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3888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内竖向安装四根竖向缓冲杆,每个竖向缓冲杆的上端穿出壳体外各安装一个行走轮电机,每个行走轮电机上安装一个行走轮,行走轮是槽轮,内腔内水平设有隔板,内腔内装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上活动安装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上安装第一螺母,内腔内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母通过连接机构与轮架连接,轮架上安装胀紧轮;壳体的顶部竖向安装竖支架,竖支架上横向设有横支架,横支架的自由端安装外引导板,外引导板的上端与横支架的自由端铰接,外引导板和竖支架分别位于行走轮的两侧。
【专利说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
【背景技术】
[0002]黄河凌汛的防治工作历来是黄河河务的重中之重。防治凌汛最好的措施就是对黄河下游河道上的冰面进行爆破。破冰的主要方法有出动军方的飞机、大炮对冰面进行轰炸,以及派专业爆破人员直接在冰面上钻孔安放炸药爆破。调用飞机大炮破冰,劳师动众,成本过高,而且,需要多方单位的协调配合、审批周期过长,致使绝大多数河务段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采用。目前,大多数河务段只能采取派专业人员直接上冰面爆破的方法,但是,专业人员直接上冰面爆破存在以下问题:1、冰面地形复杂凹凸不平,行进速度慢;2、钻孔和爆破设备仍需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3、人员在冰面上钻孔作业过程中,万一出现部分冰面开裂塌陷的情况会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飞机大炮破冰成本高,专业人员破冰效率低风险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内腔,内腔内竖向安装四根竖向缓冲杆,每个竖向缓冲杆的上端穿出壳体外各安装一个行走轮电机,每个行走轮电机上安装一个行走轮,行走轮是槽轮,内腔内水平设有隔板,内腔内装有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上活动安装第一滑套,第一滑套上安装第一螺母,内腔内安装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第一螺母通过连接机构与轮架连接,轮架上安装胀紧轮;壳体的顶部竖向安装竖支架,竖支架上横向设有横支架,横支架的自由端安装外引导板,外引导板的宽度应大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外引导板的上端与横支架的自由端铰接,外引导板和竖支架分别位于行走轮的两侧,外引导板的内侧安装内引导板,内引导板的下端与外引导板的下端铰接;横支架上安装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横支架铰接,第二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内引导板上端铰接;内引导板上沿内引导板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开设四个内引导板槽,内引导板槽与行走轮一一对应配合;壳体的后侧上安装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上活动安装钻机座,钻机座上设有第二螺母,壳体上安装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上安装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壳体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套支撑机构,每套支撑机构由一个升降机构和一个行走机构连接构成,升降机构由配重滑块、滑杆、导向杆、滑动板和第三电机连接构成,壳体的后面安装第三电机和滑杆,滑杆与配重滑块螺纹连接,配重滑块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滑动板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每个行走机构由两个支撑架、两根支撑杆、升降推杆、一个矩形支撑座、导向套和限位板连接构成,限位板位于壳体下方,并且与壳体固定连接,限位板能与导向套配合为其限位,滑动板上安装升降推杆,升降推杆的推杆上安装矩形支撑座,矩形支撑座与导向杆滑动配合,导向杆上滑动安装导向套,导向套位于矩形支撑座下方,导向套分别与两根支撑杆的下端铰接,每个支撑架由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行走电推杆和防滑轮连接构成,第三臂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臂和第二臂的下端铰接,第一臂和第二臂的上端分别与矩形支撑座铰接,矩形支撑座、第一臂、第二臂和第三臂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臂上安装行走电推杆,行走电推杆的推杆上安装防滑轮,钻机座上安装钻头驱动装置,钻头驱动装置的钻杆上安装钻头,钻头与钻杆螺纹连接,钻头内部设有遥感炸弹。