4,5互呈相反方向。
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还具有可插入配接孔15中的帽盖18。
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U型基础部件1由基板2及横向定位在基板2两外端2′的壁板4、5组成。在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至少各有一个配接孔15。
上述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的调距杆11、31是由定距件11′、31′和单头或双头式定位销16、36构成,并且其定距件11′、31′的外径大于定位销16、36的外径。


图1是由本实用新型的基础部件形成的模块式搁架正视图。
图2是
图1中模块式搁架的侧视图。
图3是装配在基础部件(部分图示)中的调距杆图。
图4是
图1搁架中的另一种调距杆图。
图5是固定基础部件(部分图示)的定位螺栓图。
图6是基础部件中的帽盖图。
图7是装配完成的模块式搁架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例
图1给出了模块式搁架10的例证,它由本实用新型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构成,模块式搁架10包括4个U型基础部件1和2个各带有三个抽屉33的安装在U型基础部件1里面的小橱32组成。每个基础部件1都有一块具有厚度3的横向基板2。所选用的厚度是为了在书架通常所承受的压力下,此基板2不会弯曲或稍微弯曲。为形成U型基础部件1,在基板2的两端垂直设置有壁板4、5,壁板4、5与基板2连在一起可形成一个单一部件。但是,这些壁板也可平贴在基板上,并用可拆的速卸卡子固定,如家具装配时通常采用的卡口式或按钮式卡子。所以这种基础部件就能拆成一个个的零件,以便密集包装。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U型基础部件1,在其基板2的外端2′及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都有配接孔15。两个相对的配接孔15总是相互位置一致。配接孔15可用来安置调距杆11、31,定位螺栓17和帽盖18等零件。
两基础部件1的装配是非常方便的。它可以壁板4、5相对着或同时向上或向下地一个安装在另一个的上部;也可将两基础部件互相插入,其壁板4、5相对指向同一方向。如
图1中所示两底部基础部件1,当两基础部件1是互相插入时,由下部基础部件1的基板2的厚度3会引起高度差。这可用左方基础部件一壁板上的配接孔15中的调距杆31来补偿,调距高度12与基板2的厚度相同。另一调距杆11安置在中间基础部件1的底部承载面14的一个配接孔15中,这样,此基础部件1就牢牢地与底部基础部件1相连。上面的基础部件1以壁板向下的方式安装在中间基础部件1上,这些基础部件1可由在配接孔15中插入定位螺栓17来确保连接。
如两底部基础部件1以相对壁板4、5互相插入,并装有调距杆31。这样就使由这些基础部件1形成的搁架长度能任意的改变,并可适应不同的需求及可用的空间。
基础部件1的背面最好有一固定的背板7,其宽度不大于壁板4、5宽度5′的一半,这样当两基础部件1相互插入时,这些背板可几乎不留缝隙的相毗连,以形成几乎闭合的背板,如图中两底部基础部件1所示。背板7的优点在于可使两基础部件在深度上互相定位。因为插入另一基础部件的壁板可倚着背板而推动。
图2所示的模块式搁架10是靠着墙36或诸如此类的垂直面而安置。在基础部件1的壁板5的上端和下端各有1个配接孔15,此两配接孔互呈反向。为提高模块式搁架10的稳定性,在每一壁板上可设置2个以上的配接孔15。
图3为已安装好的调距杆31的示图。它由圆柱形定距件31′和较小直径的定位销36组成,定位销36是定距件31′的同轴延长段,这两部分最好成为一整体零件。定距件31′的高度12等于基板2的厚度3。
图4为两基础部件1上下相重叠时高度差的补偿示图。在两壁板4、5之间为调距杆11,此调距杆11由高度为12的定距件11′和两个成同轴向的定位销16组成。每一定位销都安置在配接孔15中,以防止两基础部件互相滑动。此定位销16与上面所提到的定位销36最好是大小一致,这样,对于同一个配接孔可任意选用调距杆11或31。
当配接孔位于壁板的中间时,圆柱形定距件11′的直径应等于或小于壁板4、5的厚度,这样定距件就不会突出在外。此外,定距件的截面除圆柱形外,也可为矩形、条板形或任何其它的形状、
图5为两上下相重叠的基础部件1的两个相连壁板5的示图。其相对位置由插入到两相对配接孔15中的定位螺栓17来保证。定位螺栓17最好与定位销16大小相同,这样可用手安置在配接孔中。原则上,壁板4、5也可用调距杆11而不用定位螺栓17来固定,这样壁板将不直接坐在另一壁板的面上。其间会有一段间隙,这从美学角度看可能会更佳。
如图6所示,未使用的显露的配接孔最好用插入式帽盖18加以保护。这些帽盖也带有定位销18′,它最好与上述的定位销36大小相同。调距杆11、31和帽盖18的定位销16、18′、36以及定位螺栓17的外径大小最好能与由圆柱形盲孔构成的配接孔15呈压入配合,这样可用手将调距杆11、31,帽盖和定位螺栓17压入配接孔,以呈自锁状态,同时又能用手拉出。但是其前提为定位销16、18′、36以及配接孔15要按准确的公差制造,公差值至少在为十分之一毫米以内。
图7所示的模块式搁架50表明,当在家中或工作场所装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件单元时,会出现许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这使模块式搁架设计及房间的利用有了很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还包括具有快速装配,变化或增加模块式搁架的可能性以及模块式搁架还可用作墙面或房间分隔板。模块式搁架50是用8个基础部件1经重叠及插入组合而成,此外,还有三个小橱。
