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辅食机及辅食自动加工方法_2

文档序号:963683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6]所述被动蒸盘32位于主动蒸盘31上方;被动蒸盘32安装在被动套环8上,被动套环8间隙配合的套置在主动套环7外。
[0077]所述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上分别设置有落料空间部位。
[0078]在被动蒸盘32上设置有用于对主动蒸盘31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装置,该实施例中,转动限位装置为一限位块321。主动蒸盘31转动一定角度后被限位块321限位从而与被动蒸盘32在转动方向上相对固定,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相对固定时,主动蒸盘31上的落料空间部位311与被动蒸盘上的落料空间部位322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形成落料Ρ 33ο
[0079]辅食杯盖6底部的设置有磁铁61,磁铁61位于辅食杯盖6内部。
[0080]在主动套环7顶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导磁片71 ;所述导磁片71内侧面设置有锁舌711,该锁舌711与主动套环7外壁上的锁槽72配合,锁槽72竖直设置。设置导磁片71,可至少两个作用,一是导磁片71作为吸附部件可以用于与磁铁61吸附以悬挂蒸盘使蒸盘与转轴5脱离;二是导磁片71作为压环使用,可防止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在转轴5轴向上脱离,造成轴向上的间隙,避免误落料。
[0081]该全自动辅食机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蒸盘31由两片蒸盘片组成,两个蒸盘片对称的分布在主动套环7的两侧;所述被动蒸盘32也由两片蒸盘片组成,两个蒸盘片对称的分布在被动套环8的两侧;
[0082]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的蒸盘片上均设置有蒸汽过孔9,主动蒸盘31的蒸盘片之间的间隔为主动蒸盘的落料空间部位311 ;被动蒸盘32的蒸盘片之间的间隔为被动蒸盘的落料空间部位322。
[0083]所述主动蒸盘31的蒸盘片与被动蒸盘32的蒸盘片均为扇形状,且扇形展开的角度相等。
[0084]基于上述辅食机的辅食自动加工方法,包括将辅食放置到蒸盘上的步骤、蒸汽进入辅食杯对蒸盘上的辅食进行蒸熟的步骤、蒸熟后的辅食从蒸盘上落料落到辅食杯内的步骤、利用搅拌刀组对对落入辅食杯内的辅食进行搅拌的步骤。
[0085]其中,所述蒸熟后的辅食从蒸盘上落料落到辅食杯内的步骤中,转轴5转动带动主动套环7转动,主动套环7带动主动蒸盘31转动,直到主动蒸盘31碰触到被动蒸盘32上的限位块321,主动蒸盘31上的落料空间部位311与被动蒸盘32上的落料空间部位322重合形成落料口 33,在重合过程中,主动蒸盘31上的辅食全部落入辅食杯2内;转轴5继续带动主动蒸盘31转动,主动蒸盘31通过限位块321带动被动蒸盘32 —起转动,被动蒸盘32上的辅食也最终全部落入辅食杯2内;
[0086]其中,所述利用搅拌刀组4对对落入辅食杯2内的辅食进行搅拌的步骤中,转轴5带动搅拌刀组4高速转动,转轴5转动时通过升降导槽51与升降导块73的配合带动主动套环7转动,主动套环7被转轴5带动转动时,升降导块73在升降导槽51内做上升运动;即主动套环7带动主动蒸盘31做上升运动,主动蒸盘31带动被动蒸盘32也一起上升;直到主动套环7上的导磁片71与辅食杯盖6底部的磁铁61吸附在一起,将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固定悬挂,主动套环7与转轴5脱离,搅拌刀组4继续被转轴5驱动实施搅拌工作。
[0087]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的技术方案,所述被动蒸盘上设置有围挡34,如图11、12、13所示,从而变成蒸篮状,这样可以防止辅食从蒸盘外侧边缘与辅食杯内壁之间的间隙处意外掉落。
[0088]还可以更进一步的,在围挡34的上方加设了一个上盖35,如图14、15所示,使蒸盘形成蒸笼状,转轴5穿过上盖35。该设置方式,可以进一步防止辅食碰撞形成跳动意外掉落。保证辅食安全可靠的全部由出料口落入辅食杯内进行下一个搅拌工序。
[0089]除上述主动蒸盘、被动蒸盘各设置两个蒸盘片的实施方式外,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也可各设置一个蒸盘片,如图16、17所示,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只是两个落料口改为了一个落料口。
[0090]除此之外,主动蒸盘也可以是三个蒸盘片同平面构成,被动蒸盘片也为三个蒸盘片构成,蒸盘片数量越多,落料口数量多,每个落料口的开度越小。
[0091]另外,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蒸盘设置有一个,所述被动蒸盘可设置多个,例如被动蒸盘设置两个,如图18、19、20所示。两个被动蒸盘分别固定在一个被动套环上,被动套环均间隙的套置在主动套环7上;两个被动蒸盘上下布置,也均设置了限位块,主动蒸盘31转动时先碰触到下被动蒸盘324的限位块325,即带动下被动蒸盘324转动,此时落料口打开,但没到最大极限;当下被动蒸盘324碰触到上被动蒸盘323的限位块326,即又进一步带动上被动蒸盘323 —起转动,此时主动蒸盘31、上被动蒸盘323、下被动蒸盘324重叠,落料口开启到最大,如图20所示。
