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5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止下水道堵塞、隔绝下水道内异味和防止下水道返水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隔绝下水道异味的地漏不但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安装不便,而且还存在下水道异味封闭不严,使用时容易堵塞,对于低层居室还常出现下水道返水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对下水道中的防堵塞、防异味、防返水效果好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包括筒状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上,筒状本体上下端带有封板,其内腔由纵向隔板均分成三个纵向腔室,一个入水腔室、一个排水腔室和一个中间连接腔室,入水腔室上端封板处为开口,排水腔室下端封板处为开口,中间连接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排水腔室和入水腔室连通,三个纵向腔室构成一个横S形水封通道,入水腔室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由滤网或多孔板构成的过滤装置。筒状本体下部设有由浮球、阀盖和阀体组成的防返水的浮球阀,阀体设在筒状本体的下部,阀盖装于阀体下端,阀盖上设有若干过水的通孔,浮球装于阀体和阀盖形成的空间内,阀体中部设有与浮球相配的阀口。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包括筒状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上,筒状本体下端带有封板,其内腔上部距其上沿适当距离设置有一封板,该封板与下端的封板之间的筒状本体内腔由隔板分成三个纵向腔室,一个入水腔室、一个排水腔室和一个中间连接腔室,入水腔室上端的封板处为开口,排水腔室上设置有排水口,中间连接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排水腔室和入水腔室连通,三个纵向腔室构成一个横S形水封通道。筒状本体下部设有由浮球、阀盖和阀体组成的防返水的浮球阀,阀体装于筒状本体的下部,阀盖装于阀体下端,阀盖上设有若干过水的通孔,浮球装于阀体和阀盖形成的空间内,阀体中部设有与浮球相配的阀口。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腔室下端封板处为开口,以构成排水腔室的排水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上,所述三个纵向腔室按“Y”形或“川”字形或三个同心圆环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本体上沿外缘带有一环状台肩,该环状台肩的形状及尺寸与下水道口处管道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装置为断面形状呈L形的橡胶密封圈,该橡胶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筒状本体上后,其L形断面形状与筒状本体筒身及其上沿台肩处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本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该凹槽内,所述密封装置为橡胶密封圈,或由生料带或麻线或胶布缠绕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状本体上端的封板上方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由筒体及多孔板构成,多孔板从筒体上部到其下部斜向固定在筒体内,多孔板上滤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筒体外表面与所述筒状本体内腔相配合,筒体上沿与所述筒状本体上沿齐平,筒体上沿与下沿与多孔板设有适当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筒体的下沿支撑在所述筒状本体内腔设置的环状凸台上;环状凸台距封板适当距离。
本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首先,安装时只须将其压入下水道入口中即可,而无须将下水道入口加工成特定的形状,其次,其上设置带有斜置多孔板的过滤装置后,不但被滤出的沙砾等块状物沿多孔板斜面滑到一侧,不易造成堵塞,而且需要清理时,只须将过滤装置取出并将其上积聚的污物倒掉即可,同时便于加大筒状本体中的水封深度,以提高水封的可靠性;筒状本体的下部设有防止返水的浮球阀,因此,与现有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不额外占用空间,对下水道异味封闭好、防堵塞、防返水效果好,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为图1中A-A剖视图;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图5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6为图1的D-D剖视图;图7为另一种密封圈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下水道2固定在建筑物3上,本实用新型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安装在下水道2入口处,并通过其筒状本体上沿环状台肩1固定,橡胶密封圈7安装在筒状本体外表面上设置的凹槽中,密封圈7将筒状本体与下水道2之间的间隙封闭。过滤装置由筒体4和多孔板5构成,多孔板5斜置在筒体4内,多孔板5上的过滤孔14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筒体4下沿坐落在筒状本体内腔设置的环状凸台6上,以此使过滤装置固定。筒状本体内腔环状凸台6下方设置有封板9,筒状本体下端设有封板12,隔板11、封板9和封板12之间的筒状本体的内腔均分成三个纵向腔室,即入水腔室16、中间连接腔室17和排水腔室18,而且在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上,三个纵向腔室按Y形分布,封板9对应入水腔室16处设置有开口13,封板12对应排水腔室18处设置有开口15,腔室16与腔室17之间隔板11的下端设有通孔10,腔室17与腔室18之间隔板11的上端设有通孔8,开口13、入水腔室16、中间连接腔室17、排水腔室18、开口15构成一个横置的S形水封通道,通孔10、8的孔径与纵向腔室的孔径相匹配。
