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61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水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地漏,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能够防异味、防溢水的排水地漏。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地漏产品主要以传统的水封式地漏为主,在其工作中,当排放的废水水位高于泄水管上沿口时,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向泄水管内流动,最终排放掉,每次排放后,由于地漏中水封帽下沿口与泄水杯中的泄水管上沿口之间有一定水位差,从而储存一定的水量(俗称水封),它阻隔了室内与下水管道间的空气流通,达到防止臭气蔓延的效果,但传统水封式地漏存在以下缺点1.水密封持续时间短,当流入地漏的污水量较大时,水封处易产生虹吸现象,导致剩余水封水量较少,一旦蒸发干涸后,就会与公共下水管道的气味连通,失去封堵异味的作用;2.抗压能力差,即使水封中的水没有干涸,也会在首层的地漏处听到汩汩的水泡声,并伴有散发出难闻的恶臭,其主要原因是下水管道的内壁残存有大量的滞留物,使得管径变小,流水不畅等,进而在管道内积存有压缩气体,当该 压力超出地漏水封中的压力时,下水管道中的压缩气体就会从地漏中冒出;3.无防止溢水的功能,当下水管由于堵塞或其他原因,使管内污水和气体通过地漏反溢入用户室内,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环境污染与损害。籍此,解决以上问题已成为广大用户的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排水地漏。本实用新型将排水通道设计为上小下大,能够有效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进而防止水封被部分或者全部抽离,同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的防溢组件,既能排水通畅,又能防止异味上返,还能防止污水反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水地漏,它包括外筒、滤水篦子、水封装置和内筒,所述滤水篦子盖装在外筒的上端口,所述外筒的上端口内设置有凸台,外筒下部设置为阶梯式缩口状,所述内筒为漏斗状,其安装在外筒内,且其上口沿搭装在凸台上,内筒下部插装在水封装置内,所述水封装置悬装在外筒内。进一步的,所述水封装置包括水槽、阻水筒、底筒和导流板,所述水槽呈倒八字状,所述阻水筒的一端固装于水槽的外端沿上,所述底筒固装在水槽底部,所述导流板固装在底筒外壁上。进一步的,它还包括内盖和浮球,所述内盖盖装在内筒的上端口,且内盖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浮球设置在内筒内。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内壁上设置有多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呈螺旋状均衡排布。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为L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内筒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水封装置为一体式结构。[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有I、本实用新型首先采用传统的水封阻隔方式,内筒与水封装置之间储存的水深且稳定,密封性能好,其次是增设了浮球,气体上顶会引起内筒中的水位上升,进而使得浮球上升至内盖并封堵内盖上的通孔,在内筒中形成密闭的腔室,且随着气体上排量增大,腔室内的气压增大,既能够使得浮球更加稳固的封堵住内盖,防止异味气体排放至外界,又能够防止废水外溢,另,高压腔室能够增强排水的效果,使得累积于下水管道或者地漏中的杂物高压排出,进而疏通下水管道。2、本实用新型的外筒的出水口设置为阶梯状的缩口,既便于将其插入到下水管道中,又能够使得水从小口径往大口径排放,有效的降低了发生虹吸现象的概率,进而确保排水后水封装置能够存有足够积水量以实现水封。