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81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包括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和喷泥组件;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包括船体、桨轮和电机,电机安装于船体内,船体两侧对称安装有N对桨轮,N≥1,电机带动桨轮转动;所述喷泥组件包括水底喷头、喷水连接软管、吸水泵、喷水连接管和泵体连接管,吸水泵安装于船体外侧,吸水泵连接安装泵体连接管,泵体连接管的上端连接喷水连接管,喷水连接管连接喷水连接软管,喷水连接软管的端部连接安装水底喷头;该装置可以在地面灵活移动,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湖面大小限制,也可以在水面自由移动,可以有效利用表层的高溶氧水对水底淤泥进行高速高压冲刷,从而改善水质,并且完全实现了水陆两用。
【专利说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底淤泥清除装置,特别是一种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

【背景技术】
[0002]对于湖泊或者养殖鱼塘而言,水底易形成淤泥,淤泥的产生会使得水质恶化,影响水质量,也就会影响水里面养殖的生物的生态环境,所以需要及时对水底淤泥进行清除。
[0003]淤泥对水质的影响,可以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清除,仍然不能对水底过多的淤泥进行清除,至限于改变水质,所以有效的是机械清除方式。
[0004]而传统机械清除方式几乎都是通过固定的机械装置对水底的淤泥进行吸出清理,这种装置都是较大型且固定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2039402,
【公开日】为2011年11月16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底淤泥清除装置,它包括抽吸泵,该抽吸泵的入口上由抽吸管依次串联连接一旋流泥水分离器和抽吸罩,出口由排水管与射流喷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吸罩为一内径大于抽吸管内径的圆柱筒,其上头向内收缩并与抽吸管对接,下头为向内收缩的抽吸口,中部形成砂石沉降区;所述射流喷嘴伸进抽吸罩并延伸至所述的抽吸口的中央。本实用新型的水底淤泥清除装置可有效清除水底淤泥并将砂石保留在原地。但是随着对清楚装置的要求提高,也出现了一些采用活动吸泥口进行吸泥的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2482907,
【公开日】为2012年10月10日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机械方法吸取水底淤泥的水底吸泥舱,由舱室、防护圈、吸泥管、吸泥口、通气管、通气孔、闸阀、万向接头组成,该吸泥舱在不影响水体生态环境,不降低水位的条件下,用舱室罩住水底淤泥,使舱室内的淤泥与水体隔离,由吸泥管将舱室内的淤泥吸出水面,然后由通气管控制舱室罩住另一块淤泥,逐步清除水底淤泥,减少水底淤泥的总量,改善水质,修复水体生态环境。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吸泥效率高,不受水体面积、水深及水下地形的限制,适应吸取各种性状的水底淤泥。该方案采用的是活动吸泥口方式,但是也是采用的固定舱方式限定吸泥区域。
[0005]上述结构的装置都是固定于地面的清除装置,因此吸泥范围有限,如果要大面积吸泥,那么则需要修改吸泥管道的长度,或者移动地面装置部分,因此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该装置可以在地面灵活移动,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湖面大小限制,也可以在水面自由移动,可以有效利用表层的高溶氧水对水底淤泥进行高速高压冲刷,从而改善水质,并且完全实现了水陆两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和喷泥组件;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包括船体、桨轮和电机,电机安装于船体内,船体两侧对称安装有N对桨轮,N > 1,电机带动桨轮转动;所述喷泥组件包括水底喷头、喷水连接软管、吸水泵、喷水连接管和泵体连接管,吸水泵安装于船体外侧,吸水泵连接安装泵体连接管,泵体连接管的上端连接喷水连接管,喷水连接管连接喷水连接软管,喷水连接软管的端部连接安装水底喷头。
[0009]所述船体内还安装有链轮、链条、小齿轮、大齿轮,每个桨轮都通过齿轮轴与大齿轮连接,安装于船体内同侧的大齿轮上安装链条,每一侧的大齿轮中的一个大齿轮通过小齿轮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
