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06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河道(7)连接的多个合流管道(10、11、12);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13);分别安装在多个合流管道下游的多个分流井(2a、2b、2c),每个分流井(2a、2b、2c)内设置有截流装置(3)和位于截流装置(3)下游的蓄水室(4),截流装置(3)通过污水支线管道(14)与排污系统(13)连通;分别与多个蓄水室(4)连通的蓄水系统(5),蓄水系统(5)通过退水系统(6)与排污系统(13)连通。
【专利说明】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及城镇排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些城市的老建设区仍为合流制排水,旱季时,合流管内的污水经截流管排入污水截流管道,再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雨季时,合流管道要排除雨污混合水,合流管内的水位升高,使截流管处于压力流排水状况,排入污水截流管道的雨污混合水量远大于平日的污水量,造成污水截流管道的排水困难。一般情况,降雨初期排放的雨水污染物浓度最高,对初期雨水加大截流量,就能大大减少汛期排水对河道的污染。由于污水截流管道是按不满流设计的,降雨时,污水管道内的空余容量可以多排除一些初期雨水,但容量有限,当污水截流管道满流时,仍会有大量的初期雨水排入河道。因此,要想达到好的截流效果,必须截流更多的初期雨水。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污水截流管道的管径,但受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限制,污水管道不能做的过大,否则,超过处理能力的来水量仍要溢流排入河道。还有做法是将合流管道的初期雨水通过加建污水截流管道,将初期雨水输送到中途蓄水池,待雨后用泵把初期雨水抽入污水管道排走,但中途蓄水池的蓄水量大,体量也大,位置安排较难,其投资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利用沿河岸或雨水干线一侧地下设施的可安排空间用地,将初期雨水截流、蓄存,之后缓慢排入排污系统,避免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同时保证了排污系统的正常排水。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包括:与河道连接的多个合流管道;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分别安装在多个合流管道下游的多个分流井,每个分流井内设置有截流装置和位于截流装置下游的蓄水室,截流装置通过污水支线管道与排污系统连通;分别与多个蓄水室连通的蓄水系统,蓄水系统通过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连通。
[0006]优选地,每个所述分流井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内设置有沿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墙,第一分隔墙将分流井内分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上开有分别与合流管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优选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分隔墙,第二分隔墙将第二腔室分成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控流室和通道室;所述第二分隔墙的底部安装有用来连通控流室和通道室的弃流管,弃流管连接通道室的一端安装有止回拍门。
[0008]优选地,所述排污系统位于所述多个分流井的上游;所述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L型截流槽,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的方向延伸,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第一腔室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侧壁上,L型截流槽的顶部与连接进水口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墙与控流室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在所述控流室内的L型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墙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控流室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控流室的一个侧壁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所述L型截流槽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所述L型截流槽的顶部;安装在控流室的所述一个侧壁上的污水过渡管,其一端与所述污水支线管道连通,另一端伸出控流室的所述一个侧壁,其管底与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
[0009]或者,排污系统位于所述多个分流井的下游;所述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L型截流槽,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的方向延伸,L型截流槽的顶部与连接进水口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其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所述合流管道管底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墙与控流室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在所述控流室内的L型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墙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控流室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分隔墙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所述L型截流槽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所述L型截流槽顶部;安装在通道室内的污水过渡管,其一端穿过所述通道室的与第二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污水支线管道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分隔墙,其管底与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分隔墙,所述L型截流槽的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所述第三分隔墙的顶部连接。
