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77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属建筑物开门处用于隔音隔热防火用的特殊门。
在建筑物开口处的门窗,传统习惯用木材或金属制作。为了减小木材用量,又能满足经济,隔音、隔热防火要求,近年来,不少人寻求代用品,研制出各式各样的轻型结构,并且不少已经获得中国专利。从公开的资料发现,门框仍然未摆脱木材和金属,门扇的设计却较多,面层、蕊层、周边三者的用材,形状及制作工艺各显神通,公告号CN2195608Y公开了一种保温、隔热、隔音复合门,这种门在前后面层间有钢丝板,钢丝板内注硬质聚氨脂填充物。这种门隔音、隔热,保温效果好,但不经济,防火效果也不理想。公告号CN2213222Y公开了一种镁质复合防火门,这种门是用镁质胶凝材料和网格玻璃纤维布通过模压成形的。由于材料本身防火,作防火门是成功的,但隔音、隔热效果和强度却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将门框、门扇作为一个整体,使它同时具备造价低,隔音、隔热防火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吸收传统木结构的优点,采用保温耐火新材料,设计制作隔音、隔热防火门。基本方案如下用木方制作型门框骨架和长方形门扇骨架,门框骨架外围用玻璃纤维布和磷镁泥裹铺,抹平,压实为防火层。骨架及防火层为蕊层。面层为油漆。在门扇骨架内空中填充蜂网式珍珠岩板或泡沫板,两面钉压厚毛面纤维板为隔音隔热层。在隔音隔热层及门扇骨架面上用玻璃纤维布及磷镁泥裹铺、找平、压实,为防火层。骨架、隔音隔热层、防火层为蕊层。面层为装饰层,镶嵌豪华立体及各式花纹板。门扇周边用铝合金或塑料边压卡条包覆为加强层。为强化门扇、门框之间的密封,门框内沿设凸台,凸台与门扇结合处用橡胶压条密封。
本实用新型隔音、隔热防火性能好,节省木材70%以上,造价比木结构低40%以上,特别适用于建筑物的内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A-A剖视图。
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I为门框、II为门扇,III为球头锁。门框I按传统方式用木方作成冂型骨架(11),门框内沿有凸台,在骨架外围用二层玻璃纤维布与磷镁泥(10)裹铺,然后再用磷镁泥与防火材料(9)抹平、压实,即为隔音、隔热防火门框。门扇II用木方作成长方形骨架(8),在骨架内空中优先用蜂网式珍珠岩板(7)充填,垂直于珍珠岩板平面用Φ20毫米的圆形或方形木条(6)间隔镶布,木条两端,对应于门扇两面用3毫米厚毛面纤维板(5)钉压,在厚毛面纤维板(5)面上用磷镁泥(4)找平,在找平层及骨架面上用二层玻璃纤维布及磷镁泥(3)混铺,然后再铺上磷镁泥与防火材料混合层(2),门扇面层镶嵌豪华立体或各式花纹板(1),门扇周边用铝合金或塑料边压卡条(2)包覆,并用木螺丝与骨架(8)固定,门扇II与门框I凸台结合处用橡胶压条密封,压条固定在门扇上。根据目前实际需要,门扇宽度作成500、600、700、800毫米,门框高度2700、2100毫米的通用内门。在实施中,蜂网式珍珠岩板(7)用泡沫板代替,仍能满足隔音,隔热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有面层、蕊层、周边,其特征是门框I、门扇II是一个整体,门框I蕊层是木骨架(11)和由玻璃纤维布、磷镁泥裹铺的防火层(10、(9),门扇II的蕊层有木骨架(8)和由充填在木骨内的珍珠岩板(7),厚毛面纤维板(5)组成的隔音隔热层,由隔音隔热层及骨架面上裹铺的玻璃纤维布,磷镁泥组成的防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其特征在于门扇II面层是镶嵌豪华立体或各式花纹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其特征在于门扇周边包覆铝合金或塑料边压卡条(12)为加强层,压卡条用木螺丝固定在门扇骨架(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其特征在于垂直于蜂网式珍珠岩板(7),有间隔镶布的木条(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其特征在于珍珠岩板(7)用泡沫板代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其特征在于门扇II与门框I凸台结合处有橡胶压条(13),压条固定在门扇上。
专利摘要一种隔音隔热防火门,属建筑物开口处用于隔音隔热防火用的特殊门。本实用新型将门框Ⅰ、门扇Ⅱ作为一个整体设计、门框Ⅰ用木方作骨架(11),外围用玻璃纤维布,磷镁泥,防火材料(10)、(9)裹铺、抹平、压实为防火层。门扇Ⅱ的芯层用木方作骨架(8),填充珍珠岩板(7),木条(6),钉压厚毛面纤维板(5)作隔音隔热层;裹铺玻璃纤维布,用磷镁泥找平、压实(4)、(3)、(2)作防火层。面层镶嵌豪华立体或各式花纹板(1)。周边用铝合金或塑料边压卡条(12)包覆,门扇Ⅱ与门框Ⅰ凸台结合处有橡胶密封条(13)。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建筑物的内门。
文档编号E06B5/10GK2283710SQ9723801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6日
发明者李柏青 申请人:李柏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