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89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浮舱,特别是涉及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
背景技术
黄河乃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故被人们亲称为“母亲河”。也曾屡以洪水为害,亦得“害河”之名。害河之因就因她拥有“世界泥沙含量最高、高出人居地平高程最高、最复杂、最难治理”数项“世界之最”所致。黄河水车即是中华民族征服这些“世界之最”勇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的一朵文明智慧奇葩,是人类水利工程机械及其它机械的始祖。但因受首创时代材料科学、制造科学及相关科学原理发现运用的局限,使其在水能利用的效率上,无法实现最大化,其成因有如下三项一,受唯一制造材料(天然木料)强度限制,主轴长度、轮宽及获能推力板等力学要素,无法囊括跨越整个河流,因此获取能量受到限制,只能获其流量的千分之几或万分之几;二,受制造技术、架设起重技术和固定支撑设施建造技术限制,无法架设置身于河道主流,只能架设于水流较缓、易于建造、架设的河流边缘;三,受固定支撑弊端存在的汛期水丰时,有将支架淹没、摧毁的威胁;枯水期水位下降又出现轮缘脱离水流失去动力停止运行的缺陷。上述缺憾是造成这一发明被现代高效产物淘汰的原因所在,现今仅能作为时代技术发展追忆观瞻之用。现有截流式水库电站模式,虽有着无容置疑的高效获能和蓄水调洪、有效解决流域洪涝灾害及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的多重社会功效。但也存在库区静止水面过长、泥沙无法直接到达坝前排沙设施得以及时排出,致使淤积库区,造成水库蓄水排洪功能逐年下降,使用寿命不断缩减。同时大规模蓄水还存在引发局部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又可能连锁引发溃坝洪水灾害以及对航运、流域鱼类生物繁衍迁徙带来障碍和不便、库区小环境气候变化等生态影响。现有水电模式除此上述缺憾,在资源利用上也存在一定局限,如受水库建设条件库容、落差、库区地质许可、库区人口密度等等严格必备条件的利弊权衡考虑,不是随处任意指点即可建造的易事。以长江为例,6300公里的流程,上游长约4530公里落差4500 米;宜昌以下1780公里,落差仅有40-50米,显然仅落差而言,约占总流程28%的,下游就不具备建设条件。就具备落差条件的上游,也未必全部具备水库建设条件。足见一条拥有充沛水量的河流,具备现有水电模式利用条件的流程比例,估计不超过50%。因此约有50%流程蕴含的能量,就因不具备这样那样的条件,任其东流白白浪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是悬浮大坝整体结构中的一部分;主要解决大坝的悬浮问题和收集、汇聚、转化流水动能;所述单元舱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单元舱2. 2 ;所述单元舱2. 2包括有筒体2. 2-1、端法兰 2. 2-2、盲板2. 2-3、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2. 1-5和舱门2. 2-4 ;所述单元舱2. 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筒体2. 2-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端法兰2. 2-2 ;所述端法兰2. 2-2的外侧密封固定设置有盲板2. 2-3 ;所述筒体2. 2-1的筒壁外侧设置有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2. 1-5 ;所述筒体2. 2-1的筒壁上设置有舱门2.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悬浮大坝旨在利用现有水电模式不具备利用条件而无法利用的“低落差自然流淌势能”蕴含的巨大潜能,以拾遗补缺弥补现有水电模式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的缺憾,实现江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浮大坝单元舱组是其中的重要组件,运用流水浮力,使整个电站依靠自身浮力悬浮于水中,并可自由转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舱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单元舱的A—A'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每一舱“H ”形双体船的聚能转子长度,等于选址河宽1/2减去两艘发电装备船宽度,再减去两段连接舱长度,剩余长度由若干基本单元舱拼接而成,单元舱位于两段连接舱中间,两连接舱端头各连接一艘发电装备船,即构成一艘“H”形双体船,整个电站又由两艘 “H”形双体船组成。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几种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单元舱组包括有一个单元舱2. 2 ;单元舱2. 2包括有筒体2. 2-1、端法兰2. 2-2、盲板2. 2_3、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2. 1-5和舱门 2. 2-4 ;单元舱2. 2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筒体2. 2-1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端法兰2. 2-2 ;端法兰 2. 2-2的外侧密封固定设置有盲板2. 2-3 ;筒体2. 2-1的筒壁外侧设置有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2. 1-5 ;筒体2. 2-1的筒壁上设置有舱门2. 2-4。
权利要求1. 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舱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单元舱;所述单元舱包括有筒体、端法兰、盲板、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和舱门;所述单元舱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筒体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端法兰;所述端法兰的外侧密封固定设置有盲板;所述筒体的筒壁外侧设置有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舱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大坝单元舱组,所述单元舱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单元舱;所述单元舱包括有筒体、端法兰、盲板、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和舱门;所述单元舱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筒体的两端固定设置有端法兰;所述端法兰的外侧密封固定设置有盲板;所述筒体的筒壁外侧设置有转子通配件固定法兰;所述筒体的筒壁上设置有舱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悬浮大坝旨在利用现有水电模式不具备利用条件而无法利用的“低落差自然流淌势能”蕴含的巨大潜能,以拾遗补缺弥补现有水电模式在资源利用上存在的缺憾,实现江河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悬浮大坝单元舱组是其中的重要组件,运用流水浮力,使整个电站依靠自身浮力悬浮于水中,并可自由转动。
文档编号E02B7/00GK202064322SQ20112008832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李自杰 申请人:李自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