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还可用其它实例来说明。再则,配接孔以及插入其中的销钉也可为圆柱形以外的其它形状,例如,可用螺栓类连接代替插入连接。如调距杆,除圆柱形定距件外,还可用板条状定距件。但其纵截面最好同壁板的截面相同。
结构部件单元可用木材、钢板或塑料板制造。由这些结构部件单元装配成的搁架适合房间内及办公室内使用。除图例说明的以外,基础部件也可与桌面或各种柜橱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结构部件单元也可制成微型件,因此也适合于玩具界。相比较看,例如作为家具使用时,其基础部件的长度为70厘米,而作为玩具使用时,其长度可为10~15厘米。
本实用新型能使两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以其相对壁板以任何方式相互重叠或将一部件单元置于另一部件单元中。同时其还可补偿由底部部件单元的基板厚度引起的在上部部件单元壁板支撑之间产生的高度差。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具有U型基础部件(1),它由基板(2)及横向定位在基板(2)两外端(2′)的壁板(4、5)组成,在U型基础部件(1)的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至少有各有一个配接孔(15),其特征在于每个配接孔(15)用于安置调距杆(11、31),定位螺栓(17)或其它类似零件,其中,调距杆(11、31)所形成的定距高度(12)总是和基板(2)的厚度(3)相等,第一基础部件(1)的一块壁板(4、5)的承载面(14)横架在第二基础部件(1)的基板(2)上,而在第一基础部件(1)的另一壁板(5、4)的承载面(14)的配接孔(15)中至少装有一个调距杆(11、31),或第一基础部件(1)的此壁板(5、4)的承载面(14)横架在另一基础部件(1)的基板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各个基础部件(1)的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各有两个配接孔(15),其构造相同,并且两相对的孔都为同轴向。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调距杆(11、31)是由定距件(11′、31′)和单头或双头式定位销(16、36)构成,并且其定距件(11′、31′)的外径大于定位销(16、36)的外径。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调距杆(11、31)的相应定位销(16、36)具有在其插入构成配接孔(15)的盲孔中后,呈压入配合,用手将其插入配接孔(15)中时,可呈自锁状态,同时又能用手拉出的外径。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定位螺栓(17)插入上下相重叠的两基础部件(1)上的两个同轴向配接孔(15)中。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其基础部件(1)的后面有一背板(7),它紧贴在基板(2)上,其高度(9)约为壁板(4、5)高度的一半。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两基础部件(1)可相互上下重叠放置,这时其各自的壁板(4、5)可互呈反方向,也可互呈向上或向下的相同方向。该两基础部件(1)也可互相插入放置,这时其各自的壁板4、5互呈相反方向。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可插入配接孔(15)中的帽盖(18)。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U型基础部件(1)由基板(2)及横向定位在基板(2)两外端(2′)的壁板(4、5)组成。在基板(2)的两外端(2′)以及两壁板(4、5)的相对承载面(14)上至少各有一个配接孔(15)。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其特征在于其调距杆(11、31)是由定距件(11′、31′)和单头或双头式定位销(16、36)构成,并且定距件(11′、31′)的外径大于定位销(16、36)的外径。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式搁架的结构部件单元具有U型基础部件,它由基板及横向定位在基板两外端的壁板组成。在U型基础部件的基板的两外端以及两壁板的相对承载面上,至少有各有一个配接孔,其特征在于:每个配接孔用于安置调距杆或其它类似零件,其中,第一基础部件的一块壁板的承载面横架在第二基础部件的基板上,而在第一基础部件的另一壁板的承载面的配接孔中至少装有一个调距杆,或第一基础部件的此壁板的承载面横架在另一基础部件的基板上。
文档编号A47B96/00GK2318901SQ9722023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8日
发明者多恩比勒·安德烈亚斯 申请人:多恩比勒·安德烈亚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