[0010]所述喷水连接管为弯管,水经过吸水泵、泵体连接管向上进入喷水连接管后,经过弯管向下进入喷水连接软管。
[0011]所述船体上可以设置船体盖,通过船体盖可以有效保护能有效防止水进入到船体内,从而保护电器件,增长使用寿命。
[0012]所述水底喷头为一字型开口,便于形成高压、高速的水流喷出。
[0013]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14]整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依靠于船体的排水量而漂浮于水面,并通过减速电机、大小齿轮及链轮、链条的传动,带动桨轮转动,从而实现在水面上前、后、左、右的运动;在无需使用本台设备时,可以经桨轮的转动,在陆地上行走,完美实现水、陆两用之功能。
[0015]当利用水陆两用行走组件漂浮于水面工作时,非常容易漂浮到淤泥上端,还可以随时观察整机的移动位置,便于绕过池底的障碍物等。而且吸污泵和吸污管非常方便拆卸,便于维护清理;通过桨轮可以轻松实现从水面移动到陆地底面。
[0016]所述喷泥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17]在船体行走过程中,开启吸水泵的电源,吸水泵作用于湖水或鱼塘表层,将表层高溶氧水吸入,通过泵体连接管、喷水连接管、喷水连接软管和水底喷头,高溶氧水通过水底喷头以高压、高流速冲刷鱼塘底部淤泥,把底层淤泥松动;底部的营养盐释放于水体,营养盐又将被微藻利用,增加水体中微藻含量,从而达到增加部分鱼类的生物饵料与净化养殖环境的作用。
[0018]所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还设置有光合菌喷洒组件,光合菌喷洒组件包括光合菌液箱、菌液喷洒泵、光合菌液喷洒管、光合菌液喷洒头、菌液进管;光合菌液箱通过菌液进管连接菌液喷洒泵,菌液喷洒泵通过光合菌液喷洒管连接光合菌液喷洒头。
[0019]所述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前端,光合菌喷洒组件相对于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后端。
[0020]所述光合菌喷洒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21]将调制好的光合菌液倒入光合菌液箱中,经菌液进管流入菌液喷洒泵中。开启电源,菌液在菌液喷洒泵的带动下,经光合菌液喷洒管、光合菌液喷洒头喷出,与阳光充分接触落入水中,以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前后左右地灵活移动,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湖面大小限制,完全实现了水陆两用;
[0024]2、本实用新型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搅拌水底的淤泥,搅动淤泥后充分将底部的营养盐释放于水体,营养盐又将被微藻利用,增加水体中微藻含量,从而达到增加部分鱼类的生物饵料与净化养殖环境的作用;
[0025]3、在搅拌淤泥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的光合菌喷洒组件将光合菌液喷洒到湖水或者鱼塘中,进一步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0026]4、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整体体积较小,使用灵活,可以根据水面大小配置耙齿的大小,还可以根据使用量需要配置适量的光合菌液。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船体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为:I水底喷头,2喷水连接软管,3吸水泵,4桨轮,5船体,6光合菌液喷洒管,7光合菌液箱,8光合菌液喷洒头,9船体盖,10喷水连接管,11泵体连接管,12链轮,13链条,14小齿轮,15大齿轮,16减速电机,17菌液喷洒泵,18菌液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2所示,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包括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和喷泥组件;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包括船体5、桨轮4和电机,电机安装于船体5内,船体5两侧对称安装有N对桨轮4,NS 1,电机带动桨轮4转动;所述喷泥组件包括水底喷头1、喷水连接软管2、吸水泵3、喷水连接管10和泵体连接管11,吸水泵3安装于船体5外侧,吸水泵3连接安装泵体连接管11,泵体连接管11的上端连接喷水连接管10,喷水连接管10连接喷水连接软管2,喷水连接软管2的端部连接安装水底喷头I。
[0031]所述船体5内还安装有链轮12、链轮13、小齿轮14、大齿轮15,每个桨轮4都通过齿轮轴与大齿轮15连接,安装于船体5内同侧的大齿轮15上安装链轮13,每一侧的大齿轮15中的一个大齿轮15通过小齿轮14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16。
