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54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门,具体为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门。
目前,社会上正在制造和使用中的电动门或栅栏有许多种,就其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链轮传动式、磨擦轮传动式、无极绳牵引式三类。链轮传动式是通过设置于门体上的链条或齿条与固定的链轮或齿轮相啮合,由电动机驱动链轮或齿轮带动大门移动,这种结构的电动门存在的主要缺陷为传动平稳性差、噪音大、安装精度要求高、维修困难、故障率高。磨擦轮传动式是通过电动机驱动的由磨擦轮与门体之间的磨擦力带动大门移动,这种结构的电动门的主要缺陷是自锁性能较差,噪音和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无极绳牵引式是通过设置于门体上的从动轮并通过钢索与定位在大门一边的驱动轮相连接并通过电动机驱动大门移动,这种结构的电动大门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整体结构不紧凑、其钢索暴露在外,易锈蚀,其过载能力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过载能力强、维修方便、无噪音、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防水性能好的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大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门框的上侧定位有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的可产生正反二个方向电磁行波的电磁行波发生器,由电磁行波发生器与上门框之间共同产生正反二个方向的感应磁场,在该感应磁场的作用下整个门体相对于电磁行波发生器产生正反二个 方向的拉力,从而实现关门和开门的任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任务是采取如附图所示方案实现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
图1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行波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电磁行波发生器线圈绕组结构示意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铁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
图1-7中,(1)为墙柱、(2)为电动门体、(3)为底座、(4)为电磁行波发生器、(5)为前导向轮、(6)为后导向轮、(7)为定位轮、(8)为滑动导杆、(9)为导电紫铜板、(10)为地脚轮、(11)为缓冲机构、(12)为地轨、(13)为绝缘层、(14)为绕组、(15)为铁芯、(16)为铁芯夹铁、(17)为紧固螺栓、(18)为槽楔、(19)为紧固螺栓、(20)为紧固穿孔、(21)为壳体、(22)为定位孔。
在附图8中,1RD和2RD为熔断器,KT为开门按钮,GT为关门按钮,1C为开门交流接触器,2C为关门交流接触器,1D和2D为开门和关门指示灯,RJ为过流保护热继电器,ZO为自耦变压器,JDXF为电磁行波发生器。
根据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电磁行波发生器(4)、电动门体(2)、地轨(12)、定位轮(7)、前后导向轮(5)和(6)、缓冲机构(11)、电源控制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穿过墙柱(1)的由方形钢管制成的电动门体(2)的下门框上定位有地脚轮(10),该地脚轮(10)座落在其二端设置有缓冲机构(11)的地轨(12)上,在电动门体(2)的上门框上侧定位有电磁行波发生器(4),在电磁行波发生器下侧设置有导电紫铜板(9),在上门框的二侧定位有前导向轮(5)和后导向轮(6),在前后导向轮(5)和(6)上通过螺栓定位有电磁行波发生器(4)的底座(3),通过设置于底座(3)上的滑动导杆(8)座落有其二端设置有定位轮(7)的由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的可使其产生正反二个方向电磁行波的电磁行波发生器(4)、且使其该定位轮(7)座落在上门框上,电磁行波发生器(4)的下端面与上门框的上沿面之间的间隙为3-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行波发生器的结构为在其二侧设置有定位孔(22)的长方形底座(3)上座落有长方体壳体(21),在壳体(21)的内腔中定位有在其下侧设置有紧固穿孔(20)、在其上部设置有36个槽(18)的铁芯(15),在槽(18)中绕制有绕组(14),其绕组采用6极三相36槽单层链式绕组,第一绕组和第18绕组跨4槽,第二绕组和第17绕组跨5槽,第3-16绕组跨6槽,星形连接结构,槽绝缘采用涤纶膜青壳纸二层,相间绝缘采用双层环氧玻璃丝布、槽口采用绝缘烘干处理竹楔封住,外接引线加套环氧玻璃丝腊克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为三相电源A、B、C线分别通过开门交流接触器IC的三组常开触点后与自耦变压器ZO的三个输入端a、b、c对应相连接,三相电源A、B、C线分别通过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三组常开触点后与自耦变压器ZO的三个输入端c、b、a对应相连接,三相电源B线分别与由开门指示灯1D和开门交流接触器的一组常开触点IC组成的串联电路及由关门指示灯2D和关门交流接触器的一组常开触点2C组成的串联电路后与三相电源C线相连接,三相电源线B线还分别通过开门交流接触器1C的线圈和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一组常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及由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线圈和开门交流接触器IC的一组常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后与开门和关门按钮KT和GT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即第4端相连接,KT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即第3端与GT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