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63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
背景技术
土石坝建设的主要优势是利用开挖渣料筑坝,但不是所有的开挖渣料都能作为坝体填筑料,比如表土,因表层有机土壤中含细根须、草本植物及覆盖草等植物,不能上坝;其它开挖的土方或部分全强风化岩体,可能因其上坝须放缓坝坡或加强碾压等带来的不经济性而被弃置,这些弃料都需要渣场容纳。工程通常会选择远离坝区的天然地形沟谷作为渣场,这样就带来了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移民和弃渣运距较远的问题,同时天然地形沟谷一般坡高沟陡、汇水量大,使得渣场防护工程量较大,既不经济又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和移民,减少渣场防护工程量以及弃渣运距、增加坝体稳定、美化坝区环境、既经济又环保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优选的,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优选的,所述堆 渣体与所述土石坝的填筑料之间设置有所述堆渣体过渡层。优选的,所述渣场基础排水层与所述土石坝的坝基排水层相连,所述渣场顶部排水沟设在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交界处,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相连。优选的,所述覆土绿化区设置于所述渣场的顶面和下游坡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渣场布置在土石坝坝后,堆渣体一部分直接压覆在下游坝面上,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和移民;(2)可部分利用土石坝的排水及其防护措施,减少了渣场工程防护量;(3)临近土石坝等工程开挖区,减少了弃渣运距;(4)堆渣体可作为坝脚压重,增加了坝体的稳定性;(5)渣场顶面及下游坡面覆土绿化美化了坝区环境;(6) 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既经济又环保,可广泛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渣场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剖面示意图;其中:1土石坝;2渣场;3堆渣体;4堆渣体过渡层;5渣场基础排水层;6-— 土石坝坝基排水层;7-—渣场顶部排水沟;8-—山体;9-一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ιο---覆土绿化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以满足自身稳定要求。所述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的填筑料之间设置有所述堆渣体过渡层,堆渣体根据渣场沉降对坝体的影响分析,可碾压也可不碾压。所述渣场基础排水层与所述土石坝的坝基排水层相连,所述渣场顶部排水沟设在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交界处,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相连,渣场排水系统须同时满足土石坝和渣场的排水防护标准。所述覆土绿化区设置于所述渣场的顶面和下游坡面,用于固渣护坡。下面以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某大型工程为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浙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943m,坝脚处最大坝高95.2m,下游坝坡1: 1.6,在土石坝I坝后布置渣场2。渣场 2顶高程1875m,最大堆渣高度50.2m,堆渣容量92万m3。渣场2上游坡度1: 1.6与下游坝坡相同,渣场2下游坡度为1: 2,在1855m高程设2m宽马道。堆渣体3与土石坝I填筑料之间设堆渣体过渡层4厚0.6m,堆渣体3不碾压。渣场基础排水层5顺沟底设置,宽45m,高3m,上游与土石坝坝基排水层6相连;渣场顶部排水沟7采用浆砌石砌筑,宽1.2m,高0.6m,设在堆渣体3与土石坝I及山体8交界处,与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9相连,渣场排水系统可同时满足土石坝I和渣场2的排水防护标准。覆土绿化区10有机土壤厚lm,设置于渣场顶面及下游坡面,栽种灌草固渣防蚀防护林,以灌草为主,种植部分乔木。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I)渣场布置在堆石坝坝后,堆渣体一部分直接压覆在下游坝面上,取消了原设计在坝南侧堆渣容量61万m3的一号渣场,同时减少了坝东侧二号渣场容量31万m3,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占用耕地和林地37hm2,减少移民;(2)可部分利用土石坝的排水及其防护措施,减少了原渣场工程防护量;(3)临近堆石坝等工程开挖区,减少了弃渣运距约Ikm;
(4)堆渣体可作为坝脚压重,增加了坝体的稳定性,使堆石坝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提高5%、下游坝坡沿基础危险滑动面稳定安全系数增加21% ;(5)渣场顶面及下游坡面覆土绿化美化了坝区环境;(6)节省渣场征地费、工程措施费及弃渣运费约400万元,既经济又环保。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的填筑料之间设置有所述堆渣体过渡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渣场基础排水层与所述土石坝的坝基排水层相连,所述渣场顶部排水沟设在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交界处,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绿化区设置于所述渣场的顶面和下 游坡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石坝坝后渣场结构,渣场布置在土石坝的坝后,所述渣场包括堆渣体、堆渣体过渡层、渣场基础排水层、渣场顶部排水沟和覆土绿化区。所述渣场上游坡度与所述土石坝的坝体下游坡度相同,所述渣场下游削坡开级。所述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的填筑料之间设置有所述堆渣体过渡层。所述渣场基础排水层与所述土石坝的坝基排水层相连,所述渣场顶部排水沟设在堆渣体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交界处,与所述土石坝及山体排水沟相连。所述覆土绿化区设置于所述渣场的顶面和下游坡面。渣场布置在土石坝坝后,可减少渣场及其连接道路的征地和移民,减少渣场工程防护量和弃渣运距,增加坝体的稳定性,美化坝区环境。
文档编号E02B7/06GK203096697SQ20132009557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赵轶, 吕明治, 邱彬如, 吴海山, 李振中, 张沁成, 吴宝隆, 鲁红凯, 陈建华, 谭奇林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