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59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报警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
现有的普通锁用钥匙锁死后,锁舌归位,呈现顶死状态,不用钥匙无法打开。这样在一些平时需上锁管理而在特殊情况下又需及时报警出入或动用的场所或箱、柜等设施(如消火栓箱、配电箱、配电柜等),若平时不上锁会遭到人为无原则的出入或动用;若平时上锁则在特殊情况发生时,往往来不及取钥匙开锁,造成无法及时出入或开启动用的现象,十分不方便。如以大连市高层民宅的消火栓箱为例,大连市高层民宅近200幢,每幢楼内的消火栓箱少则几十个多则百余个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最严重的是一幢三十层楼的民宅共九十个消火栓箱竟无一完整好用,出现过发生火灾时无完整消防设施可用的严重危险局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可做普通锁使用又可在开锁同时报警的报警锁。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报警锁,其特征在于拉线6一端固定在锁销7上,另一端与顶针4相连,顶针4的支架15固定在组合固定面板13上,顶针4上有后拉弹簧5,后拉弹簧5一端作用于顶针4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架15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过报警器壳体1上的孔顶在顶针挡板3上,顶针挡板3在报警器内与压紧弹簧10的支架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成本低廉;它把特种形式的锁同报警开关有机的结合于一体,在正常情况下可用钥匙开关而报警部分不受任何影响,即做为普通锁使用;在特殊情况下可击碎报警器的玻璃片则本实用新型自动打开,并同时报警,使用方便有效。如以前述的大连市高层民宅消火栓箱为例,若安装本实用新型,可避免数百万元的器材损失费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去掉组合固定面板且报警器为主视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普通锁包括锁销7、锁针8和锁芯9,本实用新型是在普通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其结构如
图1、图2所示。拉线6一端固定在锁销7上,另一端与顶针4相连,顶针4的支架15可用螺钉固定在组合固定面板13上,顶针4上有后拉弹簧5,后拉弹簧5一端作用于顶针4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架15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过报警器壳体1上的孔顶在顶针挡板3上,顶针挡板3在报警器内与压紧弹簧10的支架相连,报警器亦固定在组合固定面板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1、在正常打开或锁死报警锁时,利用普通锁芯9的转动,由锁针8拨动锁销7按轨迹运动达到打开或锁死的目的。2、在非常情况下需报警打开时,击碎报警器玻璃片2,压紧弹簧10弹起,顶针挡板3随之上行,顶针4失控,后拉弹簧5后弹,顶针4进入报警器壳体,拉线6后拉,从而锁销7按轨迹回行至开启位置,同时两断电信号触点12断电,两报警信号触点11接通,将电信号通过信号线14送至声讯报警系统,达到报警开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报警器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工作原理等皆为公众所知,因而这里就不再多加描述。
本实用新型经安装于样箱测试,安全可靠率达99%。
权利要求1.一种报警锁,其特征在于拉线[6]一端固定在锁销[7]上,另一端与顶针[4]相连,顶针[4]的支架[15]固定在组合固定面板[13]上,顶针[4]上有后拉弹簧[5],后拉弹簧[5]一端作用于顶针[4]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架[15]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过报警器壳体[1]上的孔顶在顶针挡板[3]上,顶针挡板[3]在报警器内与压紧弹簧[10]的支架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报警锁,它的拉线6一端固定在锁销7上,另一端与顶针4相连,顶针4的支架15固定在组合固定面板13上,顶针4上有后拉弹簧5,后拉弹簧5一端作用于顶针4上,另一端作用于支架15上,顶针4的另一端穿过报警器壳体1上的孔顶在顶针挡板3上,顶针挡板3在报警器内与压紧弹簧10的支架相连,它既可作普通锁使用又可在开锁同时报警。
文档编号E05B65/00GK2391963SQ9922488
公开日2000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20日
发明者徐国成 申请人:徐国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