所述横支架上安装摄像头。所述连接机构由转向电机和偏心杆连接构成,转向电机与第一螺母连接,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偏心杆,偏心杆的一端安装轮架。所述壳体的下部开设更换槽,壳体内安装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弧形架,弧形架上安装备用钻头,第四电机能带动弧形架绕过第二导杆与钻杆配合。所述内腔内水平安装转轴,转轴上安装辅助引导板,辅助引导板的上端开设四个辅助引导板槽,四个辅助引导板槽与四个行走轮一一对应配合;转轴上安装拔杆,内腔内安装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拔杆铰接。所述外引导板的外侧安装重块。所述防滑轮上设有行走轮控制器,行走轮控制器控制防滑轮的转向和正反转。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可替代专业人员在冰面上直接钻孔破冰放置炸药,其使用成本远低于出动军方的飞机、大炮,任何河务段都便于采用,而其安全性和机动性远高于人工破冰的方法。它装有引导机构,引导机构具备大面积的并且可以展开的外引导板,方便工作人员在地面上远距离观察到外引导板与线路间的位置关系,只要将外引导板挂于线路上,便可将线路快速准确地引导至四个独立的行走轮下方,确保四个独立的行走轮均与同一根线路悬挂配合,防止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意外坠落。整个悬挂过程无须精确控制,只需将外引导板搭于待悬挂的线路上便已完成了悬挂工作,引导机构会自动调整线路进入四个行走轮的轮槽内。它还装有辅助引导板,辅助引导板可与引导机构配合,进一步确保悬挂钢丝绳能同时与四个独立的行走轮配合,防止线路超越行走轮移动至行走轮与行走轮电机之间。由于吊装过程中一旦引导机构的外引导板与悬挂钢丝绳接触便会在此处形成一个旋转的支点,若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重心较低,便会在重力作用下绕该支点摆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该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的壳体上装有重心调整机构,它可在吊装时将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的重心上移,可防止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摆动,确保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能快速精确悬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钻机座上的钻杆和钻头;图2是图1所示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悬挂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引导机构和轮架;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中省略了行走轮;图6是图4的C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壳体2内腔3竖向缓冲杆4行走轮5转向电机6偏心杆7轮架8胀紧轮9第一电机10第一丝杠11第一螺母12第一导杆13第一滑套14隔板15拔杆16第一电动推杆17辅助引导板18竖支架19横支架20外引导板21重块22内引导板23第二电动推杆24摄像头27第二导杆28钻机座29第二螺母30第二电机31第二丝杠32内引导板槽33辅助引导板槽34行走轮电机35转轴36更换槽37第四电机38弧形架39备用钻头40钻头驱动装置41钻杆42钻头43配重滑块44滑杆45第一臂46第二臂47矩形支撑座48第三臂49行走电推杆50防滑轮51限位板52导向套53导向杆54滑动板55升降推杆56支撑杆57配合槽58行走轮控制器59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包括壳体I。