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57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马桶,尤其是设计一种环保马桶中的尿液流量调整装置的发明创造。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市场上已经诞生了各种具有环保概念的商品,其中环保马桶便是一例,而且因其具有强大地可对有机排泄物进行分解、进而可转化成天然肥料的功能而备受青睐。日本专利号3160859就公开了一种环保概念的马桶,如

图1A-1C所示,人体的排泄物---粪便及尿液,是直接在这种现有技术的马桶处理装置10中混合,该处理装置包含一处理槽12,由一马达16驱动的转轴14贯穿整个槽体,在该转动轴14上固定有数个叶片18。一方面该叶片18随转动轴的旋转而搅动原物料与排泄物,另一方面该叶片18可以搬送已处理的排泄物,使其远离大便器入口。随着加热件20的温度调节,保证处理槽12内的温度基本上恒定,进而达到促进排泄物分解的目的。原料与排泄物在一定时间内混合,搅拌后,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质可充份地分解,形成有机肥料。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的生理特点,排泄尿液的量要比粪便的量大,这样在现有的技术的处理装置10中,尤其在大型集会或演出等公众场合,就会由于尿液过量而混合原料不足,导致混合物过于潮湿而影响处理装置的环保处理效率(发酵环境不适宜);甚至由于小便入口和大便入口分别固定在处理槽的盖件上,过大量的尿液冲下导致搅拌器来不及充分搅拌,从而产生堆积现象。这种堆积现象影响了粪便排泄物与原料混合的均匀度,通常小便器口附近过于潮湿,不利于分解的迅速进行。而在集会活动结束后,由于尿液量减少,又可能因没有尿液进入处理槽,导致无法维持适宜的分解条件,同样会减缓分解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正是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将所述环保马桶的尿液先行通过一缓冲容器的接纳,并根据需要,将该缓冲容器中的储存尿液按需要的流量速度流入处理槽中,并可进行控制,以消除尿液进入量的忽大忽小,保持缓慢流入,并在搅拌器的搅拌下,使原料与尿液和粪便的混合更均匀,且能保持在适于分解的最佳湿度和温度之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所述环保马桶包括一处理槽,其内设置有用于充份混合物料和粪便的至少一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通过至少一马达驱动;所述处理槽上设置有一盖件,该盖件至少具有一大便入口;以及一小便器,通过一导尿管将尿液导入所述处理槽中;其中所述输尿结构包括一缓冲容器,上端口与所述小便器导通,接纳来自该小便器的尿液,其下端设置有至少一流量调整装置,调整流入所述处理槽的尿液流量。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包括一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缓冲容器与所述处理槽;及一一圆柱型桶体活塞,该活塞与所述第二导管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尿液由缓冲容器中缓慢滴下。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活塞上端还设置有一拉杆,端部延伸到所述小便器外。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活塞具有渐细的下端部,并且其上端部较所述第二导管内径粗,所述活塞下端设置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导管内的延伸结构。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活塞具有一开口端,其内中空,并在侧壁设置有一开孔部,该开孔部在外力拉动拉杆提升所述活塞时,可以自所述第二导管中露出在所述缓冲容器的尿液中。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拉杆上还固设有一浮体,在所述缓冲容器内的尿液液面上升时带动所述浮体拉动所述活塞通透所述第二导管。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流量调整装置还设置有限位结构。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容器上部还设置有一漫溢口,通过一第三导管导入所述处理槽内。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处理槽的盖件上还设置有一导引管,该导引管将所述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的导出口固定于所述粪便入口附近。
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中,所述活塞上端,可采用杆体或线体或其它可桡性体的形式,固定于该活塞的闭口端,以牵引活塞做往复运动疏通所述第二导管。
本发明的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由于其采用了在小便器与处理槽之间设置了一暂存尿液的缓冲容器,并在该缓冲容器下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和第二导管,实现了储存尿液并按照实际需要调节和匀速的将尿液输入所述处理槽的功能,保证了处理槽内原料和排泄物的混合湿度的均衡,以保持处理槽分解过程的平稳快速。
