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28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汛闸门,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
背景技术
闸门是装于溢流坝、岸边溢洪道、泄水孔、水工隧洞和水闸等建筑物的空口上,用以调节流量,控制上、下游水位、宣泄洪水、排除泥沙或漂浮物等,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固定的闸门将封闭整个城市的河畔景观,并且花费十分巨大。因此业内人士研发了多种平时不影响城市景观,而在洪水或者潮水来临时能够挡水,在汛期过去后能够留出通道的活动防汛闸门。现有的活动防汛闸门大多在安装前需要做大量的土建工作,所以造成闸门的安装周期增长,并且成本的提高,造成了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且现有的防汛闸门密封条大多需要单独的安装,造成闸门打开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 它无需提前做大量的土建工作,并且可以快速地将闸门打开和关闭,能有效的进行汛期防汛。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安装在防汛通道的两侧墙体之间。所述活动防汛间门包括一面板组件、一底板组件、两动力组件、两组皮老虎, 其中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上、下面板、一橡胶板及一对拉片,所述上、下面板和所述橡胶板的宽度与所述通道的宽度相应,所述上、下面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橡胶板的高度一有效尺寸,所述上、下面板分别铺覆在所述橡胶板的上、下表面的上部;所述一对拉片分别固定在所述上面板的两边上端;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一底板及两楔形板,所述底板的宽度与所述通道的宽度相应, 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通道的地面上;所述两楔形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边,并且该两楔形板的间隔距离与所述上、下面板的高度相应;所述橡胶板的下部通过前压条和螺钉固定在位于所述底板后边的所述楔形板上;所述两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墙体的内侧面,每个动力组件包括一动力柱、一手轮、一涡轮减速机、一绳轮及一钢丝绳,所述动力柱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面;所述手轮和涡轮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动力柱的顶部,所述绳轮连接在手轮和涡轮减速机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相应一边的所述拉片上,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绳轮上;所述两组皮老虎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动力柱的前端面和所述上面板的两边。上述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其中,所述活动防汛闸门还包括若干间隔地安装在位于所述底板的前边的所述楔形板上的压脚,所述压脚的后端伸出一卡舌,所述上面板相应所述压脚的位置设有卡槽,以使所述面板组件翻下时所述压脚压住所述面板组件。上述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其中,所述两组皮老虎分别通过压条和螺钉固定在所述两动力柱的前端面和所述上面板的两边。本发明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的技术方案,安装在路面上,它无需提前做大量的土建工作,并且厚度小,在非汛期可当作通道使用,在汛期到来时可以快速地将闸门打开和关闭,从而能有效的进行汛期防汛,可广泛应用于地下车库、商场、小区、商户、别墅门口等场合。


图1为本发明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向视图(闸门翻下状态);图4为图1的G-G向剖视图(闸门翻起状态);图5为图1的C-C向剖视图;图6为图1中的I部位的放大图;图7为图1中的E-E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安装在防汛通道的两侧墙体之间。活动防汛间门包括一面板组件1、一底板组件2、两动力组件3、两组皮老虎4及若干压脚5。面板组件1包括上、下面板11、12、一橡胶板13及一对拉片14,其中,上、下面板 11、12和橡胶板13的宽度与通道的宽度相应,上、下面板11、12的高度小于橡胶板13的高度一有效尺寸;上、下面板11、12分别通过螺钉和螺母铺覆在橡胶板13的上、下表面的上部,以形成闸门;一对拉片14分别固定在上面板21的两边上端。底板组件2包括一底板20、两楔形板21、22及若干撑条23,其中,底板20的宽度与通道的宽度相应,底板20固定在通道的地面100上;两楔形板21、22的上端面均为斜面, 它们分别安装在底板20的前后两边,并且该两楔形板21、22的间隔距离与上、下面板11、12 的高度相应;若干撑条23均布地横向固定在两楔形板21、22之间的底板20的上表面。橡胶板13的下部通过前压条10和螺钉固定在位于底板20后边的楔形板22上。