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5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普通的地漏结构是这样的有一个圆柱形外壳,壳内设有中隔,隔上扣一带出水口的圆碗,外壳和圆碗间形成环形水封槽。这种地漏缺点很多因为水封槽很浅,藉以起水封作用的水封槽中的水极易干涸,实际上起不到防臭的作用,相反,寄生在下水管中的臭虫、蟑螂等也极易由出水口进进出出,影响卫生;又因为出水孔小,极易造成下水阻塞,而且,发生阻塞后排脏也不方便,给用户带来麻烦。
后来有人研制了一种防臭地漏,见中国专利87200908,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9’、盖在外壳9’上口处的箅子1’和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带出水口6’的漏水斗4’和蓄水槽5’构成,漏水斗4’上沿搭在外壳9’上口边沿上,蓄水槽5’呈碗形,蓄水槽5’口朝上、槽底接在漏水斗4’下端,漏水斗4’和蓄水槽5’通过螺钉7’连接。此结构因水封高度较高,蓄水槽5’的存水量大,不致干涸,故臭味可被封住,防臭效果好,臭虫、蟑螂等也很难由此进出,更卫生;但是,由于蓄水槽5’是通过螺钉7’固定、罩在漏水斗4’下端,即漏水斗4’具有底板8’,而漏水斗4’下端的数个出水口6’呈间断状环绕开设,所以,每相邻的两个出水口6’之间都有一个隔柱以便将漏水斗4’的上方与底板8’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流经此出水口6’的污物(特别是头发、菜叶等)极易受隔柱和螺钉7’阻挡,缠绕在此隔柱上和螺钉7’上,而且越缠越紧,无法排走或被水冲走,时间一长,使出水口6’越变越小,极易造成下水阻塞,而且,即使借助钩子或用手抠,也因污物紧缠在隔柱和螺钉7’上无法清理干净,给用户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臭地漏,以确实达到防臭、防阻塞及排脏方便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漏水斗和蓄水槽构成,漏水斗上沿搭在外壳上口边沿上,漏水斗的下端仅具有一个出水口,蓄水槽并排设置在漏水斗下方的一旁,蓄水槽的出水口开设在顶部、入水口开设在底部,且入水口接在漏水斗的下端与出水口相通。
上述并排设置在漏水斗下方的蓄水槽与漏水斗下方共用一个侧壁,漏水斗的出水口就开设在此侧壁的底端,此出水口恰好使漏水斗的下方和蓄水槽连通。
上述漏水斗上沿和外壳上口边沿之间设有密封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由于仅在漏水斗的下端开设一个大的出水口,避免像中国专利87200908那样若干个小的出水口,所以,本实用新型中不存在中国专利87200908中的隔柱以及螺钉,漏水斗和蓄水槽之间畅通无阻,在流水的带动下,污物得以顺利地通过此出水口,有效地防止了下水阻塞,而且,即使有污物积于出水口处,也由于出水口大,结构简单,无隔柱阻碍,令用户可以借助钩子,轻松地将污物清理干净,操作十分方便。


图1是习用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1、盖在外壳1上口处的箅子2和水封装置3。
水封装置3由漏水斗31和蓄水槽32构成。配合图3所示,漏水斗31上沿搭在外壳1上口边沿11上,漏水斗31上沿和外壳1上口边沿11之间设有密封圈4,漏水斗31的下端仅具有一个出水口33,蓄水槽32并排设置在漏水斗31下方的一旁,蓄水槽32的出水口33开设在顶部、入水口开设在底部,且入水口接在漏水斗31的下端与出水口33相通。
为了使产品的结构更简单、紧凑,此实施例将并排设置在漏水斗31下方的蓄水槽32与漏水斗31下方共用一个侧壁34的形态(配合图3所示),漏水斗31的出水口33就开设在此侧壁34的底端,此出水口33恰好使漏水斗31的下方和蓄水槽32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经箅子2、漏水斗31,从出水口33进入蓄水槽32中,蓄水槽32盈满后,污水由蓄水槽32的上开口排出,待污水排完后,蓄水槽32仍呈盈满状,蓄水槽32的存水量大,故能有效地防止臭味从下水道返回,防臭效果好,并且,污物在流水的带动下,可由漏水斗31上大的出水口33顺利排出,而不像中国专利87200908那样被小的出水口6’之间的隔柱以及螺钉7’阻挡、淤积,有效地防止了下水阻塞,即使真有污物积于出水口33处,也由于出水口33大,结构简单,无隔柱阻碍,令用户可以借助钩子,轻松地将污物清理干净,操作十分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漏水斗和蓄水槽构成,漏水斗上沿搭在外壳上口边沿上,其特征在于漏水斗的下端仅具有一个出水口,蓄水槽并排设置在漏水斗下方的一旁,蓄水槽的出水口开设在顶部、入水口开设在底部,且入水口接在漏水斗的下端与-水口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在漏水斗下方的蓄水槽与漏水斗下方共用一个侧壁,漏水斗的出水口就开设在此侧壁的底端,此出水口恰好使漏水斗的下方和蓄水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漏水斗上沿和外壳上口边沿之间设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臭地漏,包括外壳、盖在外壳上口处的箅子和水封装置;水封装置由漏水斗和蓄水槽构成,漏水斗上沿搭在外壳上口边沿上,漏水斗的下端仅具有一个出水口,蓄水槽呈筒状,并排设置在漏水斗的一旁,蓄水槽的上开口朝向上、下开口接在漏水斗的下端与出水口相通。本实用新型可确实达到防臭、防阻塞及排脏方便的功能。
文档编号E03C1/28GK2767512SQ200420103690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1日
发明者林宗清 申请人:林宗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