附图简要说明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A和图1B示出的是现有技术的环保马桶的主体透视的不同侧面视图;图1C示出的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环保马桶位于卫生间中的位置示意图;图2A和2B分别为本发明的环保马桶的不同侧面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环保马桶顶盖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得本发明的环保马桶的A部输尿结构的放大图;图5A和图5B为图4中所示B部的输尿结构的流量调整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放大及操作示意图;图5C为本发明的输尿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环保马桶200,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其主要改进在其输尿结构上。该环保马桶也包括一处理槽22,其中设置了至少一搅拌装置25,较好的实施方式是设置有两个搅拌装置251和252,该每个搅拌装置都包括一转动轴24和固定在转动轴24上的多个叶片28,即搅拌部,所述叶片28在每一转动轴24的中心线a-a的两侧对称分布,如图2B所示,每一叶片略有倾斜,这样在转动轴24向一个方向转动时,可以将混合物向中间或两边推,而若反向旋转则相反动作,以便更充份的混合原料和排泄物;该转动轴24贯穿整个槽体并由一设置在所述处理槽22外的马达驱动(图未示出),该搅拌装置25通过叶片28的来回滚动搅拌,使进入该槽体22的粪便和尿液以及预先放置在其中的原料充份混合。设置两搅拌装置的本发明环保马桶,所述的搅拌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相对旋转,同向或相反旋转都可以,也可以设置控制电机进行混合上述方式来搅拌物料,更好的情况是,将两个搅拌装置的叶片做交叉设置,如图2A所示。由于处理槽22需要一定高度,因此卫生间的设置须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或者预先在地面下挖一预定深度的坑,以便将处理槽放置在方便人如厕的高度。
本发明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如图3、图4及图5A、图5B所示的,在所述处理槽22上设置有一盖件30,该盖件30上设置有一大便入口31,和一原料入口32,以及一导尿管33,其一端来自小便器40,出口端位于所述大便入口31的旁边,这样,尿液就可以被导入到两个搅拌器之间和处理槽22一端的中间位置上,以便利搅拌装置的搅拌运作。同时,在紧接小便器40的下方,设置一承接尿液的缓冲容器41,该缓冲容器4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流量调整装置42,该流量调整装置42包括一第二导管421,连通所述缓冲容器41和处理槽22,及一位于第二导管421内部中间位置处,可调整该第二导管421中尿液的正常流量和导通程度的圆柱型桶体活塞43,该活塞43与所述第二导管421之间预先设置有通道422,可以允许所述缓冲容器41中的尿液按一定流量流下。本发明的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结构,具体的,可以是在所述拉杆44上的限位凸等结构;在所述活塞43上端设置有一可拉引该活塞43做上下往复动作的连杆44,该连杆44可以用杆件,或软线,或是其他可挠性体制成,用该连杆44上下拉动所述活塞43上下往复运动,可以进行清除所述第二导管421内壁上的尿垢,防止堵塞。
该活塞43的周缘适当处开设有一开孔431,当人们开始使用时,尿液经由小便器40流入缓冲容器41中,且尿液储存未满时均会直接由I方向流入流量调整装置42再经由通道422稳定的流出,并由第二导管421输送流入处理槽22中。又当第二导管421内管壁产生过多附着物(尿垢)而造成通道422阻塞,无法使尿液正常排入处理槽22时,通过连杆44可以将圆柱型桶体活塞43上下拉引,所述活塞43外壁可同时将通道422中附着于第二导管421内壁的附着物清除;又当活塞43继续向上作动时,由所述流量调整装置上的限位结构可以防止所述活塞43脱离;又于活塞43周缘上的开孔431也会全部超过缓冲容器41底部411的高度,而让储容槽内部的尿液可经由开孔431通过圆柱型桶体内部432向下冲出,同时达到清除管壁附着物,使第二导管重新保持畅通,达到尿液稳定调节正常流出的效果。较好的是,所述开孔431开口在所述活塞43的略下位置,这样,所述活塞43可以有较长的来回作动的空间进行清除所述管壁上的附着物,直至拉出更长后所述开孔431露出于所述缓冲容器41的尿液中,从而尿液一冲而下,冲走管壁上的附着物;也可以将所述开孔部431竖向设置,这样可以调整拉出的所述开孔部431的长度,从而调整冲下的尿液流量。
所述活塞43也可以设置成一具有锥形部的柱桶体,如图5C所示,所述锥形部可以设置为两个不同弧度的部分,上端比所述第二导管的内径略大,这样所述活塞43不会掉入所述第二导管421中,靠近盖上端的锥部管径变化略小,这样所述活塞43开始上下移动时不会有太多量的尿液流下;接着该下部的锥部管径变化较大,这样,所述活塞上部锥部与所述第二导管421形成的间隙不能冲走所述第二导管421内的杂质时,利用所述拉杆44继续向上拉动所述活塞43,利用其下端部的更细锥部,将有大量的尿液冲下。为防止所述活塞43被完全拉出所述第二导管421,所述活塞的下端可以设置较长,这样在拉动所述拉杆44时,所述活塞43的下端部仍在所述第二导管421中,防止脱离造成对尿液流量的失控。
同时,在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述拉杆44上还可以设置有一浮体45,其固定在所述拉杆的一预定位置,当所述缓冲容器中的尿液存量上升时(原因可能是因为所述第二导管被堵或尿液入量过大),液面上升将带动所述浮体45上升,因而向上拉动所述活塞将使较大量尿液流下,而同时会导致所述尿液液面下降,从而带动所述拉杆拉动所述活塞上下松动,对所述第二导管内壁的尿垢进行清理。
而当所述缓冲容器41中的尿液储存量超过其储容量后,例如在大型集会,会有大量的尿液收集,在所述缓冲容器41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漫溢口50,所述缓冲容器41中尿液超过该漫溢口50的即可经由II方向流入第三导管51进入处理槽22。
