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5840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型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专利公开一种针对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进行控制的改良型装置,主要用于去除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携带的泥砂,尤其对于小颗粒泥砂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该装置由雨水箅子(1)、挡流板(2)、储砂井(3)、过滤层(4)四部分组成;所述雨水箅子(1)可就地利用现有设施,不需另外制作;所述挡流板(2)倾角45°;所述储砂井(3)位于装置底部,用于存储收集的泥砂;所述过滤层(4)深度0.5米,由粒径20-40mm的砾石/鹅卵石组成,用于强化微小颗粒的去除。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应用方便,可直接布置在现有雨水口下部,不需额外占地,且不用改动雨水管道现状;泥砂补集效率高,相对于改良前,细小泥砂的补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泥砂清理方便,可直接通过吸粪车一次性沿途清理,且在泥砂清理过程中,过滤层可同步自动进行反冲洗。
【专利说明】一种改良型城市道路暴雨径流除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属于城市环境规划、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的源头/传输过程控制。
【背景技术】
[0002]城市暴雨径流冲刷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道路交通负荷大,占地面积多,其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强度远大于屋面、广场等不透水下垫面,已成为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体(王书敏.山地城市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同时,研究证明,固体形态是城市暴雨径流中有机物、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的主要赋存形态,悬浮物应作为暴雨径流污染的首要控制指标(王书敏,何强,艾海男,潘伟亮,智悦,王静.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及控制对策[J].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445-1450.),因此,强化城市暴雨径流泥砂的控制非常必要。
[0003]申请者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通过改进除砂井的结构可以提高暴雨径流中泥砂的去除率(专利“一种针对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进行源头控制的装置”(CN202416537U)),同时也发现,尽管申请者已授权专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暴雨径流泥砂的去除效率,但针对微小颗粒的去除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0004]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专利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处理,提出了一种具有更高泥砂去除效率的除砂装置,为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的源头控制提供了依据。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专利根据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性,针对道路雨水径流高效除砂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适合城市道路暴雨径流的改良型除砂装置。该装置除砂效率高,应用方式灵活,尤其是对小颗粒泥砂的去除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可广泛布设于城市道路的雨水口下部,实现道路暴雨径流泥砂的就地消减。
[0006]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对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进行控制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型除砂装置由雨水箅子(I)、挡流板(2)、储砂井(3)、过滤层(4)四部分组成。
[0007]为降低构建成本,改良型除砂装置特征在于雨水篦子可利用现有设施,不需另外制作,简单方便。
[0008]为简化除砂井结构,改良型除砂装置特征在于挡流板的设置不仅简化了装置结构,而且起到了导流作用,避免了暴雨径流对沉积泥砂的扰动,防止了沉积泥砂的再悬浮。
[0009]为强化细小颗粒的去除,改良型除砂装置特征在于过滤层深度0.5米,由粒径20-40mm的砾石/鹅卵石组成,过滤层上部超高0.5米,且雨水箅子高于过滤层超高板(5)
0.5米以上。
[0010]为方便沉积泥砂的清除和避免过滤层的堵塞,改良型除砂装置特征在于沉积泥砂可周期性排除,排除方法可用潜污泵抽取,也可以用吸粪车吸取,在底泥排除的过程中,水位下降,过滤层自动进行反冲洗。
[0011]为方便沉沙井的推广使用,改良型除砂装置特征在于该装置可直接设于现有雨水口下部,不需额外占地,不需变动雨水管网线现状,使用方便。
[0012]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I)、进一步提高了泥砂补集效率,尤其提高了细小颗粒泥砂的捕集效果;(2)、避免了由于暴雨径流对底泥的扰动和冲刷引起的泥砂捕集效率降低的缺点;(3)、可以直接布置在现有雨水口下面,应用灵活,对管网现状无影响,投资省,且收集的泥砂方便清除;(4)、对所补集泥砂进行清除的同时,过滤层可同步自动进行反冲洗,避免了过滤层的堵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中:
1一雨水篦子2—挡流板
3—储砂井4一过滤层
5一过滤层超闻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该装置由雨水箅子(I)、挡流板(2)、储砂井(3)、过滤层(4)四部分组成。雨天降雨开始时,道路暴雨径流通过雨水篦子(I)直接进入所述装置内,然后转而向上,经过滤层(4)流至市政雨水管网。由于泥砂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泥砂进入储砂井(3)内沉积,导流板的设置有效防止了水流对已沉积泥砂的扰动作用;暴雨径流中剩余的泥砂在流经过滤层(4)时,小颗粒泥砂得到了进一步去除。
[0015]实施本发明专利时,除砂装置可直接安装在雨水口下面,形状可做为圆形或者方形;储砂井(3)深度0.5-1.0米,过滤层深度0.5米,过滤层上部超高0.5米,且雨水箅子高于过滤层超高板0.5米以上,挡流板(2)倾角45°。
【权利要求】
1.一种针对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泥砂进行控制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型除砂装置由雨水箅子(I)、挡流板(2)、储砂井(3)、过滤层(4)四部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篦子可利用现有设施,不需另外制作,简单方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流板的设置不仅简化了装置结构,而且起到了导流作用,避免了暴雨径流对沉积泥砂的扰动,防止了沉积泥砂的再悬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层深度0.5米,由粒径20-40mm的砾石/鹅卵石组成,过滤层上部超高0.5米,且雨水箅子高于过滤层超高板(5)0.5米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沉积泥砂可周期性排除,排除方法可用潜污泵抽取,也可以用吸粪车吸取,在底泥排除的过程中,水位下降,过滤层自动进行反冲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除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可直接设于现有雨水口下部,不需额外占地,不需变动雨水管网线现状,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E03F5/14GK103938705SQ201310021939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王书敏, 于慧, 于芳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