壳体I内设有内腔2。内腔2内竖向安装四根竖向缓冲杆3,每个竖向缓冲杆3的上端穿出壳体I外各安装一个行走轮电机34,每个行走轮电机34上安装一个行走轮4,行走轮4是槽轮。内腔2内水平设有隔板14。内腔2内装有第一导杆12,第一导杆12上活动安装第一滑套13,第一滑套13能沿第一导杆12竖向滑动。第一滑套13上安装第一螺母11。内腔2内安装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丝杠10,第一丝杠10与第一螺母11螺纹连接。第一螺母11通过连接机构与轮架7连接。轮架7上安装胀紧轮8,胀紧轮8是槽轮。壳体I的顶部竖向安装竖支架18,竖支架18上横向设有横支架19,横支架19的自由端安装外引导板20。为确保外引导板20在高空中有足够的辩识度,便于工作人员将外引导板20搭挂于悬挂钢丝绳上,同时,也为了防止外引导板20过长而造成搭挂时所述破冰机重心不稳或风阻过大引发整机在风中剧烈晃动,因此,外引导板20的宽度应大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小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外引导板20的上端与横支架19的自由端铰接,外引导板20和竖支架18分别位于行走轮4的前后两侧,即竖支架18、横支架19和外引导板20罩于行走轮4的外周。外引导板20的内侧安装内引导板22,内引导板22的下端与外引导板20的下端铰接。横支架19上安装第二电动推杆23,第二电动推杆23与横支架19铰接。第二电动推杆23的活塞杆与内引导板22上端铰接。内引导板22上沿内引导板22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开设四个内引导板槽32。内引导板槽32与行走轮4 一一对应配合。在图4和图5能看到壳体I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套支撑机构,每套支撑机构由一个升降机构和一个行走机构连接构成。升降机构由配重滑块43、滑杆44、导向杆53、滑动板54和第三电机59连接构成。壳体I的后面安装第三电机59和滑杆44。滑杆44与配重滑块43螺纹连接。配重滑块43与滑动板54固定连接,滑动板54与导向杆53滑动配合。在图6中可见每个行走机构由两个支撑架、两根支撑杆56、升降推杆55、一个矩形支撑座47、导向套52和限位板51连接构成。支撑座47上设有配合槽57,滑动板54位于配合槽57内,以便于滑动板54与支撑座47,既可在配合时减小体积,又可使滑动板54与支撑座47更稳定。
[0008]限位板51位于壳体I下方,并且与壳体I固定连接。限位板51能与导向套52配合为其限位。滑动板54上安装升降推杆55,升降推杆55的推杆上安装矩形支撑座47,矩形支撑座47与导向杆53滑动配合,导向杆53上滑动安装导向套52,导向套52位于矩形支撑座47下方,导向套52分别与两根支撑杆56的下端铰接。每个支撑架由第一臂45、第二臂46、第三臂48、行走电推杆49和防滑轮50连接构成。第三臂4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的下端铰接,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的上端分别与矩形支撑座47铰接,矩形支撑座47、第一臂45、第二臂46和第三臂48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从而,可确保第三臂48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即保证防滑轮50与冰面有效接触。第一臂45上安装行走电推杆49,行走电推杆49的推杆上安装防滑轮50。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I的后侧上安装第二导杆27,第二导杆27上活动安装钻机座28,钻机座28可沿第二导杆27滑动。钻机座28上设有第二螺母29。壳体I上安装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上安装第二丝杠31,第二丝杠31与第二螺母29螺纹连接。在起吊悬挂时,为防止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在悬挂过程中摆动,造成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由悬挂钢丝绳上脱落,可启动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通过第二螺母29和第二丝杠31将钻机座28提升至壳体I上部,使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的重心壳体I上移。悬挂完成后,为确保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在悬挂钢丝绳上行走稳定,启动第二电机30将钻机座28下移至壳体I下部。钻机座28上安装钻头驱动装置40,钻头驱动装置40的钻杆41上安装钻头42。钻头42与钻杆41螺纹连接。钻头42内部设有遥感炸弹。所述遥感炸弹就是现有的,可远距离接受遥感信号而引爆的炸弹。所述防滑轮50上设有行走轮控制器58,行走轮控制器58控制防滑轮50的转向和正反转,从而,实现所述破冰机的行动方向。所述破冰机的壳体I内安装有现有的电池和电控系统,以便破冰机的各机构能按工作人员的要求动作。
