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

文档序号:850976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藏描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储层地质建模作为现代油藏描述研宄的核心内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 宄,其中,1996年C. V. Deutsch在河流相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复杂河道建模的基于目 标的层次模拟方法(Fluvsim)。这种随机建模方法能够较好地表征不同储层结构单元的成 因关系,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现有的Fluvsim能够较好的刻画河道的几何形态,但是无法 刻画河道翼部单侧(非对称)沉积的沉积模式。而这种非对称河道的沉积模式在野外露头 及井下资料都已经得到证实。例如C. J. I. Wiggers在2009年对Tremp-Graus盆地的综合地 质研宄中发现,在物源充足的情况下,如果河道一侧出现坝体隔挡或者河道两侧地形落差 较大,则河道的翼部沉积体只会出现在河道一侧,从而形成河道翼部单侧沉积的沉积模式。
[0003] 鉴于现有河流相储层建模算法Fluvsim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研宄一种新的河道 建模方法,以解决刻画非对称河道几何形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 真实地刻画了非对称河道的几何形态,为精细描述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以及地质储量计算 提供了基础。
[000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改天然堤几何 形态参数;步骤二、修改相代码;步骤三、增设参数mt (modeling type,模型类型)控制河道 翼部沉积体分布类型。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通过更改控制天然堤几何形态的三个参数,建 立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型。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通过将海拔基准面以上的天然堤高度设置为 〇,实现河道翼部与河道顶面平行。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通过设置河道顶面以下部分的堤岸厚度与河 道厚度的比值,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厚度。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将河道与天然堤接触边缘、天然堤代码均改写 为河道代码。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当mt为0时,河道翼部单侧沉积的位置随机分 布;mt为1时,所有模拟产生的河道的天然堤都只在左侧产生;mt为2时,所有模拟产生的 河道的天然堤都只在右侧产生。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三中,当mt为0时,如果模拟产生的河道数为奇数则 在河道左侧产生天然堤,如果河道数为偶数则在河道右侧产生天然堤。
[0012] 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鉴于天然堤和河道翼部沉积体 有相似的几何形态,因此通过对天然堤的几何形态进行修改,得到河道翼部沉积体的几何 形态。同时为了使河道翼部沉积体出现在河道一侧,在源程序中设置一个控制参数,对河道 翼部沉积体的分布位置进行控制。改进后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更真实地刻画了非对称河 道的几何形态,为精细描述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以及地质储量计算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河道和天然堤的横剖面几何 形态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经过步骤一后的河道翼部沉 积体的横剖面几何形态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拟结果 的平面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拟结果 的纵剖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模拟结果为河道翼部右侧沉积 的横剖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模拟结果为河道翼部左侧沉积 的横剖图;
[0020] 图8为本文具体实施例采用经典Fluvsim算法的模拟结果对比示意图;
[0021] 图9为本文具体实施例采用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的模拟结果对比示意 图;
[0022] 图10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非对称河道沉积模式的横剖 图;
[0023] 图11为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非对称河道沉积的野外露头 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参见图1,本发明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步骤一、修改天然堤几何形态参数;
[0027] 通过更改控制天然堤几何形态的三个参数,建立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型:通过将 海拔基准面以上的天然堤高度设置为〇,实现河道翼部与河道顶面平行;通过设置河道顶 面以下部分的堤岸厚度与河道厚度的比值,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厚度;
[0028] 步骤二、修改相代码;
[0029] 将河道与天然堤接触边缘、天然堤代码均改写为河道代码;
[0030] 步骤三、增设参数mt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分布类型。
[0031] 当mt为0时,河道翼部单侧沉积的位置随机分布(如果模拟产生的河道数为奇数 则在河道左侧产生天然堤,如果河道数为偶数则在河道右侧产生天然堤);mt为1时,所有 模拟产生的河道的天然堤都只在左侧产生;mt为2时,所有模拟产生的河道的天然堤都只 在右侧产生。
[003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原理作详细阐述:
[0033] 一、修改天然堤几何形态参数:
[0034] 可以通过更改控制天然堤几何形态的参数达到建立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型的目 的。如图2所示,天然堤的几何形态由三个参数控制,A指天然堤横向宽度,即在纵剖面上 单侧延伸长度;B指河道海拔基准面以上的天然堤高度,即高出河面的天然堤的最大高度, C指河道海拔基准面以下的天然堤深度,即沿天然堤延伸方向的沉积厚度。具体的实际地质 情况不同,河道两侧的形状参数也不尽相同。修改参数设置的过程如下:
[0035] 将河道海拔基准面以上的天然堤高度B去掉。由于天然堤的三个参数是参数文件 中输入数据按三角分布抽样得到的,该参数文件如表1所示,将对应的参数(flh)的最小 值、最可能的值、最大值都设置为〇,即可实现河道翼部与河道顶面平行,并通过设置河道顶 面以下部分的堤岸厚度与河道厚度的比值,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厚度,具体结果参见图3。
[0036] 表lFluvsim算法参数说明表
[0037]
【主权项】
1. 一种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修改天然堤几何形态参数; 步骤二、修改相代码; 步骤三、增设参数mt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分布类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过更改 控制天然堤几何形态的三个参数,建立河道翼部单侧沉积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过将海 拔基准面以上的天然堤高度设置为0,实现河道翼部与河道顶面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通过设置 河道顶面以下部分的堤岸厚度与河道厚度的比值,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二中,将河道与天然堤接触边缘、天然堤代码均改写为河道代码。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三中,当mt为0时,河道翼部单侧沉积的位置随机分布;mt为1时,所有模拟产生的河道的 天然堤都只在左侧产生;mt为2时,所有模拟产生的河道的天然堤都只在右侧产生。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当mt为 〇时,如果模拟产生的河道数为奇数则在河道左侧产生天然堤,如果河道数为偶数则在河道 右侧产生天然堤。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对称河道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修改天然堤几何形态参数;步骤二、修改相代码;步骤三、增设参数mt控制河道翼部沉积体分布类型。本发明真实地刻画了非对称河道的几何形态,为精细描述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以及地质储量计算提供了基础,可以广泛应用于油藏描述技术领域。
【IPC分类】E02B1-02
【公开号】CN104831677
【申请号】CN201510219339
【发明人】李少华, 王红, 陈迪, 喻思羽
【申请人】长江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