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生活用水收集后再利用系统,特别是ー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发展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这世界各地得到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房中设置雨水搜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课题之一,修建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载流,处理及利用雨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在缺水的同时,毎年雨季时雨水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掉了。雨水资源流失和水涝灾害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雨水排水设施只片面强调其防排涝功劳,而忽视了雨水收集、资源化利用带来的价值。目前的建筑物大多设置多个排水斗,其作用是将降水通过排水斗,再经水管排到地面,造成雨水资源大量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一个设置有出口和入口的初级雨水收集器和ー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入ロ设置有一级过滤器,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出ロ连接第一初级水管,第一初级水管连通ー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入ロ,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设置ニ级水管,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和ニ级水管之间串入ニ级过滤器;ニ级水管穿过墙体连入室内,ニ级水管的末端连接水龙头作为ー种优选方案,初级雨水收集器下方设有固定块,初级雨水收集器通过固定块与建筑物或墙连接。进ー步的,所述固定块为在建筑物旁用水泥搭建的一个平台或ー个铁架。作为ー种优选方案,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ロ,第一出口连接第一初级水管,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初级水管,所述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初级水管,第二初级水管连接地下贮水池。作为ー种优选方案,第一初级水管的内壁和ニ级水管的内壁设置为螺旋形。作为ー种优选方案,在一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内设置有浮球阀。作为ー种优选方案,第一初级水管连通ニ级水管处用三通管件。进ー步的,第二出口通过90°弯头与第二初级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通过在楼顶旁搭建雨水收集器,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过滤后由管道直接引入用户的雨水利用系统。它结构简单,不需水泵,不用电能,投资小,雨水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征。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初级雨水收集器1,固定块2,ニ级雨水收集器3,初级水管4,三通5,ニ级水管6,墙7,浮球阀8,ニ级过滤器9,地板10,水龙头11,建筑物12,一级过滤器13,90°接头14,15贮水池,ニ级过滤器16,浮球阀17,ニ级雨水收集器18,水龙头19,ニ级水管20,三通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细的说明。本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初级雨水收集器I和初级水管4,初级雨水收集器I入口设置一级过滤器13,初级雨水收集器I的出ロ连接初级水管4,初级水管4通过三通21和三通5分别连通ニ级水管6及ニ级水管20。ニ级水管6中串入ニ级雨水收集器3,ニ级水管6穿过墙7连入室内,ニ级水管6的末端连接水龙头11 (控制雨水的开关);ニ级雨水收集器3内设置浮球阀17 (控制水量),ニ级雨水收集器3的出ロ设置ニ级过滤器16 ;ニ级水管20中串入ニ级雨水收集器18,ニ级水管20穿过墙7连入室内,ニ级水管20的末端连接水龙头19 (控制雨水的开关);ニ级雨水收集器18内设置浮球阀8 (控制水量);ニ级雨水收集器3的出ロ设置ニ级过滤器16 ;初级雨水收集器I通过固定块于建筑物或墙连接。ニ级雨水收集器3和ニ级雨水收集器18设置在建筑物的阳台上(或其他人能接触到的地方);初级和ニ级水管的内壁设置为螺旋形(能避免水自流而下,降低噪音)。初级雨水收集器I的出ロ通过90°弯头与另ー初级水管连接,另ー初级水管连接地下贮水池15,当雨水太大造成雨水收集器溢满后会通过另一条初级水管流入贮水池15,使得雨水能得到最充分利用。初级雨水收集器I通过设置在初级雨水收集器I下方的固定块2与建筑物或墙连接。固定块2为在建筑物12旁用水泥搭建的一个平台或ー个铁架。经过过滤后的雨水可通过水龙头控制用于洗衣服,冲洗厕所和冲洗地板等等。
权利要求1.ー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设置有出口和入口的初级雨水收集器和一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入ロ设置有一级过滤器,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连接第一初级水管,第一初级水管连通ー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入ロ,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设置ニ级水管,ニ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和ニ级水管之间串入ニ级过滤器;ニ级水管穿过墙体连入室内,ニ级水管的末端连接水龙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初级雨水收集器下方设有固定块,初级雨水收集器通过固定块与建筑物或墙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在建筑物旁用水泥搭建的一个平台或ー个铁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连接第一初级水管,所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还包括第二初级水管,所述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初级水管,第二初级水管连接地下贮水池。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初级水管的内壁和ニ级水管的内壁设置为螺旋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多个ニ级雨水收集器内设置有浮球阀。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初级水管连通ニ级水管处用三通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出口通过90°弯头与第二初级水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水收集后再利用系统,特别是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一个设置有出口和入口的初级雨水收集器和一个或多个二级雨水收集器,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入口设置有一级过滤器,初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连接初级水管,初级水管连通一个或多个二级雨水收集器的入口,二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设置二级水管,二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和二级水管之间串入二级过滤器;二级水管穿过墙体连入室内,二级水管的末端连接水龙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是一种通过在楼顶旁搭建雨水收集器,将收集到的雨水通过过滤后由管道直接引入用户的雨水利用系统。它结构简单,不需水泵,不用电能,投资小,雨水利用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征。
文档编号E03B3/02GK202390883SQ20112048656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岳智文, 廖建训 申请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