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87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一般包括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落水板上设有落水孔;目前很多地面都会铺上地砖(大理石、抛光砖等等),由于所述地漏要占用一部分地面,这样,地漏所占用的部分就无法铺上地砖,看到的就是落水板,导致落水板与周围地砖形成较大差异,使地面的整体感降低,使所述地漏不适于铺砖地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铺砖地面使用的地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地漏,它包括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 所述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落水板为凹盘,凹盘边缘与导流槽边缘之间设有用于落水的空隙。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落水板为凹盘,凹盘具有凹陷部位,所以凹盘的凹陷部位可被用于安装地砖,极大地降低了现有技术中落水板与周围地砖形成的差异,且为了适应落水板的这一改变,设计了相应的落水结构, 即凹盘边缘与导流槽边缘之间设有用于落水的空隙,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适于铺砖地面使用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空隙宽为5毫米,这一优选值能够使落水效率与降低所述差异取得一个较为平衡的结果,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凹盘底部设有至少三个用于托起凹盘的支撑脚,支撑脚一端与凹盘底部连接,支撑脚另一端与导流槽底面和侧面相抵,采用支撑脚,一来结构简单以及可拆卸便于清理,二来使得凹盘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凹盘上边缘与导流槽上边缘平齐,这样,凹盘上边缘与导流槽上边缘没有高低差异,不会磕碰使用者,有利于保证使用者安全,且结构协调。

图I是本实用新型地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漏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漏的剖视图。图中所示,I、落水板,I. I、支撑脚,2、导流槽,3、低洼处,4、固定式水封,5、空隙,6、地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地漏,它包括落水板I、导流槽2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I、导流槽2 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落水板I为凹盘,凹盘的凹陷处可用于安置地砖6,凹盘边缘与导流槽2边缘之间设有用于落水的空隙5。所述空隙5宽为5毫米。所述凹盘底部设有至少三个用于托起凹盘的支撑脚I. 1,支撑脚I. I 一端与凹盘底部连接,支撑脚I. I另一端与导流槽2底面和侧面相抵,本例中,所述支撑脚I. I为四个, 沿凹盘底部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凹盘上边缘与导流槽2上边缘平齐。所述水封结构位于导流槽2中部的低洼处3。水封结构同现有技术,本例中采用固定式水封结构,附图中示出了固定式水封4。所述凹盘与导流槽2的连接关系不局限于上述举例,也可以是,所述凹盘的每个侧面上各设置两个挂钩,导流槽2的每个侧面上设置与挂钩相配的槽,挂钩挂入槽中就能够使所述凹盘与导流槽2相对固定,所述凹盘与导流槽2也能够产生所述空隙5,凹盘底部与导流槽2底面间也能够形成间隙使水流向低洼处3。
权利要求1.一种地漏,它包括落水板(I)、导流槽(2)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I)、导流槽(2) 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板(I)为凹盘,凹盘边缘与导流槽(2)边缘之间设有用于落水的空隙(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5)宽为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盘底部设有至少三个用于托起凹盘的支撑脚(I. 1),支撑脚(I. I) 一端与凹盘底部连接,支撑脚(I. I)另一端与导流槽(2) 底面和侧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盘上边缘与导流槽(2)上边缘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结构位于导流槽(2)中部的低洼处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铺砖地面使用的地漏,它包括落水板(1)、导流槽(2)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1)、导流槽(2)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落水板(1)为凹盘,凹盘边缘与导流槽(2)边缘之间设有用于落水的空隙(5)。
文档编号E03F5/06GK202347646SQ2011204825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翁革军 申请人:宁波翔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