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摇式压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385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摇式压水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水栗,特别是一种手摇式压水栗。
【背景技术】
[0002]在生活中,桶装水使用比较普遍。一般情况下,桶装水与饮水机配套使用。然而在不方便使用饮水机的情况下,如条件比较差的工地上,需要方便而且卫生的喝桶装水就成了一个问题。现有的手压水栗也能将水从桶中吸出来,但容易吸灰,使用起来很费力且寿命不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摇式压水栗,一方面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另一方面延长了压水栗的使用寿命,使用简单,更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手摇式压水栗,包括吸水管、底座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上盖,所述吸水管上端通过带孔的凸台设置在底座内、并保持密封,所述底座及上盖形成的空腔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活塞、连杆及圆盘,其中连杆一端与安装在底座内的活塞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上盖内的圆盘上偏离圆心的一点铰接;圆盘的输出端与上盖外的摇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外设有出水口。
[0006]所述的带孔的凸台和出水口内均设有单向阀。
[0007]所述的摇杆上带有把手。
[0008]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摇式压水栗,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活塞、连杆、圆盘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并在带孔的凸台和出水口内均设有单向阀,从而形成排空吸水的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保证饮用水的卫生。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13]图中:吸水管1,底座2,上盖3,凸台4,活塞5,连杆6,圆盘7,摇杆8,出水口 9,把手10,单向阀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3所示,一种手摇式压水栗,包括吸水管1、底座2及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上盖3,所述吸水管I上端通过带孔的凸台4设置在底座2内、并保持密封,所述底座2及上盖3形成的空腔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活塞5、连杆6及圆盘7,其中连杆6 —端与安装在底座2内的活塞5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上盖3内的圆盘7上偏离圆心的一点铰接;圆盘7的输出端与上盖3外的摇杆8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外设有出水口 9。
[0015]如图3所示,所述的带孔的凸台4和出水口 9内均设有单向阀11。凸台4内的单向阀只允许水和空气从吸水管内由下向上通过,出水口 9内的单向阀只允许水和空气从底座2内向外通过。
[0016]如图1所示,所述的摇杆8上带有把手10。由此结构,方便操作。
[0017]工作原理及过程:将吸水管I放入桶装水内,使底座2下端嵌在桶装水的瓶口处,并能有效的固定住(一方面防止灰尘等进入桶内,另一方面保证桶内空气与大气相通)。用手转动把手10,通过摇杆8传入的动力使由活塞5、连杆6及圆盘7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向下移动,此时,凸台4内的单向阀关闭,出水口 9内的单向阀打开,底座2内的空气排出,当由活塞5、连杆6及圆盘7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向上移动时,底座2内形成真空,导致压力差。此时,凸台4内的单向阀打开,出水口 9内的单向阀关闭,水流经吸水管I流向底座2内形成的空腔中。当活塞5再次向下移动时,凸台4内的单向阀关闭,出水口 9内的单向阀打开,水流从出水口 9流出,从而完成出水。
【主权项】
1.一种手摇式压水栗,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管(1)、底座(2)及与底座(2)固定连接的上盖(3 ),所述吸水管(1)上端通过带孔的凸台(4 )设置在底座(2 )内、并保持密封,所述底座(2)及上盖(3)形成的空腔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活塞(5)、连杆(6)及圆盘(7),其中连杆(6)一端与安装在底座(2)内的活塞(5)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上盖(3)内的圆盘(7)上偏离圆心的一点铰接;圆盘(7)的输出端与上盖(3)外的摇杆(8)固定连接;所述底座(2)外设有出水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压水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孔的凸台(4)和出水口(9)内均设有单向阀(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压水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杆(8)上带有把手(10)。
【专利摘要】一种手摇式压水泵,包括吸水管、底座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上盖,所述吸水管上端通过带孔的凸台设置在底座内、并保持密封,所述底座及上盖形成的空腔内由下向上依次设有活塞、连杆及圆盘,其中连杆一端与安装在底座内的活塞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在上盖内的圆盘上偏离圆心的一点铰接;圆盘的输出端与上盖外的摇杆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外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摇式压水泵,通过设置由活塞、连杆、圆盘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并在带孔的凸台和出水口内均设有单向阀,从而形成排空吸水的过程,操作简单方便且保证饮用水的卫生。
【IPC分类】A47J31/46
【公开号】CN205053813
【申请号】CN201520828791
【发明人】汪巍巍, 董群梅, 梅月媛
【申请人】三峡大学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