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

文档序号:225685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的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坡、岸固定的多为石块垒砌而成,或者采用混凝土多孔构件,存在五大问题,1石块垒砌因没有土壤植物不能够附着存活,即不美观,又没有生态效应;2混凝土多孔构件因需随坡度倾斜固定,孔径大则受风浪雨水冲刷,容易将营养土壤冲走,时间一长甚至将植物冲走;孔径小则植株细小,不能够形成生态效果;3混凝土多孔构件固定坡度有限,45°以下坡度生态固坡效果尚可,45°以上坡度虽然能够固坡却没有生态效应,50°以上坡度目前尚未有生态治理办法,绝大多数自然裸露;4混凝土多孔构件缺乏自然调节雨水和营养的功能,雨水大则顺坡流失,雨水小则需人工浇灌,否则,植被枯死,;5混凝土多孔构件存在坡体稳定性差的缺陷,容易造成滑坡,现有的混凝土多孔构件多为坡面彼此连接,不能够形成整体固坡功能,尤其是在城市坡、岸工程中大都采用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是,对于坡、岸的生态和景观产生不良影响,施工量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从10°到75°坡度、连接固定、节水抗旱、防止雨水冲刷、既能固定坡、岸,又能营造良好植被生长环境的坡、岸生态治理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在坡的底部横向设置一基础。其中由多个簸箕形构件彼此相连从坡底到坡顶一排排品字形阶梯式交错排列设置构成整体护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簸箕形构件为三面有边一面敞口结构,其敞口端与斜坡面接触,其簸箕形构件前端面板高于其边板,底板长度小于边板长度,边板上垂直等距设有多个固定通孔,上下两排边板的固定通孔之间采用销棒连接锚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固定通孔设置为至少三个通孔,所述上下二层对应边板上至少有两个固定通孔通过一根销棒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簸箕形构件内装有填料及植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填料为土壤,所述簸箕形构件为混凝土构件。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簸箕形构件为塑料件,底板设置为通透孔底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簸箕形构件为陶件,其前端面设置为弧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边板设置为平行以制作直线岸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边板设置为八字形以制作凹形岸坡。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中所述边板设置为倒八字形以制作凸形岸坡。
本发明的显著特点是由于是采用多个构件锚固后连接成为整体,抗御坡体侧切压力,防止事故发生,由于构件水平摆放固定,且构件后端为中空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有雨水则蓄存雨水渗透,无雨水则挥发蓄存的水分,从而实现簸箕形构件内的土壤与原岸坡土壤整体相连,所栽种的植物通过根系可以与原岸坡生物连接,当年植物生长即可淹没簸箕形构件,呈现出整体绿色景观,达到固坡、美化、绿化的效果,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加工,安全可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图1是本发明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簸箕形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簸箕形构件与岸坡治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凸形岸坡治理方法的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凹形岸坡治理方法的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在图1中,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在坡的底部横向设置一基础6,由多个簸箕形构件1彼此相连从坡底到坡顶一排排品字形阶梯式交错排列设置构成整体护坡。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三面有边一面敞口结构。如图2所示,其敞口端与斜坡面接触,水平摆放,其簸箕形构件1前端面板4高于其边板7,底板3长度小于边板7长度,边板7上垂直等距设有多个固定通孔2,上下两排边板7的固定通孔2之间采用销棒5连接锚固。如图3所示,所述边板固定通孔2间距根据坡度确定。所述通孔2设置为至少三个通孔2,所述上下二层对应边板上至少有两个通孔2通过一根销棒5固定。所述簸箕形构件1内装有填料及植物。所述填料可以为土壤,也可以是营养土。所述每个簸箕形构件1内盛放营养土壤,后端部为中空结构,填土与原坡连接,遇雨水则贮存渗透,无雨水则挥发贮存水分,更因为构件成“品”字形阶梯式水平摆放,每一层都形成梯田状生长空间,营养土绝大部分太阳不能直接照射,能达到自然调节水分和营养,发挥节水抗旱的功能。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也可以是塑料件,该塑料件主体为其内部设有加强筋的整体构件,还可以是陶土烧制成型的坡、岸生态治理构件。所述簸箕形构件1其前端面板4还可以设置为弧形,底板3还可以设置为通透孔底板,也还可以设置为横格。如图2所示,所述边板7设置为平行以制作直线岸坡。如图4所示,所述边板7设置为倒八字形以制作凸形岸坡。如图5所示,所述边板7设置为八字形以制作凹形岸坡。
权利要求
1.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在坡的底部横向设置一基础(6),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簸箕形构件(1)彼此相连从坡底到坡顶一排排品字形阶梯式交错排列设置构成整体护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三面有边一面敞口结构,其敞口端与斜坡面接触,所述簸箕形构件(1)前端面板(4)高于其边板(7),底板(3)长度小于边板(7)长度,边板(7)上垂直等距设有多个固定通孔(2),上下两排边板(7)的固定通孔(2)之间采用销棒(5)连接锚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通孔(2)设置为至少三个通孔,所述上下二层对应边板上至少有两个固定通孔(2)通过一根销棒(5)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形构件(1)内装有填料及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填料为土壤,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混凝土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塑料件,底板(3)设置为通透孔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形构件(1)为陶件,其前端面设置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者7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边板(7)设置为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5、6或者7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边板(7)设置为八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6或者7所述的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边板(7)设置为倒八字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的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坡的生态治理方法,提供一种从10°到75°坡度、连接固定、节水抗旱、防止雨水冲刷、既能固定岸、坡,又能营造良好植被生长环境的坡生态治理方法,包括在坡底部横向设置一基础,由多个簸箕形构件彼此相连从坡底到坡顶一排排品字形阶梯式交错排列设置,多个构件锚固后连接成为整体,抗御坡体侧切压力,防止事故发生,且构件后端为中空结构,具有良好透水性,有雨水则蓄存雨水渗透,实现簸箕形构件内土壤与原岸坡土壤整体相连,所栽种植物根系可以与原岸坡生物连接,当年植物生长即可淹没簸箕形构件,呈现出整体绿色景观,达到固坡、美化、绿化效果,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加工,安全可靠、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02B3/12GK101041965SQ20071006380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9日
发明者王翔宇, 王晓峰 申请人:王翔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