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715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高楼给水设备,是对现有的供水设备结构的改进。
目前,自来水管网一般只能保证5~6层楼的供水压力,处于末端的管网压力很低,在用水高峰时,高层楼就上不去水。为了解决该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修建水池,水箱通过水泵二次加压,将水送至高楼。该方法的缺陷是,水池和水箱为敞开式,容易污染,管网水流至水池或水箱内后,管网压力白白损耗,十分可惜。针对上述不足,由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它可串接在任何压力不足的给水管网上,并能够缓解高峰期自来水流量的不足,因采用稳流补偿器和真空抑制器,防止负压的形成,不影响周围任何用户的用水,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管网上的压力,达到增压和稳流的目的。但是该设备难免仍存在着某种不足,由于管道常接入一些非生活饮用水的支管,如消防管、热交换器、锅炉用水管、生产用水管以及洒水管等,当给水管道出现故障时,常造成上述管道的瞬时压力高于自来水管道的压力,形成水流倒流,对自来水管网造成污染,人们一直期待着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尽快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实现防止用户管网压力高于自来水管网管网压力时,用户管网的水质对自来水造成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在自来水管道上串接连通有稳流补偿器,稳流补偿器上设有真空抑制器,在稳流补偿器与水泵机组之间通过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连通,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和用户管道之间并联止回阀和串联着水泵止回阀,水泵机组与控制柜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供水设备的管道上设有空气隔断器。
空气隔断器设在自来水管道上,或设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上,或设在用户管道上。
所述的空气隔断器的构成是在其阀体内的进口、出口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阀体内的空腔是中间舱,在上下方向有一根阀杆,阀杆下方装有安全泄水阀;阀杆上方安装有膜片,阀体的进水口与膜片上的阀体之间连接有串水管,该串水管将进水口与膜片上方的空腔连通。
控制真空抑制器进出口开关的是浮桶。
控制真空抑制器进出口开关的是浮球。
控制真空抑制器进出口开关的是不锈钢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在自来水管道或设备管道中设置空气隔断器,完全可以防止用户管网压力高于自来水管网压力时,用户管网的水质对自来水造成污染,从而实现了发明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设备的系统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隔断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抑制器结构形式之一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抑制器结构形式之二的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抑制器结构形式之三的剖面图;1、稳流补偿器;2、真空抑制器;3、水泵机组;4、止回阀;5、远传压力表;6、用户管道;7、控制柜;8、空气隔断器;9、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10、水泵止回阀;11、自来水管道;12、空气隔断器阀体;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单向阀;15中间舱;16、阀杆;17、安全池水阀;18、膜片;19、串水管;20导向套;21密封垫;22、上盖;23、上导向轴;24、浮桶;25、壳体;26、下导向轴;27、上盖;28、导向套;29、密封垫;30、导向杆;31、密封板;32、导向套;33、浮球;34、壳体;35、螺栓;36、平垫圈;37、弹簧垫圈;38、上盖;39、橡胶密封圈;40、密封垫;41、不锈钢球;42、壳体;43、下盖;44、螺栓;45、平垫圈。
参见图2,这是空气隔断器8的结构形式。在其阀体12内的进口、出口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阀体12内的空腔是中间舱15,在上下方向有一根阀杆16,阀杆16下方装有安全泄水阀17;阀杆16上方安装有膜片18,阀体12的进水口与膜片18上方的阀体12之间连接有串水管19,该串水管19将进水口与膜片18上方的空腔连通,使膜片18上部的压力为进口压力。
参见
图1,自来水管道11串接连通有稳流补偿器1,稳流补偿器1上设有真空抑制器2,在稳流补偿器1与水泵机组3之间通过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连通,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和用户管道6之间并联止回阀4和串联着水泵止回阀10,水泵机组4与控制柜7连接,为了防止用户管网的水质对自来水造成污染,在供水设备的管道上设有空气隔断器8。
空气隔断器8可以设在以下三个位置,A、空气隔断器8可以设在自来水管道11上;B、设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上;C、设在用户管道6上。
