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161阅读:4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结构,尤其一种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民用及工业电气控制领域,室外埋地电缆敷设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直埋穿 管敷设;另一种是电缆沟桥架敷设。第一种方式不便于检修维护,但投资较省,适用于电缆 根数较少重要性一般场合;第二种方式便于检修维护,但投资较大,适用于电缆根数较多重 要性大的场合。当采用室外电缆沟时,雨水等易通过其盖板缝隙渗入沟内,为避免引发安全 事故需及时排除电缆沟内积水,传统做法是电缆沟设置集水坑采用管道直排或潜水泵抽出积 水,但管道直接排放下水道易引发倒灌,鼠类等爬虫可能进入电缆沟造成破坏,而潜水泵抽 出积水需提供电源及采用液位自动控制,投资较大,运行费用高,仅在集水坑标高低于下水 道标高不能自流排放时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它可以防止下水道倒灌及避免鼠 类等爬虫进入电缆沟造成破坏,从而保证沟内电缆安全可靠工作,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它包括室外的电缆沟,在电缆沟底部 设有积水沟,在积水沟上设有格栅,在积水沟的底侧连接有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与 排水检査井通连,并在排水管进入排水检査井中的管口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旋转门,在排水检 査井设有排出管。
最好是在排水管与旋转门连接的管口上设有橡胶圈。
其中,排水管与旋转门连接的管口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5 30。。
并且旋转门在排水管上转动的角度为0 90。。
所述的格栅栅条直径为6 10mm、栅条间距为15 3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阻碍较大的杂 物进入排水系统,并防止下水道倒灌,以及避免鼠类等爬虫进入电缆沟造成破坏,从而保证 沟内电缆安全可靠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容易实施等优点。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排水管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l: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如图l所示,它包括室外的电缆沟l,在电
缆沟1底部设有积水沟2,在积水沟2上设有格栅3,格栅3栅条直径为8mm、栅条间距为20mm; 在积水沟2的底侧连接有一个排水管4,排水管4的另一端与排水检査井5通连,并在排水管4 进入排水检査井5中的管口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旋转门7,旋转门7在排水管4上转动的角度为0 90° ,排水管4与旋转门7连接的管口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10。,并在排水管4与旋转 门7连接的管口上设有橡胶圈8;在排水检査井5设有排出管6 。
排水管4与旋转门7连接的管口平面与垂直面保持一个夹角,这样就可以使旋转门7自身 重力作用下保持关闭,防止了鼠类、爬虫等进入电缆沟造成破坏,同时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 工作及设备去维持;当室外电缆沟l积水时,水流通过排水管4掀开旋转门7进入排水检査井5 排放,而排水检査井5水位较高时,由于反向水压,使得旋转门7压紧在排水管4的管口上, 不会发生倒灌;并且排水管4与旋转门7连接的管口上设有橡胶圈8,可以增加排水管4与旋转 门7接触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了倒灌的可能性。旋转门7在排水管4的转动角度不适合太大 ,以免出现旋转门7转动过度而无法在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它包括室外的电缆沟(1),其特征在于在电缆沟(1)底部设有积水沟(2),在积水沟(2)上设有格栅(3),在积水沟(2)的底侧连接有一个排水管(4),排水管(4)的另一端与排水检查井(5)通连,并在排水管(4)进入排水检查井(5)中的管口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旋转门(7),在排水检查井(5)设有排出管(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排水 管(4)与旋转门(7)连接的管口上设有橡胶圈(8)。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管 (4)与旋转门(7)连接的管口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a)为5 30° 。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旋 转门(7)在排水管(4)上转动的角度为0 90。。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格栅( 3)栅条直径为6 10mm、栅条间距为15 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外电缆沟排水结构,它包括室外的电缆沟(1),在电缆沟(1)底部设有积水沟(2),在积水沟(2)上设有格栅(3),在积水沟(2)的底侧连接有一个排水管(4),排水管(4)的另一端与排水检查井(5)通连,并在排水管(4)进入排水检查井(5)中的管口上设有可以转动的旋转门(7),在排水检查井(5)设有排出管(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可阻碍较大的杂物进入排水系统,并防止下水道倒灌,以及避免鼠类等爬虫进入电缆沟造成破坏,从而保证沟内电缆安全可靠工作。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容易实施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B11/00GK201241323SQ20082030140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俊 赫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