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槽下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266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水槽下水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双水槽下水管。
背景技术
水槽是厨房必需产品。当水槽使用一些时间后,在下水管的底座处经常滞留很多污垢,主要是因为目前采用的水槽下水管的底座部分存在排水死角,水流不能冲刷到死角, 但使一些从水槽流下的厨房垃圾长期滞留其中。久而久之,便会有难闻的味道散发出来,并且影响水槽的正常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洁性能好、排水速度快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包括一双槽管本体、一三通接头、一密封底座和一出水管,双槽管本体设有第一槽接口、第二槽接口和槽管出水口,三通接头包括第一三通接口、第二三通接口、第三三通接口,第一槽接口与第一水槽连通,第二槽接口与第二水槽连通,槽管出水口与第一三通接口连通,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密封底座连通,第三三通接口与所述出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底座的底面为弧形底面,所述三通接头内腔设有阻隔第一三通接口与第三三通接口直接贯通的隔板,所述隔板自第一三通接口侧壁向第二三通接口方向延伸,所述隔板与所述密封底座之间留有出水通道,所述隔板的延伸端为弧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三通接口与第二三通接口直线贯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连接处设有一防窜水的挡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挡片由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连接处向所述槽管出水口方向延伸。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密垫圈、第二密垫圈、第三密垫圈、第四密垫圈、第五密垫圈,所述第一槽接口与第一水槽通过第一密垫圈无缝连接,所述第二槽接口与连接管通过第二密垫圈无缝连接,所述槽管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口通过第三密垫圈无缝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水槽通过第四密垫圈无缝连接,所述第三三通接口与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五密垫圈无缝连接。所述第一密垫圈的密封面、所述第二密垫圈的密封面、所述第三密垫圈的密封面、 所述第四密垫圈的密封面与所述第五密垫圈的密封面是平面,所述第一槽接口的端面、所述第二槽接口的端面、所述槽管出水口的端面、所述第一三通接口的端面、所述第二三通接口的端面、所述密封底座的端面是一斜面,出水管的端面是平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水槽下水管还包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槽接口通过连接管与第二水槽连通。[0011 ]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双槽管本体上还设有一溢水口,溢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三通接头内设有隔板,且密封底座的底面为弧形设计、隔板延伸面也为弧形设计,避免出现排水死角现象,使下水管的自洁能力增强,同时减小了排水阻力,加快了排水速度。(2)双槽管本体的第一槽接口与第二槽接口连接处设有一防窜水的挡片,有效的避免了第一槽接口与第二槽接口之间的串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槽下水管与水槽连接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槽下水管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水槽下水管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水槽下水管A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4所示水槽下水管A部分局部侧视图;图6是图3所示水槽下水管B部分放大图;图7是图3所示水槽下水管C部分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槽下水管密封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水槽下水管包括双槽管本体1、三通接头 2、密封底座3和出水管5。双槽管本体1设有第一槽接口 11、第二槽接口 12和槽管出水口 13,第一槽接口 11通过第一密垫圈110与第一水槽7连通;第二槽接口 12与第二水槽8连通,优选地,第二槽接口 12可以通过第二密垫圈120、连接管4与第二水槽8连通,连接管4 与第二水槽8的连接同样采用密封圈400进行连通;双槽管本体1还可设有溢水口 15,溢水口 15设于第一槽接口 11与第二槽接口 12之间,并与溢水管6连通。三通接头2包括第一三通接口 21、第二三通接口 22、第三三通接口 23,第一三通接口 21通过第三密垫圈130 与双槽管本体1的槽管出水口 13连通;第二三通接口 22通过第四密垫圈300与密封底座 3连通;密封底座3的底面为弧形底面。如图4所示,第三三通接口 23通过第五密垫圈220 与出水管5连通,水流在封密底座3中的排水方向如图中所示箭头方向。如图2、图3、图5 所示,三通接头2内腔设有阻隔第一三通接口 21与第三三通接口 22直接贯通的隔板M, 隔板M自第一三通接口 21侧壁向第二三通接口 22方向延伸,隔板M与密封底座3之间留有出水通道,隔板M的延伸端为弧面对0。优选地;第一三通接口 21与第二三通接口 22 直线贯通。如图7、图8所示,图8中所述的C、D、E、F、G部分的密封方式一样。图7示出C 部分的放大图。在D部分,第一槽接口 11与第一水槽7通过第一密垫圈110无缝连接;在 C部分,第二槽接口 12与第二水槽8通过第二密垫圈120无缝连接;在E部分,槽管出水口 13与第一三通接口 21通过第三密垫圈130无缝连接;在F部分,连接管4与第二水槽8通过第四密垫圈400无缝连接;在G部分,第三三通接口 22与出水管5通过第五密垫圈220 无缝连接。第一槽接口 11、第二槽接口 12、槽管出水口 13、第一三通接口 21、第二三通接口 23、第三三通接口 22、密封底座3的端面是平面,则与其对应的密垫圈的密封面也是与之对应配合的平面,它们在进行密封过程中可达到无缝密封。如图6所示,第一槽接口 11与第二槽接口 12连接处设有一防窜水的挡片14,挡片 14由第一槽接口 11与第二槽接口 12连接处向槽管出水口 13方向延伸。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包括一双槽管本体、一三通接头、一密封底座和一出水管,双槽管本体设有第一槽接口、第二槽接口和槽管出水口,三通接头包括第一三通接口、第二三通接口、第三三通接口,第一槽接口与第一水槽连通,第二槽接口与第二水槽连通,槽管出水口与第一三通接口连通,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密封底座连通,第三三通接口与所述出水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底座的底面为弧形底面,所述三通接头内腔设有阻隔第一三通接口与第三三通接口直接贯通的隔板,所述隔板自第一三通接口侧壁向第二三通接口方向延伸,所述隔板与所述密封底座之间留有出水通道,所述隔板的延伸端为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接口与第二三通接口直线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连接处设有一防窜水的挡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由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连接处向所述槽管出水口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水槽通过连接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槽管本体上还设有一溢水口,溢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槽接口与所述第二槽接口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水槽下水管,包括一双槽管本体、一三通接头、一密封底座和一出水管,双槽管本体设有第一槽接口、第二槽接口和槽管出水口,三通接头包括第一三通接口、第二三通接口、第三三通接口,第一槽接口与第一水槽连通,第二槽接口与第二水槽连通,槽管出水口与第一三通接口连通,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密封底座连通,第三三通接口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密封底座的底面为弧形底面,所述隔板的延伸端为弧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有益效果是三通接头内设有隔板,且密封底座的底面为弧形设计、隔板延伸面也为弧形设计,避免出现排水死角现象,使下水管的自洁能力增强,同时减小了排水阻力,加快了排水速度。
文档编号E03C1/12GK202023225SQ20112001991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0日
发明者赵久文, 郭先杰 申请人:泉州科发卫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