[0011]优选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分隔墙,所述L型截流槽的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分隔墙上。
[0012]优选地,第三分隔墙与对应所述出水口的第一腔室侧壁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水平隔墙与连接出水口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水平隔墙、第三分隔墙与所述第一腔室侧壁围成所述蓄水室,水平隔墙上开有初雨进口 ;第一分隔墙上对应所述蓄水室的部分设置有通道,使得蓄水室与所述通道室连通。
[0013]优选地,污水过渡管的所述另一端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L型板的水平底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用来在降雨时合流管道内排水量过量时自动封盖所述污水过渡管的所述另一端的自动翻板装置。
[0014]优选地,自动翻板装置包括:封盖在所述通孔上的浮板,其邻近所述污水过渡管的一端铰接在所述L型板的水平底板上;固定在所述L型板的水平底板底部对应所述浮板另一端的挡板,用来止挡浮板的所述另一端,使得浮板与所述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以及固定在浮板底部的浮桶。
[0015]优选地,初雨进口为一个,其上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或者所述初雨进口为沿水流方向布置的多个,相邻初雨进口之间位于所述水平隔墙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立柱,每个初雨进口上均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
[0016]优选地,蓄水系统包括:分别与每个蓄水室和每个通道室连通的多个长线蓄水管道;连接相邻长线蓄水管道的分隔井;以及分别与起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和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两个蓄水检查井;其中,与所述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一个蓄水检查井通过所述退水系统与排污系统连通。
[0017]优选地,退水系统包括:一端与所述一个蓄水检查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污系统连通的退水管道;安装在退水管道所述另一端的止回拍门。
[0018]优选地,分隔井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有过水口,过水口上安装有止回拍门。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00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合流管道下游安装分流井,分流井内设置截流装置和蓄水室,截流装置保证了旱季时的正常排污,并在降雨时将初雨进行截流,使得截流的初雨排入排污系统,而超过截流量的初雨又使得截流装置自动关闭排入排污系统出路,从而不影响排污系统的正常排水,而大量初雨在蓄水室和与蓄水室连通的蓄水系统内蓄存,并在雨后在重力流作用下缓退入排污系统,在污水处理厂适当增加处理量而又不影响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将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处理掉,从而避免了初期雨水对河道造成的污染,同时保证了排污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正常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3是沿图2中I — I线的剖视图;
[0024]图4是沿图2中II —II线的剖视图;
[0025]图5是沿图2中III一III线的剖视图;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8是沿图7中IV—IV线的剖视图;
[0029]图9是沿图1中V —V线的剖视图;
[0030]图10是沿图1中VI—VI线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0、11、12_合流管道;13_排污系统;14_污水支线管道;2a、2b、2c-分流井;20a-进水口 ;20b-出水口 ;21_第一分隔墙;21a_第一腔室;21b_第二腔室;22-第二分隔墙;22a-控流室;22b-通道室;23_第三分隔墙;24_弃流管;24a_止回拍门;25-水平隔墙;26_支撑立柱;3_截流装置;30_截流槽;31-L型板;32,32’ -污水过渡管;33-浮板;34_挡板;35_浮桶;4_蓄水室;40_初雨进口 ;41_水平盖板;42_活页;43_倒“7”形板;44_浮桶;5_蓄水系统;50_长线蓄水管道;51_分隔井;51a-分隔板;51b_过水口 ;51c-止回拍门;52_蓄水检查井;6-退水系统;60_退水管道;61_止回拍门;7_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包括:与河道7连接的多个合流管道10、11、12 ;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13 ;分别安装在多个合流管道下游的多个分流井2a、2b、2c,每个分流井内设置有截流装置3和位于截流装置下游的蓄水室4,截流装置3通过污水支线管道14与排污系统连通,以便在旱季时将合流管道排入的污水和降雨时截流装置截流的初雨(即初期雨水)由污水支线管道排入排污系统,之后由排污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图中未示出)进行处理;当超过排污系统允许的截流量时,截流装置自动关闭排入排污系统出路,以避免造成排污系统的超量排水状况;分别与多个蓄水室连通的蓄水系统5,以便在降雨时将超过截流装置截流量的超量初雨蓄存,蓄水室蓄满后自动关闭,以便后雨流经蓄水室顶部排出分流井;蓄水系统通过退水系统6与排污系统13连通,以便将蓄水系统储蓄的初雨缓慢排入排污系统,之后由排污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图中未示出)进行处理。随蓄水水位下降,截流装置自动打开排入排污系统出路,恢复截流装置的截流旱季污水作用。使得排污系统在旱季和雨季均能正常排水,不会因降雨时排入排污系统过多的水量而影响运行;且能将大量初期雨水蓄存在蓄水系统内,并在雨后将蓄存的初期雨水重力流缓退入排污系统,使得污水处理厂适当增加处理量而又不影响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将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处理掉。从而有效消减汛期时合流管道排水对河道的污染。 [0033]实施例1
