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87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排水地漏。
背景技术
排水地漏一般包括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落水板上设有落水孔;所述排水地漏一般安装于靠近排水区域的中间部位,这样,排水地漏经常会被人踩到,容易损坏,而且不够隐蔽,并且地下排水管网的接入端必须向排水区域的安装排水地漏的部位延伸,即向中间部位延伸,以能够使接入端与排水地漏的水封结构相接,从而实现排水,这会增加地下排水管网设计的复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被人踩到,较隐蔽,且利于简化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地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排水地漏,它包括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导流槽包括三角形的底面,沿底面的周向设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这三个侧边,三个侧边首尾依序连接,三个侧边的底部与底面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导流槽包括三角形的底面,沿底面的周向设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这三个侧边,三个侧边首尾依序连接,三个侧边的底部与底面连接,三个侧边和底面构成了导流槽,这样,本实用新型就能够贴着墙角安装,由于安装于墙角,不易被人踩到,较隐蔽,地下排水管网的导流管只需沿着墙壁布置即可,无需向其他部位延伸,简化了地下排水管网的结构,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被人踩到,较隐蔽,且利于简化地下排水管网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墙角的空间,给空间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种途径,此外,所述导流槽由于底面宽大, 导流量大,排水更快。作为改进,三个侧边中有一组相邻的两个侧边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墙砖的L型支撑板,这相邻的两个侧边是靠墙的两个侧边,通过设置L型支撑板,方便了墙砖的安装, 也使得地漏固定于墙角更加牢靠,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及性能的提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封结构位于底面中部的低洼处,这样,排水均匀、更快,不存在某一部分中的水排得较慢的问题,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性能的提高。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水板的形状为与底面形状相同的三角形,落水板设计的原则是只要能够盖住导流槽即可,比如矩形板,而本改进使得落水板的形状与导流槽的形状基本一致,相比矩形板而言,较为节省材料。

图I是本实用新型排水地漏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水地漏的爆炸图。图中所示,I、落水板,2. I、底面,2.2、第一侧边,2.3、第二侧边,2. 4、第三侧边,
2.5、L型支撑板,3、低挂处,4、固定式水封,5、墙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排水地漏,它包括落水板I、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I、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导流槽包括三角形的底面2. 1,沿底面2. I的周向设有第一侧边2. 2、第二侧边2. 3、第三侧边2. 4这三个侧边,三个侧边首尾依序连接,三个侧边的底部与底面2. I连接。三个侧边中有一组相邻的两个侧边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墙砖5的L型支撑板
2.5,附图中所示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设有L型支撑板2. 5。所述水封结构位于底面2. I中部的低洼处3。所述落水板I的形状为与底面2. I形状相同的三角形。落水板I除所举例的结构,结构形式较为灵活,比如一整块矩形(一整块矩形局部会盖住导流槽,其他部分就与地面相平,构成地面的一部分)或者多块小的矩形板拼合,结构设置原则为导流槽应当被落水板I盖住。水封结构同现有技术,本例中采用固定式水封结构,附图中示出了固定式水封4。
权利要求1.一种排水地漏,它包括落水板(I)、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I)、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三角形的底面(2. I),沿底面 (2. I)的周向设有第一侧边(2. 2)、第二侧边(2. 3)、第三侧边(2. 4)这三个侧边,三个侧边首尾依序连接,三个侧边的底部与底面(2. I)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三个侧边中有一组相邻的两个侧边的上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墙砖(5)的L型支撑板(2. 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结构位于底面(2.I)中部的低洼处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板(I)的形状为与底面 (2. I)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被人踩到,较隐蔽,且利于简化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地漏,它包括落水板(1)、导流槽和水封结构,所述落水板(1)、导流槽和水封结构自上而下依序连接,所述导流槽包括三角形的底面(2.1),沿底面(2.1)的周向设有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2.3)、第三侧边(2.4)这三个侧边,三个侧边首尾依序连接,三个侧边的底部与底面(2.1)连接。
文档编号E03F5/04GK202347645SQ2011204825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翁革军 申请人:宁波翔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