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0颗粒物吸收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2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Pm10颗粒物吸收设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PM10颗粒物吸收设施,其特征是,沿墙脚线开设蓄水沟槽;在蓄水沟槽内设置透水性拱形结构体,拱形结构体上铺设土壤,土壤上生长植物,雨水可以经由土壤从拱形结构体渗透进入蓄水沟槽,蓄水沟槽内的水也可以通过拱形结构体上达土壤,使土壤保持潮湿状态。沿墙脚线设置的潮湿的土壤及其上的植物,类似湿地具有对于PM10颗粒物强大吸附或者吸收功能。
【专利说明】PM10颗粒物吸收设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涉及一种环绕建筑物的墙脚线设立的PMlO颗粒物吸收和吸附设施,或者在道路的中央隔离带、道路两侧设置的PMlO颗粒物的吸收和吸附设施,由此来减少空气中的PMlO颗粒物浓度并减少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湿地技术、绿化技术、雨水利用技术等技术范围。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503930.4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降落沉积PMlO颗粒物的吸收设施,其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0003]图1、图2、图3、图4,建筑物I,沿墙脚线在地面开设蓄水沟槽15,在每个蓄水沟槽15的雨水立管11位置用水泥和砖块隔离出一个雨水槽16,在蓄水沟槽15内设置绿化槽,绿化槽由方板18构成,方板18上设置的通孔,相对的两块方板18其下端固定在凹槽条21的凹槽内,上端倚靠在蓄水沟槽15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方板18上铺设透水性材料,透水性材料上铺设土壤3,土壤3上生长植物2,蓄水沟槽15内的水可以通过方板18的通孔上达土壤3,使土壤保持潮湿状态,利于植物2生长。雨水槽16的外侧面设置排水管20,雨水槽16的隔板31上开有两个溢水孔19,起溢水装置的作用。下雨时,雨水立管11将雨水注入雨水槽16内,水到达溢水水位线40时候,水从雨水槽16经过溢水孔19溢入蓄水沟槽15,当雨水槽16内的水满了,也到达溢水水位线40的水位h时,雨水槽16内的水位继续上升,当水位到达排水水位线50的高度H时,多余的水从排水管20排出。14是雨水槽16的盖板,13是人工注水口。空调冷凝水管12接入蓄水沟槽15,夏天空调制冷产生的冷凝水由冷凝水管12流入,为绿化槽16起降温和补充夏季水分蒸发的作用。其由于具有潮湿的土壤以及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所以对PMlO颗粒物具有强大的吸附和吸收效果。
[0004]以上设施其绿化槽的底部用方板构造,呈” V”字形,” V”字形的底部浸泡在水里,在绿化槽内土壤很厚很重的情况下,或者在比如受到汽车等外力碾压的条件下,方板构造可能因为不受力而垮塌。
[0005]本实用新型改进方面,在蓄水沟槽宽度较小或者较大条件下,其绿化槽的底部(类似上述专利中的方板18)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加工成拱形结构体,众所周知的原因,桥梁经常采用的拱形结构体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还可以节约成本和安装维护成本。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承力大、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和维护、实用性强等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承力大、易于施工和维护,用于建筑物和道路两侧沉积PMlO颗粒物的人工湿地设施。
[0008]本实用新型由此要解决的问题:蓄水沟槽内,横跨蓄水沟槽设置拱形结构体,土壤堆积在拱形结构体上,土壤上种植植物,形成绿化槽,拱形结构体采用透水性材料制造或者复合透水结构,防止土壤滑落又能够使水透过。拱形结构体或者密布通孔,通孔用透水性材料堵塞,或者在拱形结构体上覆盖透水性材料,拱形结构体抑或直接采用透水性材料制造,无须通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下面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案。
[0011]本实用新型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方案一,沿墙脚线开设蓄水沟槽;
[0012]在蓄水沟槽内设置透水性拱形结构体,拱形结构体的拱腿横跨在蓄水沟槽底部的两边;拱形结构体上铺设土壤,土壤上生长植物,雨水可以经由土壤从拱形结构体渗透进入蓄水沟槽,蓄水沟槽内的水也可以通过拱形结构体上达土壤,使土壤保持潮湿状态。
[0013]方案二,方案一中,在蓄水沟槽的一端设置雨水槽,雨水槽与蓄水沟槽之间设置溢水装置,雨水槽内的水到达溢水水位线h时,开始溢入蓄水沟槽,直到蓄水沟槽内的水位达到溢水水位线h,雨水槽内的水位才继续上升;
[0014]雨水槽设置排水装置,雨水槽内的水到达排水水位线H时,多余的水从排水装置排出;
[0015]排水水位线H高于溢水水位线h。
[0016]所述溢水装置是设置在雨水槽隔板上的溢水孔。
[0017]所述排水装置是设置在雨水槽上设置的排水管。
