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窗帘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606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窗帘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窗帘扣。
【背景技术】
[0002]窗帘扣是一种固定窗帘用的小物件,在窗帘撩开时用于固定收拢的窗帘。在汽车上,尤其是公交车或者大巴上,窗帘扣一般要求实用性和耐用性。
[0003]公开号为CN103844865A,专利名称为窗帘扣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窗帘扣,通过U型框和搭扣,在U型框的底部开设固定孔,搭扣一端U型框的开口处,搭扣一端与U型框开口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U型框开口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
[0004]上述专利文献的技术方案中,U型框和搭扣的固定,可以将窗帘收拢固定在一侧,但是,收拢的窗帘裸露的堆砌在汽车窗户的一侧。一方面,在打开窗户的情况下,裸露的窗帘随风摆动,在两车并行间距很窄的情况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裸露在外的窗帘极其容易结累灰尘,使得窗帘在不用的状态下,也同样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和弄脏,尤其是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公交车或者长途大巴上,尤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窗帘扣,该窗帘扣采用两块弧形板绕固定的轨道拼合而成,在收拢固定窗帘状态下形成密闭空间,占用空间小,很好的保证了窗帘在非使用状态下与周围环境的隔离,确保了窗帘在收拢状态下不会随意摆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汽车窗帘扣,包括汽车侧壁和固定在侧壁上的上下两个轨道、和夹设于轨道之间的圆弧卡片,所述圆弧卡片沿着所述轨道自由移动,所述圆弧卡片和所述汽车侧壁可拆卸的固定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收纳容腔。
[0008]优选地,所述圆弧卡片包括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第二卡片的一端与所述汽车侧壁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着所述轨道的轨迹延伸设置,第一卡片沿着所述轨道可活动的移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片的两端设置有凸出弧形曲面的卡扣。
[0010]优选地,所述轨道与所述汽车侧壁固定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
[0011]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台阶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片沿着所述轨道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卡片的外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汽车侧壁卡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第二卡片重合端保留一段交叉段。
[0014]优选地,所述交叉段的长度不小于5_。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二卡片采用尼龙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成。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该窗帘扣采用两块弧形板绕固定的轨道拼合而成,在收拢固定窗帘状态下形成密闭空间,占用空间小,很好的保证了窗帘在非使用状态下与周围环境的隔离,确保了窗帘在收拢状态下不会随意摆动,既卫生又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22]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窗帘扣,包括汽车侧壁20和固定在侧壁上的上下两个轨道10、和夹设于轨道10之间的圆弧卡片,其中,圆弧卡片沿着轨道10自由移动,和汽车侧壁20可拆卸的固定,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收纳容腔,将窗帘撩开后收纳在密封容腔中,很好的将窗帘和周围隔离,不会裸露在外面,占用空间小,很好的保证了窗帘在非使用状态下与周围环境的隔离,确保了窗帘在收拢状态下不会随意摆动。
[0024]以下结合图1至图3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圆弧卡片包括第一^^片30和第二卡片40,第二卡片40 —端与汽车侧壁20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着弧形轨道10的轨迹延伸设置,第一卡片30沿着轨道10可活动的移动,在第一卡片30的两端设置有凸出弧形曲面的卡扣31,通过凸出的卡扣31与汽车侧壁20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实现圆弧卡片与汽车侧壁20围成的收纳容腔,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00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轨道10与汽车侧壁20固定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 21。较佳地,开口 21为台阶孔。
[0027]当第一卡片30沿着轨道10朝着远离第二卡片40的方向移动(图1的右方),靠近汽车侧壁20端的卡扣31通过塑性变形,落入开口 21中,实现第一^^片30与汽车侧壁20的卡合固定,使得第一卡片30和第二卡片40共同与汽车侧壁20围成一个收纳容腔,用以收纳固定窗帘,此时处于窗帘扣的闭合状态;
[0028]当第一卡片30沿着轨道10朝着与第二卡片40重合的方向移动(图1的左方),此时,同样,靠近汽车侧壁20端的卡扣31通过塑性变形,落入开口 21中,实现第一卡片30与汽车侧壁20的卡合固定,此时,第二卡片30和第—^片40处于一个侧面重合的位置,相对的另外一侧形成一个缺口,收拢后的窗帘,通过该缺口自由进出收纳容腔内,此时处于窗帘扣的打开状态。
[00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沿着轨道10径向方向,第一^^片30位于第二卡片40的外侧。
[00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片30与汽车侧壁20卡合状态下,第一卡片30与第二卡片40重合端保留一段交叉段。较佳地,交叉段超过5MM。
[003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卡片30和第二卡片40由塑胶材料构成,通过注塑成型工业制得。较佳地,第一卡片30和第二卡片采用尼龙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成。
[00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板43采用防水的弹性材料,当密封盖板40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板41 一端与顶板10旋转固定,拼接端成一定角度抬升,通过合叶扭接,将第二板42的拼接端抬升,从而使得第三板43非固定端由于自重,沿着第一板41的收拢方向下垂,而第二板42的非拼接端沿水平方向,往第一板41的固定端收拢,从而使得密封盖板40在开启状态下,沿竖直方向整体高度明显降低,更加方面缆绳角度的调整,以及多个缆绳同时进入的便利性。优选地,第三板43可以采用尼龙材料或者橡胶材料制备。
[0033]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窗帘扣,包括汽车侧壁和固定在侧壁上的上下两个轨道、和夹设于轨道之间的圆弧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卡片沿着所述轨道自由移动,所述圆弧卡片和所述汽车侧壁可拆卸的固定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收纳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卡片包括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第二卡片的一端与所述汽车侧壁固定,相对设置的另外一端沿着所述轨道的轨迹延伸设置,第一卡片沿着所述轨道可活动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片的两端设置有凸出弧形曲面的卡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与所述汽车侧壁固定的两端,均开设有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台阶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片沿着所述轨道的径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二卡片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汽车侧壁卡合状态下,所述第一卡片与所述第二卡片重合端保留一段交叉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段的长度不小于5_。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窗帘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二卡片采用尼龙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窗帘扣,包括汽车侧壁和固定在侧壁上的上下两个轨道、和夹设于轨道之间的圆弧卡片,所述圆弧卡片沿着所述轨道自由移动,所述圆弧卡片和所述汽车侧壁可拆卸的固定后,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收纳容腔。该窗帘扣采用两块弧形板绕固定的轨道拼合而成,在收拢固定窗帘状态下形成密闭空间,占用空间小,很好的保证了窗帘在非使用状态下与周围环境的隔离,确保了窗帘在收拢状态下不会随意摆动。
【IPC分类】A47H19/00
【公开号】CN204708566
【申请号】CN201520393336
【发明人】徐挺
【申请人】徐挺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