[0009]所述支撑杆56也可以是电动推杆,同侧的两个支撑杆56的长度调为不同时,相应两个防滑轮50的高度也不相同,从而,可实现四个防滑轮50的高度均不相同。该结构方案,可使所述破冰机位于凹凸不平的冰面时,仍可使机身整体保持水平,从而使钻杆和钻杆竖直向下进行钻孔。
[0010]钻孔前的工作过程:先由工作人员在河道两岸之间拉一条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可分别固定于河两岸的树木或护栏等物体上,并确保固定牢固,将所述的破冰机如图2所示直接悬挂钢丝绳上,钢丝绳位于行走轮4和胀紧轮8之间。再启动行走轮4,使所述破冰机沿钢丝绳移至需钻孔放置炸药的大体位置上方;之后,启动第三电机59,第三电机59使配重滑块43带动滑动板54和矩形支撑座47同步下移,矩形支撑座47通过支撑架带动导向套52下移,直至导向套52受限位板51阻挡后,矩形支撑座47继续下移,此时,矩形支撑座47与导向套52间的距离缩小,如图6所示,同侧的两根支撑杆56分别将两个支撑架向两侧张开,从而,使所述破冰机着陆时更加稳固。通常当矩形支撑座47下移至设定位置后,破冰机便可着陆于冰面上。最后,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使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向外伸展打开;启动第一电机9使胀紧轮8下移;启动行走电推杆49和升降推杆55,使壳体I及行走轮4的位置上升,从而,使所述破冰机与钢丝绳分离,以便为钻孔破冰作准备。
[0011]钻孔工作过程:启动行走电推杆49和升降推杆55使破冰机重心降低,以便钻孔。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使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闭合收起,既降低重心,又可减小破冰机在冰面上的风阻,确保钻孔稳定。启动第二电机30使钻机座28带动钻头驱动装置40、钻杆41和钻头42下移,当钻头42接近冰面时,启动钻头驱动装直40,钻头驱动装直40通过钻杆41带动钻头42正向旋转,钻头42对冰面进行钻孔。当钻头42钻至设定深度后,钻头驱动装置40带动钻杆41反转,此时,由于钻头42受冰面的摩擦阻力,因此,钻杆41可与钻头42分离,将钻头42留于孔内,以便稍后直接遥控爆破。
[0012]钻孔完毕后将破冰机收回的动作:先通过控制防滑轮50将所述冰破机移至钢丝绳附近,并启动行走电推杆49和升降推杆55使破冰机的行走轮4上移至高于钢丝绳的高度,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使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向外伸展打开至钢丝绳的斜上方,此时,胀紧轮8如图1所示,位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最下方,使行走轮4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悬挂操作;再控制防滑轮50使破冰机进一步向钢丝绳靠近,以使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的下端位于钢丝绳上方,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使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的下端搭挂于该悬挂钢丝绳上,并进一步拉动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反向移动至如图1所示位置,此过程中,外引导板20和内引导板22将钢丝绳拉动并引导至四个独立的行走轮4下方,使钢丝绳进入每个行走轮4的轮槽内,完成悬挂工作,此时,四个行走轮4与四个内引导板槽32对应配合;最后,一方面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如图2所示,使内引导板22与外引导板20闭合复位,防止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行走时,内引导板22与悬挂钢丝绳发生磨擦,另一方面,启动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丝杠10和第一螺母11带动胀紧轮8上移,使胀紧轮8与四个行走轮4配合夹紧悬挂钢丝绳,防止悬挂钢丝绳由行走轮4内滑脱。