工作时,污水经多孔板5过滤后进入开口13,并穿过通孔10由入水腔室16进入中间连接腔室17,水面沿腔室17上升,直至由通孔8进入腔室18,并被排入污水管道。因通孔10上沿与通孔8下沿有一定的高度差,因而一旦腔室16及腔室17内进水,则在两腔室中形成水封,下水道中的气体被腔室16、17中的水封有效地阻隔在水封通道的下游。
将多孔板5斜置在筒体4内后,当污水中存在较大的块状物时,该块状物被多孔板5滤出后沿多孔板上表面下滑到多孔板的下部,从而可达到既将污水中的块状物有效滤出,防止堵塞下水道及滤孔的目的,同时筒体4不但使多孔板5固定稳固,而且便于对多孔板上滤出的污物的清理。多孔板5也可由滤网代替。
筒状本体下部设有由浮球20、阀盖21和阀体19组成的防返水的浮球阀,阀体装于筒状本体的下部,阀盖装于阀体下端,阀盖上设有若干过水的通孔23,参看图8.浮球装于阀体和阀盖形成的空间内,阀体中部设有与浮球相配的阀口。下水道里返水时,污水经通孔23把浮球推向阀口22,闭锁浮球阀。有效地防止了返水。
筒状本体内腔设置的环状凸台6使多孔板5下沿距离封板9适当距离,有利于保证污水的顺利排放。封板12与筒状本体的下端的凸台设有适当的距离,以保障水流量。
图7所示为密封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种密封圈直接套装在筒状本体的外部,密封圈的立边靠压在筒状本体上沿台肩上,将筒状本体插入下水道入口的同时,密封圈将筒状本体与下水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封闭。
另外,筒状本体上的密封装置也可由生料带、麻绳、胶带等材料绕制而成。
筒状本体内腔由隔板分成的三个纵向腔室,在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上也可排列成川字形或里外相套的同心圆形。
权利要求1.一种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上,筒状本体上下端带有封板,其内腔由纵向隔板均分成三个纵向腔室,一个入水腔室、一个排水腔室和一个中间连接腔室,入水腔室上端封板处为开口,排水腔室下端封板处为开口,中间连接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排水腔室和入水腔室连通,三个纵向腔室构成一个横S形水封通道,入水腔室上端开口处设置有由滤网或多孔板构成的过滤装置;筒状本体下部设有由浮球、阀盖和阀体组成的防返水的浮球阀,阀体设在筒状本体的下部,阀盖装于阀体下端,阀盖上设有若干过水的通孔,浮球装于阀体和阀盖形成的空间内,阀体中部设有与浮球相配的阀口。
2.一种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上,筒状本体下端带有封板,其内腔上部距其上沿适当距离设置有一封板,该封板与下端封板之间的筒状本体内腔由隔板分成三个纵向腔室,一个入水腔室、一个排水腔室和一个中间连接腔室,入水腔室上端的封板处为开口,排水腔室上设置有排水口,中间连接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排水腔室和入水腔室连通,三个纵向腔室构成一个横S形水封通道;筒状本体下部设有由浮球、阀盖和阀体组成的防返水的浮球阀,阀体装于筒状本体的下部,阀盖装于阀体下端,阀盖上设有若干过水的通孔,浮球装于阀体和阀盖形成的空间内,阀体中部设有与浮球相配的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室下端封板处为开口,以构成排水腔室的排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本体的横截面上,所述三个纵向腔室按“Y”形或“川”字形或三个同心圆环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上沿外缘带有一环状台肩,该环状台肩的形状及尺寸与下水道口处管道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为断面形状呈L形的橡胶密封圈,该橡胶密封圈套装在所述筒状本体上后,其L形断面形状与筒状本体筒身及其上沿台肩处的形状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该凹槽内,所述密封装置为橡胶密封圈,或由生料带或麻线或胶布缠绕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本体上端的封板上方设置有过滤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由筒体及多孔板构成,多孔板从筒体上部到其下部斜向固定在筒体内,多孔板上滤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筒体外表面与所述筒状本体内腔相配合,筒体上沿与所述筒状本体上沿齐平,筒体上沿和下沿与多孔板设有适当距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筒体的下沿支撑在所述筒状本体内腔设置的环状凸台上;环状凸台距封板适当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包括筒状本体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设置在筒状本体的外表面上,筒状本体上下端带有封板,其内腔由纵向隔板均分成三个纵向腔室,一个入水腔室、一个排水腔室和一个中间连接腔室,入水腔室上端封板处为开口,排水腔室下端封板处为开口,中间连接腔室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排水腔室和入水腔室连通,三个纵向腔室构成一个横S形水封通道。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只须将其压入下水道入口中即可,其上设置带有斜置多孔板的过滤装置后,不易造成堵塞,便于清理,其下设有防返水装置浮球阀,有效阻止返水,本实用新型具有不额外占用空间,对下水道异味封闭好,防堵、防返水效果好,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3C1/282GK2632168SQ03266448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日
发明者周景秀 申请人:周景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