空气隔断器8设在A位置处时,可防止稳流补偿器1后的水压高于自来水时,水倒流对自来水管网造成污染。
空气隔断器8设在B位置处时,可防止水泵3后的水压高于稳流补偿器1时,水倒流对管网造成污染。
空气隔断器8设在C位置处时,可防止用户管网6中的水倒流,对设备及自来水管网造成污染。
下面对空气隔断器8在各种工作状况下如何工作进行描述。
正常流动当供水压力正常时,水流是很容易从进口经由两个单向阀13、14流向出口,由于第一单向阀13的局部阻力使中间舱15的压力略低于进口压力,而膜片18上部的压力为进口压力,所以膜片18上部的压力大于下部的水压及弹簧压力和,故安全泄水阀17维持关闭,这时管道内的水正常流动。
静止状态当空气隔断器8后面的管路上的所有的阀门均关闭,水流静止。当进口压力不变时,中间舱15内的压力仍比进口压力低,安全泄水阀17仍处于关闭状态;当进口压力降低至比中间舱15压力至少低0.014Mpa时,安全泄水阀17自动开启,将中间舱15内的水排出系统外;当进口压力下降至约0.02Mpa时,安全泄水阀17将完全打开,使空气进入中间舱15,形成二倍于进口直径大的空气间隔。
逆压(背压)当空气隔断器8后面的管道压力升高,并超过进口压力,即所谓逆压。这时如果第二单向阀14没有泄漏,则高压水不会流至中间舱15,中间舱15仍保持原来压力值,所以安全泄水阀17不会动作排水;如果第二单向阀14泄漏,中间舱15内的压力会因泄漏而升高,当至少升高比进口压力高0.014Mpa时,安全泄水阀17就会自动开启泄压并排至下水道,从而减小高压对第一单向阀13的影响。
逆虹吸如果供水过程中,供水压力不断下降,则控制安全泄水阀17的膜片18下部的压力也随之下降,当进口压力下降至约0.02Mpa时,安全泄水阀17被弹簧推动完全打开泄压,使空气进入中间舱15形成二倍于进口直径大的空气间隔,从而避免了虹吸逆流。
参见图3,这是真空抑制器2结构形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将其装在稳流补偿器1的罐顶上,当罐内液面上升时,浮桶24因受到浮力的作用,也随之上升,直至与密封垫21接触,将其进出口关闭;当液面下降时,浮桶24也随之下降,浮桶24也随之下降,进出口打开,空气进入,防止了内部真空(负压)的形成,从而不影响其他管网用户的用水。
参见图4,这是真空抑制器2结构形式之二。其工作原理是将其装在稳流补偿器1的罐顶上,当罐内液面上升时,浮球33通过杠杆带动密封板31也随之上升,将进出口关闭;当液面下降时,浮球33、密闭板31也随之下降,进出口打开,空气进入,防止了内部真空(负压)的形成,从而不影响其他管网用户的用水。
参见图5,这是真空抑制器2结构形式之三。其工作原理是将其装在稳流补偿器1的罐顶上,当罐内液面上升时,将不锈钢球41浮起关闭进出口;当自来水的进水量小于水泵的出水量时,稳流补偿器1内的液面下降,钢球也随着下降,进出口打开,空气进入,防止了内部真空(负压)的形成,从而不影响其他管网用户的用水。
权利要求1.一种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它包括在自来水管道(11)上串接连通有稳流补偿器(1),稳流补偿器(1)上设有真空抑制器(2),在稳流补偿器(1)与水泵机组(3)之间通过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连通,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和用户管道(6)之间并联止回阀(4)和串联着水泵止回阀(10),水泵机组(3)与控制柜(7)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供水设备的管道上设有空气隔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空气隔断器(8)设在自来水管道(11)上,或设在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9)上,或设在用户管道(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隔断器(8)的构成是在其阀体(12)内的进口、出口分别设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阀体(12)内的空腔是中间舱(15),在上下方向有一根阀杆(16),阀杆(16)下方装有安全泄水阀(17);阀杆(16)上方安装有膜片(18),阀体(12)的进水口与膜片(18)上方的阀体(12)之间连接有串水管(19),该串水管(19)将进水口与膜片(18)上方的空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真空抑制器(2)进出口开关的是浮桶(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真空抑制器(2)进出口开关的是浮球(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真空抑制器(2)进出口开关的是不锈钢球(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负压、无吸程管网增压稳流供水设备,它包括在自来水管道上串接连通有稳流补偿器,稳流补偿器上设有真空抑制器,在稳流补偿器与水泵机组之间通过稳流补偿器供水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在供水设备的管道上设有空气隔断器。在自来水管道或设备管道中设置空气隔断器,完全可以防止用户管网压力高于自来水管网压力时,用户管网的水质对自来水造成污染,从而实现了发明目的。
文档编号E03B7/00GK2438751SQ0021568
公开日2001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7日
发明者张明亮, 苏锴, 崔继红 申请人:山东三利给水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