[003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2中I 一 I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II —II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中III一III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排污系统13位于多个分流井2a、2b、2c的上游。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井2a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内设置有沿合流管道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墙21,第一分隔墙21的顶部与分流井2a顶部相平,其底部与分流井井底相平,第一分隔墙21将分流井内分成相互隔离左右布置的第一腔室21a和第二腔室21b,第一腔室21a上开有进水口 20a和出水口 20b,进水口 20a和出水口 20b分别与合流管道10连通。第二腔室21b内设置有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分隔墙22,第二分隔墙22的顶部位于合流管道管底之上,但低于合流管道管顶,第二分隔墙22的底部与分流井井底相平,第二分隔墙22将第二腔室21b分成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控流室22a和通道室22b。第二分隔墙22的底部安装有用来连通控流室22a和通道室22b的弃流管24,弃流管24连接通道室22b的一端安装有止回拍门24a,以便当控流室22a内的水面高于通道室22b内水面时,止回拍门24a打开,控流室内雨水由弃流管24流入通道室;当控流室22a内的水面低于通道室22b内水面时,止回拍I? 24a关闭ο
[0035]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截流装置3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内21a的L型截流槽30,沿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的方向延伸,其断面面积和坡度应保证旱季污水和降雨时按污水截流倍数计算的最大流量通过;L型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第一腔室21a对应进水口 20a的侧壁上,以便由进水口 20a进入分流井2a的污水和雨水流入截流槽30内。L型截流槽30的顶部与合流管道管底相平,截流槽30的一端(如图2中的右端)穿过第一分隔墙21与控流室22a连通,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腔室21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在控流室22a内的L型板31,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分隔墙21上,另一端固定在控流室22a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控流室22a的一个侧壁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L型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L型截流槽30的顶部,并且其侧板与第二分隔墙22相隔一定的距离,以便超过其侧板高度的污水能够由其侧板顶部溢出,进入控流室22a内;安装在控流室22a的上述侧壁上的污水过渡管32,其一端与污水支线管道14连通,另一端伸出控流室22a的侧壁与L型板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连通,其管底与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流入分流井2a的污水经截流槽30截流,流入与截流槽30连通的L型板与控流室22a内壁围成的空间,之后经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最后由排污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3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过渡管32与上述L型板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为倾斜面;L型板31的水平底板上开有通孔,通孔上安装有自动翻板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翻板装置包括:封盖在通孔上的浮板33,其邻近污水过渡管的一端铰接在L型板的水平底板上;固定在L型板的水平底板底部对应浮板另一端的挡板34,用来止挡浮板的另一端,使得浮板与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以及固定在浮板33底部的浮桶35。当控流室22a内的水位上升到浮桶35位置时,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浮桶35在水的浮力作用下升起,带动浮板33转动,直至浮板33转动至与污水过渡管32的倾斜端面接触,浮板33将污水过渡管32的端口封盖,使得L型板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的污水不会再由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从而避免过量的污水或初雨排入排污系统影响排污系统的正常排水。
