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上盖和电饭煲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2848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9]本实施例的密封圈4的截面形状为开口向外的U形,包括上部密封环、下部密封环和连接上部密封环和下部密封环的连接环。安装时,密封圈4套在位于第一环形壁34径向内侧和内盖透光孔31径向外侧的内盖底壁上,使上部密封环位于微晶板5和内盖3之间形成前述第一环形密封部41,而下部密封环位于保温盖板2和内盖3之间形成前述第二环形密封部42。
[0040]设置密封件4可以防止水蒸气进入电热盘6,腐蚀电热盘6的电热丝61或者造成电热丝61短路。
[0041 ] 以上密封结构可以做出多种变形,例如,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密封件4可以被位于微晶板5和内盖3之间的第一密封件和位于保温盖板2和内盖3之间的第二密封件两个密封件代替。
[0042]本实施例中,面盖8上的面盖透气孔81、内盖3上的内盖透气孔33和保温盖板2上的盖板透气孔22同轴设置。面盖透气孔81、内盖透气孔33和盖板透气孔22的设置可以使电饭煲内的水蒸汽及时排出。
[0043]以上电饭煲上盖由于具有电热盘6和微晶板5,并在内盖3上开设内盖透光孔31、在保温盖板2上开设盖板透光孔21,可以保证电热盘6的产生的光波透过微晶板5将光和热传导到锅内,由电饭煲顶部对食物进行辅助加热。
[0044]图3为图1所示的电饭煲上盖的电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热盘6包括电热丝61、接线端子62、热电偶组件63、隔热板64、金属盘65和陶瓷盘66。
[0045]陶瓷盘66开口向下设置,电热丝61均匀盘绕于陶瓷盘66内。热电偶组件63位于电热盘6的中心以测量电热盘6的温度。金属盘65罩设在陶瓷盘66的外周,接线端子62优选地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防锈蚀。隔热板64位于陶瓷盘66的上方,以防电饭煲上盖外部温度过高。
[0046]以上电饭煲上盖参与加热工作时,接线端子62接通电源,由电热盘6的电热丝61发出光和热,电热丝61在电热盘6里均匀分布,具有发热均匀、升温速度快、效率高、性能稳定的特点。微晶板5具有硬度尚,耐尚温,耐腐蚀,热传导快,效率尚等特点,并且可以使光波均匀的散射,光波透过微晶板5辐射到锅内,可以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
[0047]电热盘6的加热功率可通过控制电路板调节。具体实现方法可通过控制输入到电热丝61的电流的占空比实现对加热功率的直接控制。
[0048]优选地,通过改变输入电热盘6的电热丝61的电流的占空比改变电热盘6的加热功率。图4为输入到图1所示的电饭煲上盖的电热盘的电热丝的电流波形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a代表工作时间,b代表空闲时间。改变工作时间和/或空闲时间即改变了占空比,从而改变电热盘6的加热功率。例如可将工作时间设置2秒,空闲时间设置I秒,也可将空闲时间设置2秒,工作时间设置I秒,从而实现不同的加热功率。
[00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和前述上盖。优选地,锅体包括内锅和设置于内锅外侧底部的加热装置。
[0050]实现光波加热的条件主要有:1、有光波辐射到待加热物表面;2、待加热物表面不是完全透明状态,光波难以透射,从而光能被高效率的吸收。由于电饭煲的内锅及食物基本上不会是完全透明,只要光波能够照射到的地方都能利用光波加热。因此,电热丝61发出的光和热,透过微晶板5辐射到内锅内,可以利用光波对及锅内食物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电饭煲加热食物时食物的受热面积,改善加热的均匀性。
[0051]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电饭煲上盖和电饭煲具有如下优占.V.
[0052]电热盘发出的光波透过微晶板投射到锅内,增加电饭煲加热食物的手段,实现电饭煲对食物的全方位加热,加热更加均匀。进一步地,可以获得更快的加热速度,以及使电饭煲烹煮的食物具有更好的口感。
[0053]增加了电饭煲的加热方式,将本实施例的电饭煲上盖组合到普通电饭煲锅体上,可实现电饭煲由顶部向下加热,使电饭煲形成多种加热方式:普通电饭煲底盘加热方式加热,可以实现普通的蒸煮功能;普通电饭煲底盘加热方式与辐射式光波加热方式配合使用,可以使食物得到全方位均匀的加热;单独使用辐射式光波加热方式加热,可以实现普通的烘烤功能。
[0054]电热盘及微晶板组合的加热装置,电热盘的加热功率调节可以通过加热丝的电流的占空比直接控制,更加的方便。
[0055]电热盘及微晶板由压板、密封圈及螺纹紧固件连接在内盖上,尤其是电热盘作为单独部件在电饭煲上盖上的装配非常方便。
[005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电饭煲上盖,包括面盖⑶和内盖(3),所述面盖⑶罩设于所述内盖(3)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面盖(8)和所述内盖(3)之间的电热盘(6)和微晶板(5),所述电热盘(6)包括加热丝(61),所述内盖(3)包括内盖透光孔(31),所述微晶板(5)与所述内盖透光孔(31)相对以将所述加热丝(61)产生的光波通过所述内盖透光孔(31)传递至所述内盖(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位于所述面盖(8)和所述电热盘(6)之间的压板(7),所述压板(7)与所述内盖(3)固定连接且将所述电热盘(6)和所述微晶板(5)夹持于所述压板(7)与所述内盖(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包括压板卡接部(71),所述电热盘(6)包括电热盘卡接部(67),所述电热盘卡接部¢7)与所述压板卡接部(71)卡接配合以防止所述压板(7)与所述电热盘(6)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包括位于所述微晶板(5)和所述内盖(3)之间的第一环形密封部(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3)下方的保温盖板(2)和支撑环(I),所述支撑环(I)与所述内盖(3)和所述面盖(8)分别连接,所述保温盖板(2)夹设于所述支撑环(I)和所述内盖(3)之间,所述保温盖板(2)具有盖板透光孔(21),所述盖板透光孔(21)与所述内盖透光孔(31)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包括位于所述微晶板(5)和所述内盖(3)之间的第一环形密封部(41)和位于所述保温盖板(2)和所述内盖(3)之间的第二环形密封部(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8)包括面盖透气孔(81),所述内盖(3)包括内盖透气孔(33),所述保温盖板(2)包括盖板透气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盘(6)包括开口向下的陶瓷盘(66),所述电热丝(61)均匀盘绕于所述陶瓷盘(6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盘(6)还包括隔热板(64),所述隔热板(64)位于所述陶瓷盘(66)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包括内盖底壁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内盖透光孔(31)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环形壁(34),所述第一环形壁(34)的底端与所述内盖底壁连接,所述电热盘(6)和微晶板(5)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壁(34)内。
11.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上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上盖和电饭煲。电饭煲上盖包括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罩设于所述内盖的上方,所述电饭煲上盖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面盖和所述内盖之间的电热盘和微晶板,所述电热盘包括加热丝,所述内盖包括内盖透光孔,所述微晶板与所述内盖透光孔相对以将所述加热丝产生的光波通过所述内盖透光孔传递至所述内盖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电热盘发出的光波透过微晶板投射到锅内,增加电饭煲加热食物的手段,实现电饭煲对食物的全方位加热,加热更加均匀。
【IPC分类】A47J36-06, A47J27-00, A47J36-24
【公开号】CN204336693
【申请号】CN201420826818
【发明人】梁锡建, 覃德华, 孙莹, 陈冬冬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