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972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该生态堤岸防护系统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的基础上依次布置有土工布反滤层、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和湿生植物。其中,所述稳定结构坡面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所述土工布反滤层为两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所述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护坡空心砖组合体铺设而成,所述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所述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中的护坡植物和植物种植槽中种植的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防护系统的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堤岸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河流的堤岸是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自然状态下的堤岸往往物种丰富、生产力高,具有活跃的物质、养分和能量的流动。
[0003]在河流的治理上,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强调泻洪、排涝、航运等功能,经常会将河道挖深、拓宽、修直、河堤硬质化,但是会导致深槽、浅滩、沙洲和河漫滩的消失,破坏河岸与河床之间水文和生态上的联系,河堤与河底不生长植被,河流堤岸的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功能大大降低,同时,河岸生物的多样性也降低。由于河岸硬化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使水系与土地及其生物环境相分离,许多动植物无法生存,破环了自然河流的生物链,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硬质堤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环境和生态的问题。从水质净化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更期望河道蜿蜒曲折、自然跌水、河堤植被丰富。在当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如何将水利安全与河流生态功能有效结合,是河道堤岸设计中人们更关注的问题。
[0004]完全没有防护功能的天然河道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许多从事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的专业人员已经在同时具有河流防护功能和河道生态系统的生态堤岸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实践工作,主要集中在堤岸的防护材料、防护结构及各种构件的研究和创新上,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坡式堤岸进行生态防护,是一种具有结构稳定、净化水质、具有一定生态功能同时美化环境的河流堤岸防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该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防护系统的功能。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所述生态堤岸防护系统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的基础上依次布置有土工布反滤层、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和湿生植物;所述稳定结构坡面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所述土工布反滤层为两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所述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护坡空心砖组合体铺设而成,所述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内部填装袋装土,袋装土的两侧沿河道延长方向加固松木桩,松木桩顶部高度与袋装土顶部高度相同,所述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和植物种植槽中种植的植物,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中种植护坡植物,植物种植槽中种植挺水植物。
[0007]所述护坡空心砖包括砖体,砖体上至少设有一个空洞,砖体的底面呈锯齿状,砖体的上下面上各设有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位于砖体相对的两侧,两个台阶的开口方向相反,每个台阶上均设置有一个连接凹槽和一个定位凸块。[0008]所述护坡空心砖与河堤外侧连接处设置有多孔混凝土挡墙。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防护系统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坡空心砖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河堤外侧;2_多孔混凝土挡墙;3_土工布反滤层;4_护坡空心砖;5-稳定结构坡面;6_护坡植物;7_松木桩;8_袋装土 ;9_植物种植槽;10-挺水植物;11-河道常水位线12-砖体;13_空洞;14_连接凹槽;15_定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4]通过附图1和附图2可以看出,本方案的生态堤岸防护系统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的5基础上依次布置有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和湿生植物;所述稳定结构坡面5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所述土工布反滤层3为两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5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所述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护坡空心砖4组合体铺设而成,所述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内部填装袋装土 8,袋装土 8的两侧沿河道延长方向加固松木桩7,松木桩7顶部高度与袋装土 8顶部高度相同,所述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和植物种植槽9中种植的植物,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中种植护坡植物6,植物种植槽9中种植挺水植物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护坡空心砖4包括砖体12,砖体12上至少设有一个空洞13,砖体12的底面呈锯齿状,砖体12的上下面上各设有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位于砖体12相对的两侧,两个台阶的开口方向相反,每个台阶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凹槽14和一个定位凸块15。所述护坡空心砖4与河堤外侧I连接处设置有多孔混凝土挡墙2。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安全,同时具有净化河流水质和构建河堤生态防护系统的功能。
[0015]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润色、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态堤岸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堤岸防护系统是在原有的稳定结构坡面(5)的基础上依次布置有土工布反滤层(3)、多孔混凝土护坡、植物种植槽护脚和湿生植物;所述稳定结构坡面(5)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状土,所述土工布反滤层(3)为两层透水性无纺土工布,透水性无纺土工布位于稳定结构坡面(5)与多孔混凝土护坡之间,所述多孔混凝土护坡为采用多孔混凝土材料制作的单层护坡空心砖(4)组合体铺设而成,所述植物种植槽护脚是在坡脚与河底连接部位设置,内部填装袋装土(8),袋装土(8)的两侧沿河道延长方向加固松木桩(7),松木桩(7)顶部高度与袋装土(8)顶部高度相同,所述湿生植物为在多孔混凝土护坡和植物种植槽(9)中种植的植物,其中多孔混凝土护坡中种植护坡植物(6),植物种植槽(9)中种植挺水植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堤岸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空心砖(4)包括砖体(12),砖体(12)上至少设有一个空洞(13),砖体(12)的底面呈锯齿状,砖体(12)的上下面上各设有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位于砖体(12)相对的两侧,两个台阶的开口方向相反,每个台阶上均设置有一个连接凹槽(14)和一个定位凸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堤岸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空心砖(4)与河堤外侧(I)连接处设置有多孔混凝土挡墙(2)。
【文档编号】E02B3/06GK203383186SQ201320322147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6日
【发明者】冯春敏 申请人:冯春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