[0037]再如图2、4所示,第一腔室21a内设置有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分隔墙23,L型截流槽的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第三分隔墙23的顶部连接;第三分隔墙23的底部与分流井井底相平;第三分隔墙与对应出水口的第一腔室侧壁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25,水平隔墙与连接出水口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水平隔墙、第三分隔墙与第一腔室侧壁围城蓄水室4,第一分隔墙21上对应蓄水室的部分设置有通道,使得蓄水室4与通道室22b连通。
[0038]如图2、4所示,水平隔墙25上开有初雨进口 40,当第三分隔墙23与对应出水口的第一腔室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在水平隔墙25上开设两个或多个(图2、4中示出的为两个)初雨进口 40,两个或多个初雨进口 40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相邻初雨进口之间位于水平隔墙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立柱26 ;当第三分隔墙23与对应出水口的第一腔室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如图1中的分流井2b、2c,可以在水平隔墙25上开设一个初雨进口 40。初雨进口 40上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初雨进口 40的一端形成台阶状,使得初雨进口 40的顶部开口宽度大于初雨进口 40的底部开口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活动盖板装置包括:水平盖板41,其宽度与初雨进口的顶部开口宽度相等;活页42,分别与初雨进口 40的上述一端的内壁和水平盖板相应一端的底面连接,以便将水平盖板41铰接在初雨进口 40上;倒“7”形盖板43,其竖板的一端与水平盖板41的另一端连接;浮桶44,固定在水平盖板41底部,并位于水平盖板与倒“7”形盖板形成的夹角处。
[0039]收集初雨时,水平盖板41在浮桶44的重力作用下处于下垂状态,此时,初雨进口40打开,随着蓄水室4内水位的不断上升,浮桶44在浮力作用下不断上升,带动水平盖板41绕活页42转动,直至水平盖板41转动至如图4所示的状态,水平盖板41将初雨进口 40封闭,此时蓄水室4蓄满水。
[004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系统5包括:分别与每个蓄水室4和每个通道室22b连通的多个长线蓄水管道50,其坡度为O?0.15%。度,本实用新型的长线蓄水管道是指用来储蓄水的长线管道;连接相邻长线蓄水管道50的分隔井51 ;以及分别与起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和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两个蓄水检查井52。其中,相邻两长线蓄水管道50可以是底高程相等(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上游的长线蓄水管道的底高程高于下游的长线蓄水管道的底高程(如图10所示)。如图1、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隔井51内设置有分隔板51a,分隔板51a垂直于长线蓄水管道50的长度方向延伸,将分隔井51内分成两个空间,分隔板51a的底部开有圆形过水口 51b,过水口 51b朝向相邻两长线蓄水管道中下游一个长线蓄水管道的一端安装有止回拍门51c。
[0041]如图1所示,与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蓄水检查井52通过退水系统6与排污系统连通,以便将蓄水系统5中储蓄的初雨由退水系统退入排污系统,最后由排污系统13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退水系统6包括:一端与该蓄水检查井52连通另一端与排污系统连通的退水管道60 ;安装在退水管道60的与排污系统连通的一端的止回拍门61,当退水管道60中的水位高于排污系统时,止回拍门61打开,以便退水管道60中的污水排入排污系统,当退水管道60中的水位低于排污系统时,止回拍门关闭,以防止排污系统中的污水流入退水管道。
[0042]实施例2
[0043]图6是本实用新型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实施例二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沿图7中IV—IV线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排污系统13位于多个分流井2a、2b、2c的下游;如图6、7、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腔室内21a的L型截流槽30,沿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的方向延伸,其断面面积和坡度应保证旱季污水和降雨时按污水截流倍数计算的最大流量通过山型截流槽的顶部与连接进水口 20a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截流槽30的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合流管道10的管底连接,以便由进水口 20a进入分流井2a的污水和雨水流入截流槽30内;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第三分隔墙23上;截流槽30的一端(如图7中的右端)穿过第一分隔墙21与控流室22a连通,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腔室21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在控流室22a内的L型板31,垂直于合流管道10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分隔墙21上,另一端固定在控流室22a的与第一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第二分隔墙22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L型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L型截流槽30顶部;安装在通道室22b内的污水过渡管32’,其一端穿过通道室的与第二分隔墙相对的侧壁与污水支线管道14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二分隔墙与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连通,其管底与L型板的水平底板相平。流入分流井2a的污水经截流槽30截流,流入与截流槽30连通的上述空间,之后经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最后由排污系统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44]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004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的蓄排方法。