启动第三电机59,第三电机59使配重滑块43带动滑动板54和矩形支撑座47同步上移,矩形支撑座47通过支撑架带动导向套52上移,同侧的两个支撑架在重力作用下向内侧内起。启动行走电推杆49和升降推杆55,使支撑机构相对壳体I上移复位,将所述破冰机的重心重新移至最上方,从而,使所述破冰机在悬挂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支撑机构与引导机构相配合实现所述破冰机的远程遥控自动吊挂的过程,而整个起吊悬挂过程最多耗时20分钟,若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可将起吊悬挂时间缩短至10分钟。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沿悬挂钢丝绳行走,可快速移至下一个爆破点或直接收回。所述破冰机离开冰面并移至安全位置后,岸上的工作人员可遥控引爆钻头42内的炸弹进行爆破。
[0013]为在悬挂过程中,使行走轮4和外引导板20处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使悬挂的成功率更高,悬挂时间更短,如图1和2所示,所述连接机构由转向电机5和偏心杆6连接构成。转向电机5与第一螺母11连接,转向电机5的输出轴上安装偏心杆6,偏心杆6的一端安装轮架7。悬挂时,一方面第一螺母11带动胀紧轮8下移至第一螺母11的最下方,另一方面,转向电机5通过偏心杆6带动胀紧轮8旋转,使胀紧轮8进一步下移,从而,加大行走轮4处的空间。
[0014]如图1和4所示,所述内腔2内水平安装转轴35。转轴35上安装辅助引导板17。如图4所示,辅助引导板17的上端开设四个辅助引导板槽33。四个辅助引导板槽33与四个行走轮4 一一对应配合。转轴35上安装拔杆15,内腔2内安装第一电动推杆16,第一电动推杆16的一端与壳体I铰接,第一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与拔杆15铰接。内引导板22引导悬挂钢丝绳向行走轮4的轮槽内靠近的同时,第一电动推杆16通过拔杆15推动辅助引导板17向外倾斜至如图1所示位置,此时,辅助引导板槽33与行走轮4 一一对应配合,辅助引导板17和内引导板22共同引导悬挂钢丝绳进入行走轮4的轮槽内,从而,可确保在外弓I导板20搭挂成功的前提下,悬挂工作一次成功。
[0015]如图1所示,所述外引导板20的外侧安装重块21。重块21可使外引导板20在重力作用下始终有保持竖向位置的趋势,以便外引导板20能有效将搭挂的悬挂钢丝绳快速引导至行走轮4内。
[0016]为实现所述破冰机可一次冰面作业可完成多个钻孔和放置炸弹的目的,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I的下部开设更换槽36。壳体I内安装第四电机37,第四电机37的输出轴上安装弧形架38,弧形架38上安装备用钻头39,第四电机37能带动弧形架38绕过第二导杆27与钻杆41配合。当钻杆41埋下钻头42后,第二电机30带动钻杆41反转上移。启动第四电机37,第四电机37带动弧形架38绕过第二导杆27,使备用钻头39位于钻杆41下方,钻杆41与备用钻头39上的螺孔接触后,钻杆41正转可与备用钻头39螺纹连接。
[0017]所述防滑轮50上设有行走轮控制器58。行走轮控制器58是现有的能控制轮子转速和使轮子转向的装置。行走轮控制器58控制防滑轮50的转向和正反转,以调整所述破冰机在冰面上的行走方向。所述行走轮控制器58还可控制防滑轮50转向,以使所述破冰机在冰面上可自由行走,从而,可更精确地选取钻孔位置。
[0018]为方便确认悬挂钢丝绳上废物的位置,以便快速清理,如图1所示,所述横支架19上安装摄像头24。摄像头24可相对横支架19水平360度及俯仰45度转动。
[0019]所述竖向缓冲杆3可以是现有摩托车前轮用的减震杆。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内腔(2),内腔⑵内竖向安装四根竖向缓冲杆(3),每个竖向缓冲杆(3)的上端穿出壳体⑴外各安装一个行走轮电机(34),每个行走轮电机(34)上安装一个行走轮(4),行走轮(4)是槽轮,内腔⑵内水平设有隔板(14),内腔(2)内装有第一导杆(12),第一导杆(12)上活动安装第一滑套(13),第一滑套(13)上安装第一螺母(11),内腔(2)内安装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安装第一丝杠(10),第一丝杠(10)与第一螺母(11)螺纹连接,第一螺母(11)通过连接机构与轮架(7)连接,轮架(7)上安装胀紧轮(8);壳体(1)的顶部竖向安装竖支架(18),竖支架(18)上横向设有横支架(19),横支架(19)的自由端安装外引导板(20),外引导板(20)的宽度应大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整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外引导板(20)的上端与横支架(19)的自由端铰接,外引导板(20)和竖支架(18)分别位于行走轮⑷的两侧,外引导板(20)的内侧安装内引导板(22),内引导板(22)的下端与外引导板(20)的下端铰接;横支架(19)上安装第二电动推杆(23),第二电动推杆(23)与横支架(19)铰接,第二电动推杆(23)的活塞杆与内引导板(22)上端铰接;内引导板(22)上沿内引导板(22)的长度方向依次竖向开设四个内引导板槽(32),内引导板槽(32)与行走轮(4) 