[0032]所述喷水连接管10为弯管,水经过吸水泵3、泵体连接管11向上进入喷水连接管10后,经过弯管向下进入喷水连接软管2。
[0033]所述船体5上可以设置船体盖9,通过船体盖9可以有效保护能有效防止水进入到船体5内,从而保护电器件,增长使用寿命。
[0034]所述水底喷头为一字型开口,便于形成高压、高速的水流喷出。
[0035]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36]整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依靠于船体5的排水量而漂浮于水面,并通过减速电机16、大小齿轮14-15及链轮12、链轮13的传动,带动桨轮4转动,从而实现在水面上前、后、左、右的运动;在无需使用本台设备时,可以经桨轮4的转动,在陆地上行走,完美实现水、陆两用之功能。
[0037]当利用水陆两用行走组件漂浮于水面工作时,非常容易漂浮到淤泥上端,还可以随时观察整机的移动位置,便于绕过池底的障碍物等。而且吸污泵和吸污管非常方便拆卸,便于维护清理;通过桨轮4可以轻松实现从水面移动到陆地底面。
[0038]所述喷泥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39]在船体5行走过程中,开启吸水泵3的电源,吸水泵3作用于湖水或鱼塘表层,将表层高溶氧水吸入,通过泵体连接管11、喷水连接管10、喷水连接软管2和水底喷头I,高溶氧水通过水底喷头I以高压、高流速冲刷鱼塘底部淤泥,把底层淤泥松动;底部的营养盐释放于水体,营养盐又将被微藻利用,增加水体中微藻含量,从而达到增加部分鱼类的生物饵料与净化养殖环境的作用。
[0040]所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还设置有光合菌喷洒组件,光合菌喷洒组件包括光合菌液箱7、菌液喷洒泵17、光合菌液喷洒管6、光合菌液喷洒头8、菌液进管18 ;光合菌液箱7通过菌液进管18连接菌液喷洒泵17,菌液喷洒泵17通过光合菌液喷洒管6连接光合菌液喷洒头8。
[0041]所述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前端,光合菌喷洒组件相对于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后端。
[0042]所述光合菌喷洒组件的工作原理是:
[0043]将调制好的光合菌液倒入光合菌液箱7中,经菌液进管18流入菌液喷洒泵17中。开启电源,菌液在菌液喷洒泵17的带动下,经光合菌液喷洒管6、光合菌液喷洒头8喷出,与阳光充分接触落入水中,以加快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权利要求】
1.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和喷泥组件;所述水陆两用行走组件包括船体(5)、桨轮(4)和电机,电机安装于船体(5)内,船体(5)两侧对称安装有N对桨轮(4),N> 1,电机带动桨轮(4)转动;所述喷泥组件包括水底喷头(I)、喷水连接软管(2 )、吸水泵(3 )、喷水连接管(10 )和泵体连接管(11),吸水泵(3 )安装于船体(5 )外侧,吸水泵(3 )连接安装泵体连接管(11),泵体连接管(11)的上端连接喷水连接管(10 ),喷水连接管(10 )连接喷水连接软管(2 ),喷水连接软管(2 )的端部连接安装水底喷头(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5)内还安装有链轮(12)、链轮13、小齿轮(14)、大齿轮(15),每个桨轮(4)都通过齿轮轴与大齿轮(15)连接,安装于船体(5 )内同侧的大齿轮(15 )上安装链轮(13 ),每一侧的大齿轮(15 )中的一个大齿轮(15)通过小齿轮(14 )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连接管(10)为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5)上还设置有具有防水功能的船体盖(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底喷头(I)为一字型开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还设置有光合菌喷洒组件,光合菌喷洒组件包括光合菌液箱(7)、菌液喷洒泵(17)、光合菌液喷洒管(6)、光合菌液喷洒头(8)、菌液进管(18);光合菌液箱(7)通过菌液进管(18)连接菌液喷洒泵(17),菌液喷洒泵(17)通过光合菌液喷洒管(6)连接光合菌液喷洒头(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前端,光合菌喷洒组件相对于喷泥组件设置于水陆两用喷泥式改底机前进方向的后端。
【文档编号】C02F3-34GK204266273SQ201420362130
【发明者】景艳侠, 何瑞 [申请人]成都通威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