[0046]旱季时,由合流管道排入分流井的污水经截流槽30截流,污水经截流槽30流入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之后经污水过渡管32(或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13,最后经排污系统13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47]降雨时,由合流管道排入分流井的初雨经截流槽30截流,初雨经截流槽30流入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之后经污水过渡管32(或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13,最后经排污系统13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0048]当初雨量超过截流槽30的截流量时,初雨流过截流槽30由初雨进口 40进入蓄水室4和与其连通的通道室22b内,继而进入与蓄水室4和通道室22b连通的长线蓄水管道50,51,以便储存。在此过程中,随着初期雨水流量的增加和水位增高,流入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的流量也相应加大,当超过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的最大过流量时产生溢流,水量从L形板31的侧板顶部溢出,进入控流室22a。
[0049]当通道室22b内的蓄水位低于控流室22a内的水位时,止回拍门24a打开,控流室22a内的雨水进入通道室22b,当通道室22b内的蓄水位高于控流室22a内的水位时,止回拍门24a关闭,随着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雨水的不断溢出,控流室22a内水位不断上升,当水位超过浮板33底部的圆形浮桶35后,浮桶35在浮力作用下逐渐升起,带动浮板33逐渐抬起,直至将污水过渡管32 (或污水过渡管32’)的端口关闭,使得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内的污水不再由污水过渡管32 (或污水过渡管32’)、污水支线管道14排入排污系统,从而避免过量的雨水排入排污系统影响排污系统的正常排水。
[0050]当蓄水室4内蓄满后,活动盖板装置将初雨进口 40关闭,由合流管道排入分流井内的后续较干净的雨水流经截流槽30、蓄水室4顶部由出水口 20b排出,最后流入河道,从而避免了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流入河道,对河道造成污染;同时,也避免了合流管道水量较大时对排污系统造成的影响,保证了排污系统的正常排水。
[0051]降雨后期,合流管道内的排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流经截流槽30和L型板、第二分隔墙22和控流室22a的内壁围成的空间的水量减少,当容置空间的水位低于污水过渡管32(或污水过渡管32’)端口的顶后,圆形浮桶35带动浮板33逐渐下降,最终使浮板33落在挡板34上,恢复L形板31的污水截流状态。
[0052]蓄水室4和蓄水系统5中储蓄的初雨经退水系统缓慢退入排污系统13。由于进入长线蓄水管道50、51的初期雨水量大于退水系统的退水量,因此,可以在降雨开始阶段将与各分流井连通的长线蓄水管道蓄满,在雨后,又能将初期雨水量自退水系统缓退入排污系统13,在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情况下,使大量的初期雨水得到处理。
[0053]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合流管道初期雨水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河道(7)连接的多个合流管道(10、11、12); 用来排放污水的排污系统(13); 分别安装在多个合流管道下游的多个分流井(2a、2b、2c),每个分流井(2a、2b、2c)内设置有截流装置(3)和位于截流装置(3)下游的蓄水室(4),截流装置(3)通过污水支线管道(14)与排污系统(13)连通; 分别与多个蓄水室(4)连通的蓄水系统(5),蓄水系统(5)通过退水系统(6)与排污系统(1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流井的横截面为矩形,其内设置有沿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墙(21),第一分隔墙(21)将分流井内分成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21a)和第二腔室(21b),第一腔室(21a)上开有分别与合流管道连通的进水口(20a)和出水口(20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21b)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分隔墙(22),第二分隔墙(22)将第二腔室(21b)分成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控流室(22a)和通道室(22b);所述第二分隔墙(22)的底部安装有用来连通控流室(22a)和通道室(22b)的弃流管(24),弃流管(24)连接通道室(22b) 22b的一端安装有止回拍门(24a)。
4.如权利要 求3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系统(13)位于所述多个分流井的上游;所述截流装置(3)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1a)内的L型截流槽(30),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的方向延伸,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第一腔室(21a)对应所述进水口(20a)的侧壁上,L型截流槽(30)的顶部与连接进水口(20a)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墙(21)与控流室(22a)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21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 