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通气式掺气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70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散通气式掺气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掺气坎,具体是一种用于高速水流惨气的分散通气式掺气坎。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小底坡泄水建筑物的高速水流掺气。
背景技术
在高速水流的作用下,泄水建筑物的混凝土表面容易发生空蚀,空蚀的发展会造 成水流的边界分离,形成恶劣的水流流态,最终可能对泄水建筑物带来致命的危害, 空蚀破坏在泄水建筑物上时有发生。
目前,在高速水流泄水建筑物上常常设置掺气设施,利用掺气设施上水流的拖曳 作用将空气巻吸进入水体。水流掺气可有效地减免空蚀破坏。掺气设施的基本体型为 掺气坎型式、掺气槽型式、掺气坎与掺气槽的组合型式。这些掺气设施均是在掺气设 施的导墙底部开有孔口,该孔口与通气孔连通,空气从孔口集中进入掺气设施。参见 图1 图3。
对于小底坡泄水建筑物而言,为了获得足够的垂直高度,以满足导墙底部孔口和 主通气孔尺寸的要求,通常的做法就是将掺气设施设计成掺气槽型式,或掺气坎与掺 气槽的组合型式。这两种掺气设施体型需要有相应的排水廊道与之配套。无疑,排水 廊道带来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成本低、尤其适合于 小底坡泄水建筑物高速水流掺气的掺气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掺气坎,在掺气坎内设置有多根独立的分散通气管道,每根通 气管道的一端连通至导墙顶部,另一端与掺气坎的下游立面连通。
通气管道的坡度可水平,或倾向下游的缓坡。
分散通气管道的体型、数量以及分散通气管道之间的间距应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掺气设施的侧面底部集中通气方式转变为掺气设 施内部的分散通气方式,适用于小底坡泄水建筑物的高速水流掺气,可避免将掺气设 施设计成惨气槽型式、或掺气坎与掺气槽的组合型式,从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排水廊道。 同时,避免了传统的较大孔径的通气孔对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当导墙厚度较小时。


图l是现有掺气坎侧视图2是现有掺气坎正视图3是现有掺气坎通气孔的三维立体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独立分散通气管道的三维立体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其中l一分散通气管道2—通气孔3—掺气坎4—泄水建筑物底板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 图7所示,分散通气管道设置在泄水建筑物导墙和掺气坎内,位于掺气坎上 游侧,均匀布置。每根通气管道的一端连通至导墙顶部,另一端与掺气坎的下游立面连通, 并沿掺气坎横向均匀分布。分散通气管道的坡度可水平,或倾向下游的缓坡。掺气坎的下 游立面与泄水建筑物底板衔接。
权利要求1、一种分散通气式掺气坎,其特征在于在掺气坎内设置有多根独立的分散通气管道,每根分散通气管道的一端连通至导墙顶部,另一端与掺气坎的下游立面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用于高速水流掺气的分散通气式掺气坎,其特征在于,分 散通气管道的坡度可水平,或倾向下游的缓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掺气坎,具体是一种用于高速水流掺气的分散通气式掺气坎。在掺气坎内设置有多根独立的分散通气管道,每根分散通气管道的一端连通至导墙顶部,另一端与掺气坎的下游立面连通。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小底坡泄水建筑物的高速水流掺气。
文档编号E02B8/06GK201411672SQ20092006461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戴晓兵, 李延农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