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筒,11凸台,2滤水篦子,3水封装置,31水槽,32阻水筒,33底筒,34导流板,4内筒,41引流板,5内盖,51通孔,6浮球,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一种排水地漏,它包括外筒I、滤水篦子2、水封装置3和内筒4,外筒I的上端口内设置有凸台11,下部设置为阶梯式缩口状,与下水管道口径相适配,便于插接到下水管道中,且能够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滤水篦子2盖装在外筒I的上端口,滤水篦子2用于过滤水中杂物,防止地漏或者下水道堵塞;水封装置3悬装在外筒I的腔内下部,且水封装置3能够上下滑动,水封装置3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它由水槽31、桶口边沿往外往下延伸形成的阻水筒32、安装在水槽31底部的底筒33构成,其中底筒33的直径小于水槽31的直径,且底筒33的圆周侧均衡的设置有多个L形的导流板34,水封装置3的底筒33插入至外筒I的缩口中,导流板34在起到导流作用的同时,还起到纵向、横向限位的作用;安装在外筒I内的内筒4为漏斗形,其下部插装在水封装置3的水槽31内,其上部卡装在外筒I的凸台11上;在内筒4的上端口盖装有内盖5,且内盖5的中心设置有通孔51,在内筒4的腔内安放有浮球6,在内筒4的上端口外圈还安装有密封圈7,在内筒4的上部内壁上设置有多组引流板41,且呈螺旋状均衡排布,能够使得排水呈现涡流状,对浮球6起到一定的冲刷作用,还能够对浮球6起限位作用,使其能够准确的上浮至通孔51中,为防止浮球6浮至内盖以外,将通孔51的孔径设置为小于浮球6的直径;优选的,内筒4及其水封装置3分别设计为一体结构。当排水时,废水经滤水篦子2过滤掉大宗杂物后,通过内盖5的通孔51冲入内筒4中,经由引流板41产生涡流状的水流冲刷浮球6,此时浮球6漂浮在液面上;水从内筒4的下端口进入水槽31中,并继续流入至内筒4与水槽31之间的腔室中,进而水面上升漫过水槽31最高处后,依次穿过阻水筒32与外筒I之间的腔室,经过相邻导流板34之间的腔室(即底筒33与外筒I的缩口之间的腔室)排出。排水后,内筒4和水槽31之间的腔室存有积水形成水封,此时水封装置3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落在外筒I的底部,若长期没有排水,随着水蒸发致使水封面逐渐降低,浮球6也随之降低,当低至刚好卡合在内筒4的漏斗底部时,浮球6将水封与外界隔绝,能够减缓水蒸发;即使水完全蒸发,卡合在底部的浮球也能够起到一定防异味的作用;当返水时,阻水筒32及底筒33能够阻挡水上返的同时,将水封装置3浮起使其与内筒4、密封圈7锁紧,防止水继续上返;若水进一步上返,进入内筒4后将浮球7浮起封堵住通孔51,上返的水被内盖5所阻止,同时,封堵住通孔的内盖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异味外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筒(I)、滤水篦子(2)、水封装置(3)和内筒(4),所述滤水篦子(2)盖装在外筒(I)的上端口,所述外筒(I)的上端口内设置有凸台(11),外筒(I)下部设置为阶梯式缩口状,所述内筒(4)为漏斗状,其安装在外筒(I)内,且其上口沿搭装在凸台(11)上,内筒(4 )下部插装在水封装置(3 )内,所述水封装置(3 )悬装在外筒(I)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装置(3)包括水槽(31)、阻水筒(32)、底筒(33)和导流板(34),所述水槽(31)呈倒八字状,所述阻水筒(32)的一端固装于水槽(31)的外端沿上,所述底筒(33)固装在水槽(31)底部,所述导流板(34)固装在底筒(33)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内盖(5)和浮球(6),所述内盖(5)盖装在内筒(4)的上端口,且内盖(5)的中心设置有通孔(51),所述浮球(6)设置在内筒(4)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内壁上设置有多组引流板(41),所述引流板(41)呈螺旋状均衡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4)为L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6)的直径大于通孔(5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内筒(4)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装置(3)为一体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地漏,它包括外筒、滤水篦子、水封装置和内筒,所述滤水篦子盖装在外筒的上端口,所述外筒的上端口内设置有凸台,外筒下部设置为阶梯式缩口状,所述内筒为漏斗状,其安装在外筒内,且其上口沿搭装在凸台上,内筒下部插装在水封装置内,所述水封装置悬装在外筒内;本实用新型将排水通道设计为上小下大,能够有效防止排水时产生虹吸现象,进一步避免水封被部分或者全部抽离,同时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的内筒等组件,既能排水通畅,又能防止异味上返,还能防止污水反溢。
文档编号E03C1/282GK202466799SQ2012201084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刘荣家 申请人:刘荣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