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密封泡菜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116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密封泡菜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泡菜坛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密封泡菜坛。
【背景技术】
[0002]泡菜坛是人们生活中制作泡菜时必不可少的用具。传统的泡菜坛在使用时,坛盖和坛体之间的密封性由于人为操作的关系不是很好,泡菜无法在完全厌氧的环境下发酵,影响泡菜的口感和味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的双密封泡菜坛。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包括坛体,坛体的底部内凹,坛体顶部的内侧设有一圈环槽,环槽内置有内密封盖,坛体顶部的外侧套设有外密封盖,外密封盖与内密封盖之间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外密封盖的外沿设有多个弯钩,坛体对应每个弯钩的位置处设有匹配的固定机构。
[000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和手轮,调节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轴腔,轴腔内嵌于内密封盖的顶部,调节杆上设有螺纹,调节杆与外密封盖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杆的顶部穿过外密封盖后与手轮固接。
[0007]所述弯钩为两个,且在外密封盖外沿对称设置。
[000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性套环和固定扣,固定扣固定在坛体上,且与弯钩对应设置,弹性套环的一端与固定扣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弯钩可脱卸连接。
[0009]所述环槽的上部朝坛体内壁延伸。
[0010]所述环槽内注有密封介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泡菜坛采用内外两层盖进行密封,且内密封盖对坛体内的泡菜还具有压重调节作用,大大提高了泡菜制作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坛体,2、环槽,3、内密封盖,4、外密封盖,5、调节杆,6、手轮,7、弯钩,8、弹性套环,9、固定扣。
[0015]【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包括坛体1,坛体I的底部内凹,坛体I顶部的内侧设有一圈环槽2,环槽2的上部朝坛体I内壁延伸,环槽2内注有密封介质,如水等,环槽2内置有内密封盖3,坛体I顶部的外侧套设有外密封盖4,外密封盖4与内密封盖3之间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5和手轮6,调节杆5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轴腔,轴腔内嵌于内密封盖3的顶部,调节杆5上设有螺纹,调节杆5与外密封盖4之间螺纹连接,调节杆5的顶部穿过外密封盖4后与手轮6固接,外密封盖4的外沿设有两个弯钩7,弯钩7在外密封盖4外沿对称设置,坛体I上设有匹配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弹性套环8和固定扣9,固定扣9固定在坛体I上,且与弯钩7对应设置,弹性套环8的一端与固定扣9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弯钩7可脱卸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泡菜坛使用时,先将待发酵的泡菜原料放入坛体I内,泡菜原料的高度高出环槽2的位置,环槽2内注入密封介质后盖上两层盖子,然后调节调节杆5,将外密封盖下移,并用弹性套环8套在弯钩7上,继续调节调节杆5对内密封盖3施压,内密封盖3产生的弹力对泡菜原料进一步施力压实即可。
【主权项】
1.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包括坛体,所述坛体的底部内凹,所述坛体顶部的内侧设有一圈环槽,所述环槽内置有内密封盖,所述坛体顶部的外侧套设有外密封盖,所述外密封盖与内密封盖之间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外密封盖的外沿设有多个弯钩,所述坛体对应每个弯钩的位置处设有匹配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和手轮,所述调节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轴腔,所述轴腔内嵌于内密封盖的顶部,所述调节杆上设有螺纹,所述调节杆与外密封盖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顶部穿过外密封盖后与手轮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为两个,且在外密封盖外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性套环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扣固定在坛体上,且与弯钩对应设置,所述弹性套环的一端与固定扣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弯钩可脱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的上部朝坛体内壁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内注有密封介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密封泡菜坛,包括坛体,坛体的底部内凹,坛体顶部的内侧设有一圈环槽,环槽内置有内密封盖,坛体顶部的外侧套设有外密封盖,外密封盖与内密封盖之间通过调节机构活动连接,外密封盖的外沿设有多个弯钩,坛体对应每个弯钩的位置处设有匹配的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泡菜坛采用内外两层盖进行密封,且内密封盖对坛体内的泡菜还具有压重调节作用,大大提高了泡菜制作的质量。
【IPC分类】A23L1-218, A47J47-02
【公开号】CN204500451
【申请号】CN201520170387
【发明人】潘琴
【申请人】潘琴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