[0092]本发明的还可进一步实施的技术方案,在主动蒸盘、被动蒸盘之间设置有防止落料口自动闭合的定位锁紧机构,防止每次下料后由于电机自身制动作用导致下料口自动闭合,影响下料效率。
[0093]该定位锁紧机构可如图21、22、23所示,在主动蒸盘31上设置一定位突出部件313,该定位突出部件313可以是上下伸缩,也可以是微型的固定的突起,相应的在被动蒸盘32上设置定位凹槽327,当主动蒸盘31与被动蒸盘32重叠时即落料口开到最大时,定位突出部件313进入定位凹槽327,实现定位锁紧,防止落料口闭合。
[0094]此外,主动蒸盘31、被动蒸盘32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防粘槽312、328,如图21所示,防止辅食与蒸盘大面积贴合,方便蒸汽进入辅食底部,加快辅食蒸熟速度。
【主权项】
1.全自动辅食机,包括机座、辅食杯、蒸盘、搅拌刀组、安装搅拌刀组的转轴、辅食杯盖,其特征是: 所述蒸盘由主动蒸盘、被动蒸盘构成; 所述主动蒸盘固定安装在主动套环上,主动套环套置在转轴上,转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道升降导槽,所述主动套环的内表面设有与升降导槽配合的升降导块;转轴转动时通过升降导槽与升降导块的配合带动主动套环转动,主动套环被转轴带动转动时,升降导块在升降导槽内做上升运动; 所述被动蒸盘位于主动蒸盘上方;被动蒸盘安装在被动套环上,被动套环间隙配合的套置在主动套环外; 所述主动蒸盘、被动蒸盘上分别设置有落料空间部位; 在被动蒸盘上设置有用于对主动蒸盘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装置,主动蒸盘转动一定角度后被该转动限位装置限位从而与被动蒸盘在转动方向上相对固定,主动蒸盘、被动蒸盘相对固定时主动蒸盘上的落料空间部位与被动蒸盘上的落料空间部位部分重合或全部重合形成落料口; 辅食杯盖底部的设置有磁铁,磁铁位于辅食杯盖内部; 在主动套环顶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导磁片;所述导磁片内侧面设置有锁舌,该锁舌与主动套环外壁上的锁槽配合,锁槽竖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动蒸盘、被动蒸盘分别由多个蒸盘片组成,蒸盘片上设置有蒸汽过孔,主动蒸盘的蒸盘片之间的间隔为主动蒸盘的落料空间部位;被动蒸盘的蒸盘片之间的间隔为被动蒸盘的落料空间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蒸盘由两片蒸盘片组成,两个蒸盘片对称的分布在主动套环的两侧;所述被动蒸盘也由两片蒸盘片组成,两个蒸盘片对称的分布在被动套环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蒸盘的蒸盘片与被动蒸盘的蒸盘片均为扇形状,且扇形展开的角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所述被动蒸盘上设置有围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蒸盘设置有一个,所述被动蒸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辅食机,其特征是:在主动蒸盘、被动蒸盘之间设置有防止落料口自动闭合的定位锁紧机构。8.基于权利要求1的辅食自动加工方法,包括将辅食放置到蒸盘上的步骤、蒸汽进入辅食杯对蒸盘上的辅食进行蒸熟的步骤、蒸熟后的辅食从蒸盘上落料落到辅食杯内的步骤、利用搅拌刀组对对落入辅食杯内的辅食进行搅拌的步骤;其特征是: 所述蒸熟后的辅食从蒸盘上落料落到辅食杯内的步骤中,转轴转动带动主动套环转动,主动套环带动主动蒸盘转动,直到主动蒸盘碰触到被动蒸盘上的转动限位装置,主动蒸盘上的落料空间部位与被动蒸盘上的落料空间部位重合形成落料口,在重合过程中,主动蒸盘上的辅食全部落入辅食杯内;转轴继续带动主动蒸盘转动,主动蒸盘通过转动限位装置带动被动蒸盘一起转动,被动蒸盘上的辅食也最终全部落入辅食杯内; 所述利用搅拌刀组对对落入辅食杯内的辅食进行搅拌的步骤中,转轴带动搅拌刀组高速转动,转轴转动时通过升降导槽与升降导块的配合带动主动套环转动,主动套环被转轴带动转动时,升降导块在升降导槽内做上升运动;即主动套环带动主动蒸盘做上升运动,主动蒸盘带动被动蒸盘也一起上升;直到主动套环上的导磁片与辅食杯盖底部的磁铁吸附在一起,将主动蒸盘、被动蒸盘固定悬挂,主动套环与转轴脱离,搅拌刀组继续被转轴驱动实施搅拌工作。
【专利摘要】全自动辅食机,包括机座、辅食杯、蒸盘、搅拌刀组、安装搅拌刀组的转轴、辅食杯盖,其特征是:蒸盘由主动蒸盘、被动蒸盘构成;固装主动蒸盘的主动套环套置在转轴上,通过升降导向槽、升降导向块构成的升降导向机构与转轴连接;被动蒸盘位于主动蒸盘上方;安装被动蒸盘的被动套环间隙套置在主动套环外;主动、被动蒸盘上均设有落料空间部位;被动蒸盘上设有对主动蒸盘转动进行限位的转动限位装置,辅食杯盖底部内设有磁铁;在主动套环顶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导磁片;导磁片内侧面设置有锁舌,该锁舌与主动套环外壁上的锁槽配合,锁槽竖直设置。该辅食机全自动下料,下料后蒸盘自动与搅拌刀组脱离,可实现辅食机蒸制、搅拌全自动完成。
【IPC分类】A47J43/08, A47J43/046, A47J43/07
【公开号】CN105395099
【申请号】CN201510767207
【发明人】田洪波, 董希光, 侯书刚
【申请人】山东胜阳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