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出水组件包括出水体、套筒、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升降组件、旋转插座,旋转插座与升降组件转动连接,升降组件活动安装在套筒上。出水体包括两种使用状态:出水体卡接在旋转插座上进行固定使用;出水体从旋转插座上取下,手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出水体高度可调节,非常适合日常洗头用;3.旋转插座与移动组件通过磁铁连接,更方便组装;4.出水体通过软管可抽拉取出自由活动,也可以卡装旋转插座上进行360度旋转使用,使用范围加大。
【专利说明】—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机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面盆龙头存在以下不足:
[0003]1、高度无法调节或调节困难,洗头用时不能达到家庭不同成员之间的共用;
[0004]2、出水管不能自由活动,使用不方便;
[0005]3、插座与移动组件组装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适用于不同消费者使用时的不同要求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出水组件包括出水体、套筒、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升降组件、旋转插座,旋转插座与升降组件转动连接,升降组件活动安装在套筒上。出水体包括两种使用状态:出水体卡接在旋转插座上进行固定使用;出水体从旋转插座上取下,手持使用。
[0009]作为优选,升降组件为弹性塑料卷条,弹性塑料卷条弯曲缠绕在套筒上。
[0010]作为优选,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旋转孔,旋转插座设置有与旋转孔匹配的旋转柱,旋转孔与旋转柱均内嵌有磁铁,旋转孔与旋转柱通过磁力吸引相连接,旋转插座在升降组件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
[0011]作为优选,旋转孔为圆锥孔、圆柱孔或圆台孔,旋转柱对应的为圆锥柱、圆柱柱或圆台柱。
[0012]作为优选,旋转孔与旋转柱内的磁铁设置在旋转孔与旋转柱接触面的位置。
[0013]作为优选,升降组件与旋转插座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旋转插座在升降组件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
[0014]作为优选,出水组件还包括软管,软管穿设于套筒,软管伸出套筒与出水体连接。
[0015]作为优选,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阀体组、出水管,出水管与软管相连,套筒与出水管间的软管上设置有重锤。
[0016]作为优选,进水管包括冷水管、热水管,阀体组包括混水阀体、开关把手,冷水管与热水管分别与混水阀体相连,混合水经混水阀体从出水管流入软管。
[0017]作为优选,混水阀体设置在台面下方,开关把手设置在台面上表面。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20]2、出水体高度可调节,非常适合日常洗头用;
[0021]3、旋转插座与移动组件通过磁铁连接,更方便组装;[0022]4、出水体通过软管可抽拉取出自由活动,也可以卡装旋转插座上进行360度旋转使用,使用范围加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实施例一的出水体从旋转插座上取出的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一的移动组件的剖视放大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状态一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状态二示意图;
[0028]图6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1是出水体,12是软管,13是套筒,14是移动组件,141是升降组件,142是旋转插座,143是旋转孔,144是旋转柱,145是磁铁,15是重锤,16是进水管,17是阀体组,171是混水阀体,172是开关把手,18是出水管,19是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出水组件包括出水体11、软管12、套筒13、移动组件14 ;套筒13竖直安装在台面19上,软管12穿设于套筒13,软管12伸出套筒13与出水体11连接,移动组件14包括升降组件141、旋转插座142,旋转插座142与升降组件141转动连接,升降组件141活动安装在套筒13上。
[0033]为了方便控制与美观的考虑,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组件与出水组件分开设置,水流通过软管12相通。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16、阀体组17、出水管18,阀体组17与出水组件分离,安装于台面19,出水管18与软管12相连。本实施例中,进水管16包括冷水管、热水管,阀体组17包括混水阀体171、开关把手172,冷水管与热水管分别与混水阀体171相连,混合水经混水阀体171从出水管18流入软管12。
[003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移动组件14的移动操作更方便简单而且轻松,升降组件141为弹性塑料卷条,弹性塑料卷条弯曲缠绕在套筒13上。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41采用韧性塑胶件(优选Ρ0Μ),其完全借用自身的韧性包裹在套筒13上,升降组件141可以绕套筒13进行360度旋转,也可以沿套筒13上下移动,对出水体11进行升降操作。如图4所示,升降组件141位于套筒13的偏上端,如图5所示,升降组件141位于套筒13的偏下端。
[0035]如图3所示,升降组件141上设置有旋转孔143,旋转插座142设置有与旋转孔143匹配的旋转柱144,旋转孔143与旋转柱144均内嵌有磁铁145,旋转孔143与旋转柱144通过磁力吸引相连接,旋转插座142在升降组件141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对于旋转孔143与旋转柱144的结构,只要是能够进行360度旋转的配合结构,都可以用于本实施新型的实施,如旋转孔143为圆锥孔、圆柱孔或圆台孔,旋转柱144对应的为圆锥柱、圆柱柱或圆台柱。本实施例中,旋转孔143为圆柱孔,旋转柱144为圆柱柱。
[0036]为了更大化利用磁铁145间的吸引力作用,旋转孔143与旋转柱144内的磁铁145设置在旋转孔143与旋转柱144接触面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将磁铁145分别设置在圆柱孔的底面内与圆柱柱的底面内。
[0037]套筒13与出水管18间的软管12上设置有重锤15。使用时,在重锤15的重力作用下,软管12存在向下的复位力,当出水体11从手持自由活动卡装到旋转插座142上时,软管12在重锤15的重力作用下向下复位,当出水体11卡装到旋转插座142上时,软管12尽可能收缩,套筒13外的软管12尽可能少露出,整体更加简洁。
[0038]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阀体组17的混水阀体171设置在台面19下方,阀体组17的开关把手172设置在台面19上表面。进水管16也设置在台面19下,仅有开关把手172露出在台面19上,简洁美观,又方便操作。
[0039]如图1所示,出水体11卡接在旋转插座142时,由旋转插座142的角度控制出水角度。如果需要出水体11自由活动,如图2所示,可将出水体11从旋转插座142上取下,然后进行自由抽拉,手持使用,延长出水管18的使用范围。
[0040]实施例二
[0041]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41与旋转插座142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旋转插座142在升降组件141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
[0042]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0043]实施例三
[004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水组件与出水组件一体式设置,阀体组17与出水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安装于台面19,出水管18与软管12相连。阀体组17的混水阀体171设置在台面19上方,阀体组17的开关把手172设置在混水阀体171上。进水管16设置在台面19下。
[0045]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
[0046]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出水组件包括出水体、套筒、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升降组件、旋转插座,旋转插座与升降组件转动连接,升降组件活动安装在套筒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为弹性塑料卷条,弹性塑料卷条弯曲缠绕在套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旋转孔,旋转插座设置有与旋转孔匹配的旋转柱,旋转孔与旋转柱均内嵌有磁铁,旋转孔与旋转柱通过磁力吸引相连接,旋转插座在升降组件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孔为圆锥孔、圆柱孔或圆台孔,旋转柱对应的为圆锥柱、圆柱柱或圆台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孔与旋转柱内的磁铁设置在旋转孔与旋转柱接触面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升降组件与旋转插座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旋转插座在升降组件上实现竖直平面内的360度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组件还包括软管,软管穿设于套筒,软管伸出套筒与出水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阀体组、出水管,出水管与软管相连,套筒与出水管间的软管上设置有重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包括冷水管、热水管,阀体组包括混水阀体、开关把手,冷水管与热水管分别与混水阀体相连,混合水经混水阀体从出水管流入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度可调的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混水阀体设置在台面下方,开关把手设置在台面上表面。
【文档编号】E03C1/04GK203821506SQ20142023387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8日
【发明者】林孝发, 林孝山, 李巍, 熊朝辉 申请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