设置在所述控流室(22a)内的L型板(31),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墙(2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控流室(22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控流室(22a)的一个侧壁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所述L型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所述L型截流槽的顶部; 安装在控流室(22a)的所述一个侧壁上的污水过渡管(32),其一端与所述污水支线管道(14)连通,另一端伸出控流室(22a)的所述一个侧壁,其管底与L型板(31)的水平底板相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系统(13)位于所述多个分流井的下游;所述截流装置(3)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21a)内的L型截流槽(30),沿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的方向延伸,L型截流槽的顶部与连接进水口(20a)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其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所述合流管道管底连接;其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分隔墙(21)与控流室(22a)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21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 设置在所述控流室(22a)内的L型板(31),垂直于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分隔墙(2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控流室(22a)的与第一分隔墙(21)相对的侧壁上,其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分隔墙(22)上,并且其水平底板与所述L型截流槽(30)的水平底板相平,其侧板的顶部低于所述L型截流槽顶部; 安装在通道室(22b)内的污水过渡管(32),其一端穿过所述通道室(22b)的与第二分隔墙(22)相对的侧壁与所述污水支线管道(14)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分隔墙(22),其管底与L型板(31)的水平底板相平。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室(21a)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分隔墙(23),所述L型截流槽的侧板的顶部通过水平连接板与所述第三分隔墙(23)的顶部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21a)内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合流管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分隔墙(23),所述L型截流槽的水平底板的自由端固定在所述第三分隔墙(23)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隔墙(23)与对应所述出水口(20b)的第一腔室(21a)侧壁之间固定有水平隔墙(25),水平隔墙(25)与连接出水口(20b)的合流管道管底相平;水平隔墙(25)、第三分隔墙(23)与所述第一腔室(21a)侧壁围成所述蓄水室(4),水平隔墙(25)上开有初雨进口(40); 第一分隔墙(21)上对应所述蓄水室(4)的部分设置有通道,使得蓄水室(4)与所述通道室(22b)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渡管(32)的所述另一端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L型板(31)的水平底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用来在降雨时合流管道内排水量过量时自动封盖所述污水过渡管(32)的所述另一端的自动翻板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翻板装置包括: 封盖在所述通孔上的浮板(33),其邻近所述污水过渡管(3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L型板(31)的水平底板上; 固定在所述L型板(31)的水平底板底部对应所述浮板(33)另一端的挡板(34),用来止挡浮板(33)的所述另一端,使得浮板(33)与所述L型板(31)的水平底板相平;以及 固定在浮板(33)底部的浮桶(35)。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进口(40)为一个,其上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或者所述初雨进口(40)为沿水流方向布置的多个,相邻初雨进口(40)之间位于所述水平隔墙(25)的底部固定有支撑立柱(26),每个初雨进口(40)上均安装有活动盖板装置。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系统(5)包括: 分别与每个蓄水室(4)和每个通道室(22b)连通的多个长线蓄水管道(50); 连接相邻长线蓄水管道(50)的分隔井(51);以及 分别与起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和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两个蓄水检查井(52); 其中,与所述末端一个长线蓄水管道连通的一个蓄水检查井通过所述退水系统(6)与排污系统(13)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水系统(6)包括:一端与所述一个蓄水检查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污系统(13)连通的退水管道(60); 安装在退水管道所述另一端的止回拍门(61)。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截流蓄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井(51)内设置有分隔板(51a),分 隔板(51a)上开有过水口(51b),过水口上安装有止回拍门(51c)。
【文档编号】E03F1/00GK203769036SQ20142009041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段昌和 申请人:段昌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