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24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砼闸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砼闸阀。
技术背景现在工程用的闸阀是钢件闸阀,钢件在经水浸泡后容易腐蚀,腐蚀后不能再次使用,其价格昂贵,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盗,易丢失,安装和固定方面都不够牢固,其运输成本特别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砼闸阀,它安装方便易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防丢失,节约成本,具有环保,坚固耐用,安装、运输、采购、使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0004]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第一立柱I、第二立柱2、闸槽3、砼闸板4、横梁5、提手6组成;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内均设置有闸槽3,砼闸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闸槽3设置在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上,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I与第二立柱2的中部,砼闸板4的中部设置有提手6。所述的砼闸板4的整体板面为长方形设计,上端15cm处为梯形设计,厚度为l_5cm0所述的横梁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孔5-1,第一内孔5-1的直径为15_20cm,且第一内孔5-1与砼闸板4内的第二内孔4-1相通。所述的提手6的规格为llcm*4. 5cm。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易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防丢失,节约成本,具有环保,坚固耐用,安装、运输、采购、使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照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第一立柱I、第二立柱2、闸槽3、砼闸板4、横梁5、提手6组成;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内均设置有闸槽3,砼闸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闸槽3设置在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上,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I与第二立柱2的中部,砼闸板4的中部设置有提手6。所述的砼闸板4的整体板面为长方形设计,上端15cm处为梯形设计,厚度为l_5cm0所述的横梁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孔5-1,第一内孔5-1的直径为15-20cm,且第一内孔5-1与砼闸板4内的第二内孔4-1相通。所述的提手6的规格为llcm*4. 5cm。
具体实施方式
二 参照图3,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由本体7、圆孔8、插口 9、小闸板10组成;本体7的中部设置有圆孔8,本体7的上端设置有插口 9,小闸板10的下端插设在本体7的插口 9内。所述的圆孔8的孔径为17-20cm,距离闸阀头5_10cm以内。所述的插口 9的规格为17cm*4cm。所述的小闸板10的下端为17-20cm直径的圆弧形设计,与圆孔8内密封,且规格为长25cm*宽16cm*厚3cm,内设置有田字形钢筋。本具体实施方式
安装方便易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防丢失,节约成本,具有环 保,坚固耐用,安装、运输、采购、使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1.砼闸阀,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第一立柱(I)、第二立柱(2)、闸槽(3)、砼闸板(4)、横梁(5)、提手(6)组成;第一立柱⑴和第二立柱(2)内均设置有闸槽(3),砼闸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闸槽(3)设置在第一立柱(I)和第二立柱(2)上,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I)与第二立柱(2)的中部,砼闸板(4)的中部设置有提手(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砼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砼闸板(4)的整体板面为长方形设计,上端15cm处为梯形设计,厚度为l-5c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砼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孔(5-1),第一内孔(5-1)的直径为15-20cm,且第一内孔(5_1)与砼闸板⑷内的第二内孔(4-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砼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砼闸阀是由本体(7)、圆孔(8)、插口(9)、小闸板(10)组成;本体(7)的中部设置有圆孔(8),本体(7)的上端设置有插口(9),小闸板(10)的下端插设在本体(7)的插口(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闸板(10)的下端为圆弧形设计。
专利摘要砼闸阀,它涉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领域。它是由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闸槽(3)、砼闸板(4)、横梁(5)、提手(6)组成;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内均设置有闸槽(3),砼闸板(4)的两端分别通过闸槽(3)设置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的中部,砼闸板(4)的中部设置有提手(6)。它安装方便易懂,耐腐蚀,使用寿命长,防丢失,节约成本,具有环保,坚固耐用,安装、运输、采购、使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E02B13/02GK202705999SQ20122018422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雍文广, 史正通 申请人:雍文广, 史正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