两动力组件3分别安装在墙体200的内侧面,每个动力组件包括一动力柱31、一绳轮32及一钢丝绳33,其中,动力柱31固定在墙体200的内侧面上;绳轮32固定在动力柱 31的顶部;钢丝绳33的一端连接在相应一边的拉片M上,另一端缠绕在绳轮32上;动力柱31的顶部还安装了手轮34和涡轮减速机35,绳轮32可以通过手轮34驱动,也可以通过涡轮减速机35驱动。两组皮老虎4分别通过压条40和螺钉固定在两动力柱31的前端面和上面板11 的两边。若干压脚5间隔地安装在位于底板20前边的楔形板21上,每个压脚5的后端伸出一卡舌50 ;上面板11相应压脚5的位置设有卡槽110,以使面板组件1翻下时压脚5压住面板组件1。本发明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在安装时,先将底板组件2固定在混凝土的通道地面100后,再将面板组件1固定于底板组件2上,然后将两动力柱31固定在通道两侧的墙体200上,最后将两组皮老虎4分别用两组压条40固定于动力柱31和上。本发明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橡胶板13的柔性可以使闸门在90度翻转,利用老虎皮4作为密封装置。在汛期,通过旋转手轮34,收缩钢丝绳33, 可以实现闸门的翻起,进行汛期防汛。在非汛期,通过旋转手轮34,放松钢丝绳33,可以实现闸门的翻下,所需人力少,打开的时间短。翻下的闸门嵌在两楔形板21、22之间,通道可正常行车行人。两楔形板21、22的上端斜面可以使高出通道地面100的闸门平滑地过渡到通道地面100,可以减小车辆的颠簸及被行人磕绊。本发明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无需提前做大量的土建工作,只要在混凝土的通道地面100上加工若干孔,就可以实现闸门的安装。密封装置和闸门及动力柱31固定在一起,一经安装,无需再做重复安装,只需在拆卸、更新时安装即可。本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安装在防汛通道的两侧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防汛间门包括一面板组件、一底板组件、两动力组件、两组皮老虎,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上、下面板、一橡胶板及一对拉片,所述上、下面板和所述橡胶板的宽度与所述通道的宽度相应,所述上、下面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橡胶板的高度一有效尺寸,所述上、下面板分别铺覆在所述橡胶板的上、下表面的上部;所述一对拉片分别固定在所述上面板的两边上端;所述底板组件包括一底板及两楔形板,所述底板的宽度与所述通道的宽度相应,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通道的地面上;所述两楔形板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边,并且该两楔形板的间隔距离与所述上、下面板的高度相应;所述橡胶板的下部通过前压条和螺钉固定在位于所述底板后边的所述楔形板上;所述两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墙体的内侧面,每个动力组件包括一动力柱、一手轮、 一涡轮减速机、一绳轮及一钢丝绳,所述动力柱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侧面;所述手轮和涡轮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动力柱的顶部,所述绳轮连接在手轮和涡轮减速机上;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相应一边的所述拉片上,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绳轮上;所述两组皮老虎分别安装在所述两动力柱的前端面和所述上面板的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防汛闸门还包括若干间隔地安装在位于所述底板的前边的所述楔形板上的压脚,所述压脚的后端伸出一卡舌,所述上面板相应所述压脚的位置设有卡槽,以使所述面板组件翻下时所述压脚压住所述面板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间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皮老虎分别通过压条和螺钉固定在所述两动力柱的前端面和所述上面板的两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地将闸门打开和翻下的柔性折叠的活动防汛闸门,安装在防汛通道的两侧墙体之间。活动防汛闸门包括一面板组件、一底板组件、两动力组件、两组皮老虎。面板组件包括上、下面板、一橡胶板及一对拉片,上、下面板分别铺在橡胶板的上、下表面的上部;一对拉片分别固定在上面板的两边上端;底板组件包括一底板及两楔形板,底板固定在通道的地面上;两楔形板分别安装在底板的前后两边;橡胶板的下部通过前压条和螺钉固定在位于底板后边的楔形板上;两动力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墙体的内侧面,每个动力组件包括一动力柱、一手轮、一涡轮减速机、一绳轮及一钢丝绳;所述两组皮老虎分别安装在两动力柱的前端面和上面板的两边。
文档编号E02B7/20GK102561272SQ2010105952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朱桦, 王克, 秦明, 陈岩 申请人:上海华滋奔腾防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