同时,所述浮体45的位置可以设置成其在最高位置时,即在所述漫溢口50的液面位置时,所述活塞的底端不脱离所述第二导管,从而,所述浮体45又作为了所述拉杆的限位结构。
本发明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经过实践经验或计算,控制尿液滴下的速度,从而保持处理槽22内混合物的湿度,使之保持在最佳分解状态,稳定和加速分解速度。这样也解决了每次小便器接受小便时一冲而下造成的原料混合不均的情况,尿液缓慢滴下,同时所述处理槽22内的搅拌装置不停的搅动,同时更加保持混合物稳定均匀状态。
上述各部件之间的连接都尽量是紧密的,以防止尿液渗漏,造成环境脏乱;同时,为求流量上限值的需要,可以在缓冲容器41外底部安装一或多个流量调节装置42,并且将输液口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则原料与混合尿液将会更均匀。
本发明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中,第二导管421和第三导管51可以取代所述导尿管33,直接将导出口设置到靠近粪便入口的位置上;也可以在导尿管33的上端部连接。上述不同方式的设置,仅为本发明的不同变化例,同样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输尿结构中,从控制角度来讲,若该环保马桶超过最大使用量,所有漫溢的尿液会直接进入了处理槽22中,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适当增大缓冲容器41的容量。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发明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具体实施例做出各种可能改变或变形,例如所述活塞的形状,不能仅仅用本实施例的图示方式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而应以本发明后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所述环保马桶包括一处理槽,其内设置有用于充份混合物料和粪便的至少一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通过至少一动力驱动;所述处理槽上设置有一盖件,该盖件至少具有一粪便入口;以及一小便器,通过一导尿管将尿液导入所述处理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尿结构包括一缓冲容器,上端口与所述小便器导通,接纳来自该小便器的尿液,其下端设置有至少一流量调整装置,调整流入所述处理槽的尿液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整装置包括一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缓冲容器与所述处理槽;及一一圆柱型桶体活塞,该活塞与所述第二导管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尿液由缓冲容器中缓慢滴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端还设置有一拉杆,端部延伸到所述小便器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具有渐细的下端部,并且其上端部较所述第二导管内径粗,所述活塞下端设置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导管内的延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具有一开口端,其内中空,并在侧壁设置有一开孔部,该开孔部在外力拉动拉杆提升所述活塞时,可以自所述第二导管中露出在所述缓冲容器的尿液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还固设有一浮体,在所述缓冲容器内的尿液液面上升时带动所述浮体拉动所述活塞通透所述第二导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整装置还设置有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容器上部还设置有一漫溢口,通过一第三导管导入所述处理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的盖件上还设置有一导引管,该导引管将所述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的导出口固定于所述粪便入口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端,可采用杆体或线体或其它可桡性体的形式,固定于该活塞的闭口端,以牵引活塞做往复运动疏通所述第二导管。
全文摘要
一种环保马桶的输尿结构,所述环保马桶包括一处理槽,其内设置有用于充份混合物料和粪便的至少一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通过至少一马达驱动;所述处理槽上设置有一盖件,该盖件至少具有一粪便入口;以及一小便器,通过一导尿管将尿液导入处理槽中;所述输尿结构包括一缓冲容器,上端口与所述小便器导通,接纳来自小便器的尿液;其下端设置至少有一流量调整装置,缓冲容器调整流入所述处理槽的尿液流量。由于增加了缓冲容器和流量调整装置,所述环保马桶可以用于大量的公众场合,如集会;并能根据需要保持尿液流入的量,从而保持原料和粪便混合物的湿度,更有利于分解的进行。
文档编号E03D9/00GK1530498SQ03119559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1日
发明者童铭棻, 童铭 申请人:童铭棻, 童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