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片岩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设施,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片岩进行堤岸防护的片岩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护岸工程既是河势控制规划中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河道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等刚性材料护坡,这类护坡形式对河道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洪、排涝等功效,且具有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类护坡形式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容易引起生态退化。我国江河众多,由于防洪、航运、排涝、取水、灌溉等需要,近年来,河道护岸工程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与探索的过程中。例如,护岸工程的形式,由传统的守点工程包括矶头、丁坝逐步发展到平顺型护岸等新的形式,并为工程实践广泛采用,护岸材料也趋于多样化,由传统的抛石发展到混凝土铰链排和模袋混凝土等新材料新技术。同时,对护岸工程的破坏机理、护岸效果和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在吸收国外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河道生态型护岸工程在我国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河道生态型护岸工程其内涵是利用植物或其与其他工程材料的结合,在河道岸坡上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防护系统,实现岸坡的抗冲蚀、防滑动和生态恢复,以达到维持河岸稳定、提高坡面植物生存环境、营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的目的。首先,其应该满足河道岸坡的防护要求,防止由于水流冲刷、风浪淘蚀、土体滑动等带来的堤防失稳和破坏;其次,需要满足生态环境及景观的要求,生态护岸形式较多,在选择一定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风格相协调,不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园林中,其水体的流量和流速一般比较小,常通过砌筑片岩来进行护岸工程的建设,在堆砌片岩的同时,利用水泥固结,这样可提高堤岸的稳固性,而在园林工程中,堤岸土层中常需要种植植物,被水泥固结的片岩堤岸将水体与土层隔离开来,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水泥固结后堤岸表面光滑,不利于水体中各种生物的生长繁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在保证对堤岸土体进行有效围护的同时,有利于堤岸两侧生物的生长。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包括有护墙,该护墙一侧具有土体,护墙将土体围护在其内,其另一侧与水体接触,护墙阻止水体对土体的冲刷,护墙由片岩块砌筑而成,各片岩块平行堆叠,片岩块之间具有缝隙,水体可通过该缝隙渗入土体中,从而对土体进行水份补充,另外,水体中的生物可进入缝隙中生长,片岩块之间的这些缝隙可给水中生物提供保护和繁育空间。、
具体地,片岩块与护墙的外表面垂直,其一端伸入土体中,另一端暴露于护墙的外表面,上下叠合的片岩块之间互相平行,左右相邻的片岩块之间交错设置,使所有片岩块连接成一个整体;片岩块位于护墙外表面的一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可增大护墙外表面的面积,从而增加水体与护墙的粘附力,降低水体的流速,减小水体对护墙的冲刷力;
护墙的底端伸入水体中,与水体底部的流道相接,其顶端暴露于水体外部,将水体与土体隔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护墙的顶端设有条形压块,条形压块将片岩块压住;条形压块采用石材或钢筋混凝土成型;条形压块的设置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来决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片岩护岸结构采用片岩块堆叠的方式进行砌筑,且在片岩块之间留有缝隙,水体可从该缝隙渗入土体中,对土体中的生物提供水份,同时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片岩块的外侧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相邻片岩块之间采用交错设置的方式,使各片岩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使得护墙的外观更为自然美观。
图I是本发明提出的片岩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图I所示,本发明提出的片岩护岸结构包括有护墙1,护墙I的一侧具有土体2,护墙I将土体2围护在其内,其另一侧与水体3接触,护墙I阻止水体3对土体2的冲刷,护墙I由片岩块11砌筑而成,各片岩块11平行堆叠,片岩块11之间具有缝隙,水体3可通过该缝隙渗入土体2中,从而对土体2进行水份补充,另外,水体3中的生物可进入缝隙中生长,片岩块11之间的这些缝隙可给水中生物提供保护和繁育空间。具体地,片岩块11与护墙I的外表面垂直,其一端伸入土体2中,另一端暴露于护墙I的外表面,上下叠合的片岩块11之间互相平行,左右相邻的片岩块11之间交错设置,使所有片岩块11连接成一个整体;片岩块11位于护墙I外表面的一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可增大护墙I外表面的面积,从而增加水体3与护墙I的粘附力,降低水体3的流速,减小水体3对护墙I的冲刷力;护墙I的底端伸入水体3中,与水体3底部的流道相接,其顶端暴露于水体3外部,将水体3与土体2隔开;在本实施例中,护墙I的顶端设有条形压块12,条形压块12将片岩块11压住;条形压块12采用石材或钢筋混凝土成型;条形压块12的设置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来决定。该片岩护岸结构采用片岩块堆叠的方式进行砌筑,且在片岩块之间留有缝隙,水体可从该缝隙渗入土体中,对土体中的生物提供水份,同时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片岩块的外侧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相邻片岩块之间采用交错设置的方式,使各片岩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使得护墙的外观更为自然美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
1.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包括有护墙,该护墙一侧具有土体,护墙将土体围护在其内,其另一侧与水体接触,护墙阻止水体对土体的冲刷,其特征在于,护墙由片岩块砌筑而成,各片岩块平行堆叠,片岩块之间具有缝隙,水体可通过该缝隙渗入土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片岩块与护墙的外表面垂直,其一端伸入土体中,另一端暴露于护墙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片岩块位于护墙外表面的一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护墙的底端伸入水体中,与水体底部的流道相接,其顶端暴露于水体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护墙的顶端设有条形压块,条形压块将片岩块压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条形压块采用石材或钢筋混凝土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片岩护岸结构,包括有护墙,该护墙一侧具有土体,护墙将土体围护在其内,其另一侧与水体接触,护墙阻止水体对土体的冲刷,护墙由片岩块砌筑而成,各片岩块平行堆叠,片岩块之间具有缝隙,水体可通过该缝隙渗入土体中。片岩块与护墙的外表面垂直,其一端伸入土体中,另一端暴露于护墙的外表面;片岩块位于护墙外表面的一端具有不规则断裂面;护墙的底端伸入水体中,与水体底部的流道相接,其顶端暴露于水体外部;该片岩护岸结构采用片岩块堆叠的方式进行砌筑,且在片岩块之间留有缝隙,水体可从该缝隙渗入土体中,对土体中的生物提供水份,同时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
文档编号E02B3/12GK102747705SQ2012102563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祝昌人, 祝昌彦 申请人:浙江元成园林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