[0018]方案三,方案一或二中,拱形结构体密布通孔,通孔用透水性材料堵塞,或者在拱形结构体上覆盖透水性材料,使得土壤不会落入蓄水沟槽。
[0019]方案四,方案一或二中,蓄水沟槽很宽,多个拱形结构体并排横跨在蓄水沟槽底部的两边。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两者外观是一样的
[0021]图2是图1的现有技术F放大图
[0022]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0023]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
[0024]图5是图1中本实用新型的F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的D-D剖视放大图
[0026]图7是图5的E-E剖视放大图
[0027]图8是图5的拱形结构体100结构示意图
[0028]图9、图10、图11是图8的拱形结构体100的另外三种实现形式
[0029]图12是图7的另外一种情况,蓄水沟槽过宽,需要多个拱形结构体并排横跨在蓄水沟槽底部的两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实用新型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图1,沿建筑物I墙脚线开设蓄水沟槽15,见图5、图6、图7,在蓄水沟槽15内设置拱形结构体100,图8,拱形结构体100的拱腿10c横跨在蓄水沟槽15底部的两边,这样,拱形结构体100的两条腿10c与蓄水沟槽15的两个恻壁各形成一个” V”形槽,” V”形槽内盛有土壤或者沙土,在满水的情况下,全部或者部分泡入水里,起吸水作用,与原有技术图3、图4由两个方板18形成的”V”形槽作用相同。拱形结构体100上铺设无纺布17,无纺布17上堆积土壤3,拱形结构体100的拱背10b承载土壤3的负荷,其压力由拱形结构体100的两条腿10c传导到地面。
[0031]图5、图7,拱形结构体100上密布设有通孔100a,拱形结构体100上铺设无纺布17,可以有效防止土壤3落入蓄水沟槽15。土壤上生长植物2,雨水可以经由土壤3从拱形结构体100的通孔10a渗透进入蓄水沟槽15,蓄水沟槽15内的水也可以通过拱形结构体100的通孔10a上达土壤3,使土壤保持潮湿状态,利于植物生长。
[0032]图5、图6,在蓄水沟槽15的一端设置雨水槽16,雨水槽16与蓄水沟槽15之间设置溢水装置,雨水槽16的隔板31上开有一个溢水孔19,起溢水装置的作用。雨水立管11将雨水注入雨水槽16内,雨水槽16内的水到达溢水水位线40的高度h时,开始从溢水孔19溢入蓄水沟槽15,直到蓄水沟槽15内的水位达到溢水水位线40的高度h,雨水槽16内的水位才继续上升。
[0033]雨水槽16设置排水装置,雨水槽16内的水到达排水水位线50的高度H时,多余的水从排水装置排出,排水装置是与雨水槽16固定连接的排水管20构成。
[0034]所述排水水位线50的高度H高于溢水水位线40的高度h。
[0035]排水水位线50的高度大约等于拱形结构体100的拱背10b的低点。
[0036]图5,14是雨水槽16的盖板,13是人工注水口。
[0037]空调冷凝水管12接入蓄水沟槽15,夏天空调制冷产生的冷凝水由冷凝水管12流入,为绿化槽起降温和补充夏季水分蒸发的作用。
[0038]图10,图7中的拱形结构体100及其上铺设的无纺布17,可以用拱形结构体102代替,该拱形结构体102使用透水性材料制造,既可以防止土壤流失到蓄水沟槽15内,又可以保证蓄水沟槽15内的水渗透进入上方的土壤。102d是设置在拱形结构体102上的受力孔,通过受力孔102d可以用铁钩将拱形结构体102抬起或者放下。
[0039]图9,图7中的拱形结构体100的再另外一种结构形式拱形结构体101,1la是其上密布的通孔。与图10类似,图11是图9拱形结构体101的使用透水性材料制造的拱形结构体103及其上的受力孔103d。
[0040]图12是图7的另外一种情况,蓄水沟槽15过宽,一个拱形结构体不够,需要由2个拱形结构体17并排横跨在蓄水沟槽15底部的两边。这种方式适合在更广大空间构造人工湿地设施,而不仅仅限于在建筑物墙脚线附近,其宽度也不仅限于2个拱形结构体,更可以是多个。
【权利要求】
1.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其特征是,沿墙脚线开设蓄水沟槽; 在蓄水沟槽内设置透水性拱形结构体,拱形结构体的拱腿横跨在蓄水沟槽底部的两边,拱形结构体上铺设土壤,土壤上生长植物,雨水可以经由土壤从拱形结构体渗透进入蓄水沟槽,蓄水沟槽内的水也可以通过拱形结构体上达土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其特征是,在蓄水沟槽的一端设置雨水槽,雨水槽与蓄水沟槽之间设置溢水装置,雨水槽内的水到达溢水水位线h时,开始溢入蓄水沟槽,直到蓄水沟槽内的水位达到溢水水位线h,雨水槽内的水位才继续上升; 雨水槽设置排水装置,雨水槽内的水到达排水水位线H时,多余的水从排水装置排出; 排水水位线H高于溢水水位线h。 所述溢水装置是设置在雨水槽隔板上的溢水孔。 所述排水装置是设置在雨水槽上设置的排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其特征是,拱形结构体密布通孔,通孔用透水性材料堵塞,或者在拱形结构体上覆盖透水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PMlO颗粒物吸收设施,其特征是,蓄水沟槽包含多个拱形结构体并排横跨在蓄水沟槽底部的两边。
【文档编号】B01D49-00GK204282519SQ201420548743
【发明者】徐献民 [申请人]上海墒抢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