一一对应配合;壳体(1)的后侧上安装第二导杆(27),第二导杆(27)上活动安装钻机座(28),钻机座(28)上设有第二螺母(29),壳体(1)上安装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上安装第二丝杠(31),第二丝杠(31)与第二螺母(29)螺纹连接;壳体(1)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套支撑机构,每套支撑机构由一个升降机构和一个行走机构连接构成,升降机构由配重滑块(43)、滑杆(44)、导向杆(53)、滑动板(54)和第三电机(59)连接构成,壳体(1)的后面安装第三电机(59)和滑杆(44),滑杆(44)与配重滑块(43)螺纹连接,配重滑块(43)与滑动板(54)固定连接,滑动板(54)与导向杆(53)滑动配合;每个行走机构由两个支撑架、两根支撑杆(56)、升降推杆(55)、一个矩形支撑座(47)、导向套(52)和限位板(51)连接构成,限位板(51)位于壳体⑴下方,并且与壳体⑴固定连接,限位板(51)能与导向套(52)配合为其限位,滑动板(54)上安装升降推杆(55),升降推杆(55)的推杆上安装矩形支撑座(47),矩形支撑座(47)与导向杆(53)滑动配合,导向杆(53)上滑动安装导向套(52),导向套(52)位于矩形支撑座(47)下方,导向套(52)分别与两根支撑杆(56)的下端铰接,每个支撑架由第一臂(45)、第二臂(46)、第三臂(48)、行走电推杆(49)和防滑轮(50)连接构成,第三臂(4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的下端铰接,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的上端分别与矩形支撑座(47)铰接,矩形支撑座(47)、第一臂(45)、第二臂(46)和第三臂(48)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第一臂(45)上安装行走电推杆(49),行走电推杆(49)的推杆上安装防滑轮(50),钻机座(28)上安装钻头驱动装置(40),钻头驱动装置(40)的钻杆(41)上安装钻头(42),钻头(42)与钻杆(41)螺纹连接,钻头(42)内部设有遥感炸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架(19)上安装摄像头(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由转向电机(5)和偏心杆(6)连接构成,转向电机(5)与第一螺母(11)连接,转向电机(5)的输出轴上安装偏心杆(6),偏心杆(6)的一端安装轮架(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下部开设更换槽(36),壳体(1)内安装第四电机(37),第四电机(37)的输出轴上安装弧形架(38),弧形架(38)上安装备用钻头(39),第四电机(37)能带动弧形架(38)绕过第二导杆(27)与钻杆(41)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内水平安装转轴(35),转轴(35)上安装辅助引导板(17),辅助引导板(17)的上端开设四个辅助引导板槽(33),四个辅助引导板槽(33)与四个行走轮(4) 一一对应配合;转轴(35)上安装拔杆(15),内腔⑵内安装第一电动推杆(16),第一电动推杆(16)的一端与壳体(I)铰接,第一电动推杆(16)的活塞杆与拔杆(15)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导板(20)的外侧安装重块(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河河务专用悬挂式防凌破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轮(50)上设有行走轮控制器(58),行走轮控制器(58)控制防滑轮(50)的转向和正反转。
【文档编号】E02B15/02GK203701057SQ20142006674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0日
【发明者】李新军, 王会军, 李方跃, 张成玉, 高西柱, 张建怀, 张薇 申请人:李新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