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

文档序号:22198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整治方法。
背景技术
沙土区骨干河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河坡普遍坍塌,河道口宽较原设计口宽大出许多,毁损很多良田;由于岸坡坍塌,河道在常水位线处形成水流折冲,河道弯曲程度不断加大;由于河道沿线水土流失,特别是建筑物不配套,生物护坡没有很好形成等,河道普遍淤积严重;河道淤土基本为沙性土壤,河道疏浚弃土难处理,一般只能就地堆积,形成积土堆,河道治理费用很大;河道多为区内引排及通航的主要通道,一般不宜长时间打坝断水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治理成本低的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沙土区坍塌河道两侧河坡的常水位线处,用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堆筑土堤,并在土堤表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黄土层,形成新河坡。
在新河坡外侧堆积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
堆筑土堤的具体方法是在围埝底脚线上用人工施挖或机械吹填60厘米高的土埂,形成第一道初围埝,并用塑料地膜护围埝内侧,再用清淤土方填满所挖的土槽,同时用人工捣压吹填土方中的粘土浆,挤压土方中的水分,使清沙快速沉淀变实;再用上述同样工序打筑多道围埝,直至围堤达到预定高度,每加一道围埝,要按所规定的坡比向内收缩,并放线施工。
新河坡的坡比为1∶1.2。
本发明施工方便,淤泥废物利用,治理成本低,处理时间短。


图1是用本发明处理前河道示图。
图2是用本发明处理后的河道示图。
图中1、河道内堆积的淤泥,2、河道坍塌后形成的滩地,3、土堤,4、新河坡外侧堆积的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5、黄土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在沙土区坍塌河道两侧河坡的常水位线处,用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堆筑土堤3,并在土堤3表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黄土层5,形成新河坡,并在新河坡外侧堆积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4。新河坡的坡比为1∶1.2。新河坡上可植树栽草,防止水土流失。
堆筑土堤的具体方法是在围埝底脚线上用人工施挖或机械吹填60厘米高的土埂,形成第一道初围埝,并用塑料地膜护围埝内侧,再用清淤土方填满所挖的土槽,同时用人工捣压吹填土方中的粘土浆,挤压土方中的水分,使清沙快速沉淀变实;再用上述同样工序打筑多道围埝,直至围堤达到预定高度,每加一道围埝,要按所规定的坡比向内收缩,并放线施工。
权利要求
1.一种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沙土区坍塌河道两侧河坡的常水位线处,用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堆筑土堤,并在土堤表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黄土层,形成新河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新河坡外侧堆积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其特征是堆筑土堤的具体方法是在围埝底脚线上用人工施挖或机械吹填60厘米高的土埂,形成第一道初围埝,并用塑料地膜护围埝内侧,再用清淤土方填满所挖的土槽,同时用人工捣压吹填土方中的粘土浆,挤压土方中的水分,使清沙快速沉淀变实;再用上述同样工序打筑多道围埝,直至围堤达到预定高度,每加一道围埝,要按所规定的坡比向内收缩,并放线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其特征是新河坡的坡比为1∶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恢复沙土区河道设计断面的方法,在沙土区坍塌河道两侧河坡的常水位线处,用从河床清出的淤积沙土,堆筑土堤,并在土堤表面覆盖20~30厘米厚的黄土层,形成新河坡。本发明施工方便,淤泥废物利用,治理成本低,处理时间短。
文档编号E02B3/10GK1654746SQ20051003787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5日
发明者沈波, 吉庆丰 申请人:沈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