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42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包括闸门体、闸底板、启闭机坑、启闭设备,其特征在于闸门下部设置两道受力环,支撑受力环和启闭受力环,启闭受力环连接启闭设备,支撑受力环铰接在闸底板上,启闭受力环位于支撑受力环的下方,支撑受力环将闸门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受力体,下部受力体高度H2,上部受力体高度为H1,其中2H1≤H2≤8H1。闸门依靠底道铰支点连接液压杆(或者钢丝绳),靠液压油缸(或者卷扬机)作为启闭机构。本发明具有隐蔽性及操作便利性启闭结构的水闸,即可以满足防洪要求,又能满足亲水、景观要求。本发明总投资要少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且景观效果也优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
【专利说明】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挡水闸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
【背景技术】
[0002]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景观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对于城市内一些景观河道、滨水景观带堤防,既要满足挡水(防洪)要求,又要满足亲水(景观)要求,这时往往会采用一些挡水建筑物代替实体结构堤防,滨水景观水闸就是其中一种形式。常规水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是水闸的主体,设有底板、闸门、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闸门用来挡水和控制过闸流量,闸墩用以分隔闸孔和支承闸门、胸墙、工作桥、交通桥等。底板是闸室的基础,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向地基传递,兼有防渗和防冲作用。景观水闸通常不控制过闸流量,只需满足挡水要求,同时需要满足更高的景观要求。因此水闸的启闭方式多数采用下卧方式,启闭结构、启闭设备尽量隐蔽不外露,启闭设备工作条件具有很好的保证率,闸门之间的闸墩最好能够设法隐藏。传统下卧闸门主要通过闸门底部铰接或者底轴与闸底部连接,使闸门能以底铰(或底轴)为圆心旋转,达到启闭(卧倒)目的。底铰方式启闭形式为两侧通过闸门液压油缸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闸门液压油缸作为启闭机构;或者两侧通过闸门钢丝绳与闸墩连接,闸门依靠卷扬机(或者手提葫芦)作为启闭机构。该形式闸门必须有闸墩,平时闸门下卧时竖立了一排闸墩,影响景观。
[0003]对于城市内一些景观河道,为了更好的满足景观要求,必须有一种闸门型式,既要满足挡水(防洪)要求,又要满足亲水(景观)要求;既要能够隐蔽启闭结构及启闭设备,同时具有操作便利的特点,因此产生了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的发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它即可以满足防洪要求,又能满足亲水、景观要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包括闸门体、闸底板,其特征在于闸门下部设置支撑受力环和启闭受力环,启闭受力环连接启闭设备,支撑受力环铰接在闸底板上,启闭受力环位于支撑受力环的下方,支撑受力环将闸门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受力体,下部受力体高度H2,上部受力体高度为H1,其中2H1<H2<8H1。闸底板设置有放置启闭设备的坑道,坑道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启闭设备为液压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启闭设备为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钢丝绳与下道受力环连接。闸门体设置侧止水与底止水。闸门体的一侧设置U型止水,另一侧设置与U型止水相配合的Ω型止水,相邻两个闸门的闸门体之间通过U型止水和Ω型止水搭接。[0006]闸门体下部设置两道受力环(支撑臂),启闭受力环连接启闭杆,支撑受力环固定铰接在闸底板上。支撑铰接支撑点将水闸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受力体,闸门启闭是通过启闭杆推动启闭受力环带动闸门绕支撑受力环转动,以达到启闭水闸目的。水闸关闭挡水,开启卧平于闸底板上,启闭设备放置于支撑受力环支撑点高程以下的启闭机坑内,该水闸开启后所有结构及设备隐藏于闸底板下,且闸底板顶面与地面齐平,外观上看不出任何结构体,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该水闸适用于景观要求高,长时间开启(下卧),短时间关闭挡水的情况下,水闸的启闭原理形同单支点杠杆,故本发明称之为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本发明在传统下卧门水闸基础上,变动受力支撑点,隐藏启闭设备及结构于水闸开启(下卧)后闸面板下,避开支撑点露在闸面板上;当需要同时设置多个闸门时,不设闸墩,相邻闸门之间可通过设置在闸门体侧边的U型与Ω型止水搭接;整片水闸开启(下卧)后,与地面相平,不影响周边景观,且又亲水。本发明总投资要少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且景观效果也优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平面布置示意图。
[0008]图2A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2B为图1中的B-B剖视图。
[0009]图3为U型止水与Ω型止水搭接示意图。
[0010]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2]本发明把水闸门体设计成支撑点以上及以下两个部分,高度分别为H2、H1,设计两段高度适合比例为2H1≤H2≤8H1,Hl满足启闭机运行高度要求。
[0013]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案特征构成的明显的技术特点:闸门体5有两道受力环;支撑受力环6位于上道,与闸底板4转动连接,启闭受力环7位于下道,与启闭设备连接;水闸上道支撑点将水闸分为上下两部分受力体;闸底板4根据启闭受力要求设置若干孔放置启闭设备的坑道I ;坑道深度应满足放置启闭设备运行净高度;坑道I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8 ;闸门开启时,盖板8位于闸门体5下,不影响闸门启闭;闸门体设置侧止水3与底止水。其中侧止水的设置方法为:闸门体的一侧设置U型止水(U型止水边缘设置有一 U形凹槽),另一侧设置与U型止水相配合的Ω型止水(Ω型止水边缘设置有一弧形突起),相邻两个闸门的闸门体之间可通过U型止水11与Ω型止水12搭接,不设闸墩;闸门开启(下卧)后,与地面齐平,外观上没有突兀结构;闸门关闭(直立)后,由启闭设备锁定门体,所有闸门成一条线,满足挡水要求。闸门启闭通过门体上、下道受力环,利用杠杆原理驱动;启闭设备可采用液压杆2驱动,也可采用卷扬启闭机10,通过钢丝绳9驱动。采用卷扬机驱动需加设一道钢丝绳,在支撑受力环上部,起着开启闸门作用。
[0014]下面将本发明与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进行比较。
[0015](I)启闭力比较
如2所示,假设Hl为I个单位高度,闸门启闭力为P,传统底轴支撑下卧门闸门受到水压力荷载为F,启闭力等于水压力F。本发明上部支座总荷载为n*F,启闭力对比计算表如下所示。由表数值可知,H2与Hl比值在2~8倍较合适,小于2倍,启闭力将为反向,超过8倍启闭力将增加过多。
[0016]表1启闭力对比值
【权利要求】
1.一种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包括闸门体、闸底板,其特征在于闸门下部设置支撑受力环和启闭受力环,启闭受力环连接启闭设备,支撑受力环铰接在闸底板上,启闭受力环位于支撑受力环的下方,支撑受力环将闸门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受力体,下部受力体高度H2,上部受力体高度为H1,其中2H1≤H2≤8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其特征在于:闸底板设置有放置启闭设备的坑道,坑道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其特征在于:启闭设备为液压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其特征在于:启闭设备为卷扬启闭机,所述卷扬启闭机通过钢丝绳与启闭受力环连接,支撑受力环上部同时加设一道钢丝绳与卷扬启闭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其特征在于:闸门体设置侧止水与底止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驱动下卧闸门,其特征在于:闸门体的一侧设置U型止水,另一侧设置 Ω型止水,相邻两个闸门的闸门体之间通过U型止水和Ω型止水搭接。
【文档编号】E02B7/40GK103966984SQ20131003293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邓柏旺, 邬显晨, 袁晓宇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