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15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包括一横卧的柱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肋条柱状本体,其两端呈封闭状,柱状本体上部置有充灌砂浆所用的充灌口,该充灌口上置有能够裹覆输砂管管口的双层袖口,该双层袖口的底部分别与本体上部的充灌口边缘缝制后固定连接。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砂肋条上顶面的双层袖口能够很好地实现砂肋条的充砂和泌水,同时双层袖口可有效减少充灌砂时的流失率,充灌完成后可把内层袖口内置挤压封堵外层袖口,同时绑扎好外层袖口,这样对砂肋条上充灌口的封闭形成了双保险,可以避免砂肋条中沙的外漏,保证砂肋条对软体排的压载效果。因此本发明施工效率高、材料浪费少、成型质量可靠。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利、水运工程中护底施工用的水下砂肋软体排压载技术,特别是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砂肋条。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土工织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工织物软体排对铺设范围内的水下基床能起到很好的防冲刷的防护作业,运用土工织物制作的软体排护底结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大量应用到水利、水运工程的护底施工中,比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洋山深水港工程、青草沙水库工程等。
[0003]软体排排体压载材料一般使用长管砂肋条(袋),软体排与砂肋袋均在陆上加工,然后将加工好的整块软体排运至水上施工现场,上卷存于专用船的卷筒,并展铺在甲板上,长管砂肋条在甲板上充砂成型,并将砂肋在甲板上与排体布固定连接成整体,利用倾斜滑板导铺,排体入水与船体沿铺设方向的平移同步,排体成型与移船铺设交错进行,实现整张软体排连续铺设。长管砂肋条直径一般为30cm,长度可根据铺排船铺设软体排的宽度确定。根据不同使用部位可方便地调整砂肋条的间距(50?150cm),以调整压载重量(75?216kg/m2),满足不同风浪、水流条件下的稳定要求。
[0004]现有技术中,砂肋条布采用筒型无接缝土工布,两头充灌口,袋内充灌沙为中细砂,可以在专用船甲板上简便地穿进预加工在排布上的固定套环后快速充砂成型。长管砂肋条充灌施工时一般一头充灌,一头溢出水,两头交错充灌,使砂肋充盈率在80%以上,充灌完成后采用尼龙绳进行绑扎,在水流的作用下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砂肋条在被绑扎的开口端脱开而出现在施工完成后漏沙的情况,这样就会减少软体排压载重量,从而严重影响了软体排的护底效果。根据常规砂肋条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相关数据统计,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漏砂率约30%,砂肋条成型质量随机性太大,质量很难保证,同时该方法需在两端头预留约2m砂肋条,对材料浪费很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砂肋条。
[0006]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包括一横卧的柱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肋条柱状本体,其两端呈封闭状,柱状本体上部置有充灌砂浆所用的充灌口,该充灌口上置有能够裹覆输砂管管口的双层袖口,该双层袖口的底部分别与本体上部的充灌口边缘缝制后固定连接。
[0007]本发明突出的特点是砂肋条上顶面的双层袖口能够很好地实现砂肋条的充砂和泌水,同时双层袖口可有效减少充灌砂时的流失率,充灌完成后可把内层袖口内置挤压封堵外层袖口,同时绑扎好外层袖口,这样对砂肋条上充灌口的封闭形成了双保险,可以避免砂肋条中沙的外漏,保证砂肋条对软体排的压载效果。因此本发明施工效率高、材料浪费少、成型质量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各序号分另Il表不为:__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包括一横卧的柱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砂肋条柱状本体,其两端呈封闭状,柱状本体上部置有充灌砂浆所用的充灌口,该充灌口上置有能够裹覆输砂管管口的双层袖口,该双层袖口的底部分别与本体上部的充灌口边缘缝制后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袖口其外层袖口的长度和直径都大于内层袖口的长度和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袖口中内层袖口的长度为30厘米、直径为1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本体上的充灌口分别置在柱状本体近两端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砂肋软体排压载的双袖口砂肋条,其特征在于:充灌口边缘到柱状本体端头边缘的距离为30厘米。
【文档编号】E02B3/12GK103711102SQ20121037307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楼启为, 孙卫平, 徐波, 朱曙忠 申请人: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