即第2端相连接,GT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即第3端与KT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即第2端相连接,KT和GT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即第1端通过热继电器RJ的控制触点后与三相电源C线相连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当需要关闭电动门时,按动关门按钮GT、关门交流接触器2C工作,三相电源向电磁行波发生器JDXF供电,电磁行波发生器输出反向电磁行波,电动门体(2)的上框和导电紫铜板(9)上共生感应电磁场,在该电磁场的作用下相对于门体产生一正向作用力,使整个门体沿地轨(12)向前运动,门关闭后松开按钮、GT断电,门体在缓冲机构(11)的作用下停止运行,从而实现关门的任务,当需打开电动门时,按动开门按钮即可使门体产生一反向作用力,从而实现开门的任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造价低;二是由于门体和电动机构是分离的电磁结构软连接,所以具有运行可靠、过载能力强、无噪音、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的特点;三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各种结构门体的电动门,所以具有实用性强、宜于普及的特点。
综上所述,可有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为社会提供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门。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 门,主要由电磁行波发生器(4)、电动门体(2)、地轨(12)、前后导向轮(5)和(6)、缓冲机构(11)、电源控制电路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穿过墙柱(1)的由方形钢管制成的电动门体(2)的下门框上定位有地脚轮(10),该地脚轮(10)座落在其二端设置有缓冲机构(11)的地轨(12)上,在电动门体(2)的上门框上侧定位有电磁行波发生器(4),在电磁行波发生器下侧设置有导电紫铜板(9),在上门框的二侧定位有前导向轮(5)和后导向轮(6),在前后导向轮(5)和(6)上通过螺栓定位有电磁行波发生器(4)的底座(3),通过设置于底座(3)上的滑动导杆(8)座落有其二端设置有定位轮(7)的由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的可使其产生正反二个方向电磁行波的电磁行波发生器(4)、且使其该定位轮(7)座落在上门框上,电磁行波发生器(4)的下端面与上门框的上沿面之间的间隙为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 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行波发生器(4)为在其二侧设置有定位孔(22)的长方形底座(3)上座落有长方体壳体(21),在壳体(21)的内腔中定位有在其下侧设置有紧固穿孔(20)、在其上部设置有36个槽(18)的铁芯(15),在槽(18)中绕制有绕组(14)。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门,其特征在于其绕组采用6极三相36槽单层链式绕组,第一绕组和第18绕组跨4槽,第二绕组和第17绕组跨5槽,第3-16绕组跨6槽,星形连接结构,槽绝缘采用涤纶膜青壳纸二层,相间绝缘采用双层环氧玻璃丝布、槽口采用绝缘烘干处理竹楔封住,外接引线加套环氧玻璃丝腊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 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结构为三相电源A、B、C线分别通过开门交流接触器1C的三组常开触点后与自耦变压器ZO的三个输入端a、b、c对应相连接,三相电源A、B、C线分别通过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三组常开触点后与自耦变压器ZO的三个输入端c、b、a对应相连接,三相电源B线分别与由开门指示灯1D和开门交流接触器的一组常开触点IC组成的串联电路及由关门指示灯2D和关门交流接触器的一组常开触点2C组成的串联电路后与三相电源C线相连接,三相电源线B线还分别通过开门交流接触器IC的线圈和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一组常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及由关门交流接触器2C的线圈和开门交流接触器IC的一组常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后与开门和关门按钮KT和GT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即第4端相连接,KT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即第3端与GT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即第2端相连接,GT常开触点的另一端即第3端与KT的常闭触点的一端即第2端相连接,KT和GT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即第1端通过热继电器RJ的控制触点后与三相电源C线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行波发生器驱动的电动大门,是在电动门体(2)的上门框上通过前后导向轮(5)和(6)定位有底座(3)、通过设置于底座(3)上的滑动导杆(8)定位有在其二端设置有定位轮(7)的由电源控制电路控制的电磁行波发生器(4),在下门框上定位有地脚轮(10),该地脚轮(10)座落在其二端设置有缓冲机构(11)的地轨(12)上。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过载能力强、维修方便、无噪音、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防水性能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E06B9/68GK2300717SQ97233638
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2日
发明者孔繁云, 孔晓雯, 孔晓光 申请人:孔繁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