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570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口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井口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下水井口通常用一铸铁井盖覆盖,由于铸铁井盖损坏或丢失事件经常发生,导致安全事故不断出现。现在,出现了一些有防盗措施的井盖,但仍不能保证井盖不会丢失或损坏,现急需一种在井盖丢失后,能覆盖井口,保证行人或车辆安全的装置。目前,中国专利号为ZL0022275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地面井孔孔口的安全防护装置,由至少两个单元体经可开合式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成一可将井孔孔口完全罩盖住的整体结构,各单元体分别经活动式连接结构与固定于井孔孔口处的连接结构连接。该专利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多个可开合式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构成网状结构,对于需要下井工作时,打开该结构比较麻烦,二是该可开合式连接结构由柔韧性材料制成,因此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且使用方便的井口安全防护装置。
一种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可覆盖井口的折扇式可开合结构,该开合结构与固定于井口的一连接装置活动连接。
上述连接装置为一固定于井口的沿整个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形凹槽轨。
上述圆形凹槽轨有一与开合结构外形相配的缺口。
上述开合结构包括一侧面开口的扇盒,所述扇盒的顶端与上述圆形凹槽轨上的缺口铰接,另一端固定有圆环,所述扇盒内还有若干个扇骨,扇骨之间安装有链条,上述扇骨一端与上述圆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圆形凹槽轨活动连接。
上述扇骨为棒状或片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从扇盒的侧面开口处的拉动第一个扇骨,第一个扇骨经链条带动其余扇骨沿圆形凹槽轨展开,并将第一扇骨与扇盒另一侧扣合或用锁具锁住,构成一整体承载面覆盖整个井口,需要开井或下井工作时,只要将扣或锁具打开,将扇骨合进扇盒,并将扇盒向下扳至与井口垂直位置,可下入井中,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扇盒和片状或棒状扇骨沿圆形凹槽轨构成一覆盖井口的整体,该结构承载力大,强度高,使用安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开合结构1和连接装置2,所述连接装置2为一固定于井口的圆环,该圆环内侧有一沿整个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形凹槽轨3。圆形凹槽轨3上有一与开合结构1外形相配的缺口4。
所述开合结构1有一扇盒5,扇盒5一侧面开口,其顶端通过活页或转轴连接在圆形凹槽轨3的缺口4上,可使扇盒5与井口面成垂直或平行状态,当扇盒5与井口平行时,该扇盒5顶端与圆形凹槽轨3的缺口完全吻合,使圆形凹槽轨3完整闭合。在扇盒5另一端固定有圆环6,该圆环6从扇盒5封闭侧和开口侧水平贯穿并固定于扇盒5的封闭侧。在扇盒5中有8个以上片状或棒状的扇骨7,扇骨7之间用一条以上的铁链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的链条8连接,上述扇骨7一端穿在水平贯穿扇盒5的圆环6上,另一端有一凸圆,该凸圆装入圆形凹槽轨3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圆形凹槽轨3安装于井口,将扇盒5扳成水平状态时,可从扇盒5开口处相继拉出扇骨7,使扇骨7沿着圆形凹槽轨3旋转展开,将第一条扇骨与扇盒5的另一侧面扣合或用锁具锁住,形成一完整封闭的圆形承载面覆盖井口。需要下井时,将扣或锁打开,将扇骨7合拢于扇盒5内,并将扇盒5向下扳至与井口垂直,人可不受阻碍上下井口。另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与现有井盖搭配使用,也可单独安装于井口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可覆盖井口的折扇式可开合结构(1),该开合结构(1)与固定于井口的一连接装置(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装置(2)为一固定于井口的沿整个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形凹槽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形凹槽轨(3)有一与开合结构(1)外形相配的缺口(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任一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合结构(1)包括一侧面开口的扇盒(5),所述扇盒(5)的顶端与上述圆形凹槽轨(3)上的缺口(4)铰接,另一端固定有圆环(6),所述扇盒(5)内还有若干个扇骨(7),扇骨(7)之间安装有链条(8),上述扇骨(7)一端与上述圆环(6)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圆形凹槽轨(3)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扇骨(7)为棒状或片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井口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可覆盖井口的折扇式可开合结构,该开合结构与固定于井口的一圆形凹槽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特点在于将上述开合结构展开构成一整体承载面覆盖整个井口,需要下井工作时,只要将该开合结构合拢并向下扳至与井口垂直位置,可下入井中。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承载力大,强度高,使用安全方便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E03F5/02GK2739257SQ20042011511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日
发明者王孝友 申请人:王孝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